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利 《海南医学》2008,19(2):111-1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MRI现.方法 对本院2002年9月~2007年4月PVL患儿行MRI检查19例.结果 19例均出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减少,侧脑室体后部不规则(其中16例扩大),脑沟、裂加宽、加深,胼胝体发育不良(6例,MRI示胼胝体变薄).结论 MRI是诊断PVL的有效及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中全  洪斌  蒋忠仆 《中国现代医生》2012,(31):80-81,F0003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证实的38例PVL的MRI表现。结果早产儿29例,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9例;MRI表现为脑室周围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脑室周围白质减少,侧脑室不同程度变形及/或扩大,部分患儿还伴有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 PVL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清楚显示PVL的病变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3.
朱丽婕  张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106-106,109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收集的64例PV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PVL的CT及MRI表现相类似:①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减少,单纯三角区周刖减少5例,普遍性减少59例;②脑室扩大:单纯÷三角区扩大7例,伴有侧脑室体部及后角扩大47例;③侧脑室形态不规则,外侧壁僵硬28例;④白质内见斑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影12例;⑤局部脑沟增深达侧脑室外侧壁43例;⑥胼胝体发育不良12例。结论:儿童的PVL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FVL)的CT、MRI表现。方法 对本院1996年7月-2003年4月PVL患儿行CT检查12例,MRI检查2例(1例加CT检查)。结果 14例均出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减少,侧脑室体后部不规则(其中13例扩大),脑沟(裂)加宽、加深,胼胝体发育不良(MRI示胼胝体变薄)。结论 CT、MRI是诊断PVL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诊断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的MRI表现和临床症状.结果15例中12例为早产儿,孕龄30~36周,平均孕龄33周.足月儿3例,其中2例有窒息缺氧史、1例有新生儿肺炎病史.MRI表现:脑室周围可见斑片状及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灰质、白质分界不清,脑室周围白质显著减少,脑皮质与脑室缘之距离变小.临床表现:肢体瘫痪13例、智力低下9例、视力异常5例,抽搐及癫痫发作4例.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PVL的病变程度、范围,MRI表现比较有特点,临床表现与MR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收集的64例PV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PVL的CT及MRI表现相类似:①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减少,单纯三角区周围减少5例,普遍性减少59例;②脑室扩大:单纯三角区扩大7例,伴有侧脑室体部及后角扩大47例;③侧脑室形态不规则,外侧壁僵硬28例;④白质内见斑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影12例;⑤局部脑沟增深达侧脑室外侧壁43例;⑥胼胝体发育不良12例。结论:儿童的PVL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笔者总结30例儿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cular leukomalacia PVL)的MRI征象与临床表现及相关方面,进一步探讨PVL的致病因素、影像、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归,指导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PVL)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并评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PVL的区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例早产儿,于生后1个月行头部MRI常规及DWI扫描,6个月后随访,对确诊PVL患儿的首次DWI图像人工画ROI,区域包括双侧脑室前角、体部及枕角周围白质,并测量各ROI的平均ADC值。结果共两例患儿诊断为PVL,白质从前到后区域的都显示ADC值减低,后份白质更为显著。DWI图像较常规图像异常信号的分布范围范围大。ADC值下降程度与PVL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DWI扫描及其ADC值较常规MRI能为PVL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魏麦军 《中原医刊》2007,34(19):F0004-F0004
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一种后期改变,是小儿临床脑瘫的常见病因之一。运动功能受损是其常见的后果,同时可能伴有视觉受损,如视敏感度降低、视野缺损、动眼紊乱等。因其CT表现典型,结合临床,对本病诊断并不困难。本文搜集30例PVL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临床及MR I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PVL的临床及MR I表现。结果:44例有宫内窒息或难产。42例为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2 025 g。有肢体运动障碍33例、智力低下11例、听力及语言障碍8例、视力障碍3例。44例可见脑室旁长T1长T2信号,其中异常信号局限在三角区周围的18例,局限在额角旁及后角旁分别为4例和2例,累及侧脑室体部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的分别为12例和8例,2例脑室周围无明显异常信号。29例出现侧脑室三角区扩大变形,13例侧脑室体部扩大、变形,另外4例侧脑室形态无明显变化。19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侧脑室扩大、变形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可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诊断应结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及窒息史等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的CT与相关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PVL患儿的CT与临床资料。结果PVL的临床表现为:①肢体瘫痪,可为双侧肢体瘫痪,四肢瘫痪,一侧肢体瘫痪。②皮质盲。③智力低下。④癫痫。⑤共济失调。CT表现:①侧脑室周围白质减少。②侧脑室体旁白质内点片状低密度灶。③侧脑室扩大,形态不规则。④脑沟增深,皮质下灰质逼近侧脑室壁。结论由于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救治工作的进展,存活儿会逐渐增多。而且CT检查的普遍开展,PVL的发现会越来越多。CT是诊断PVL的重要方法。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正确诊断PVL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脑室周围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指是多种因素所致的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发生水肿、缺血性凝固性坏死,伴巨噬细胞反应并形成囊腔、瘢痕、胶质增生,也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一种后期改变,其10%的PVL患儿死亡,存活者也将遗留各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即痉挛性脑瘫、认知障碍及视、听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早  相似文献   

14.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胶质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因素、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组障碍、内源性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主要病机,因此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诊断价值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经MRI确诊的6例早产PVL患儿生后7d内、2~4周内及6个月后的常规MRI及DWI资料。结果全部惠儿首次检查DWI序列均表现为双侧脑白质异常高信号,而4例常规MRI中脑实质均未见异常信号影。第二次检查DWI序列脑白质可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或囊性低信号影,常规MRI则显示相应部位点片状短T1稍短T2信号影或小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第三次检查3例于半年后进行,DWI序列示双侧脑室旁大小不等的囊性低信号,常规MRI显示相应病灶的长T1长T1信号影;另外3例分别于8个月及12个月后检查,显示囊腔逐渐变小、消失,脑白质减少、脑室扩大及变形、胼胝体变薄及脑萎缩。结论MRI对早产儿PVL的诊断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大临床意义,DWI序列可作为早期诊断PVL首选的检查技术,而常规MRI是评价PVL后期脑白质损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一种与神经发育相关、以大脑损伤为主、并最终导致脑瘫和认知障碍的一种早产儿脱髓鞘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大脑脑室周围白质的损害,其中最重要的靶细胞足成髓鞘前的少突胶质细胞(premyelinating oligodendrocyte,Pre—OLs)。PVL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缺血缺氧损伤、全身感染和炎症反应、小胶质细胞活化、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损害和大脑白质Pre-OLs自身的发育易损性相关。在PVL脱髓鞘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一系列髓鞘化相关机制来促进和恢复髓鞘的再生。包括转录因子的改变、转录后miRNA的调节以及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表观遗传学渊控作用。其中,鞘磷脂基因调节因子是髓鞘化至关重要的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使Pre-OLs向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鞘磷脂基因调节因子也受其他转录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17.
46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萍 《当代医学》2009,15(28):83-83
痉挛性双瘫是脑瘫的最常见类型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多由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Derive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继发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一种脑白质病变。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特别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发展,早产儿和分娩窒息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PVL亦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44-747
目的评估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VL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DTI检查,记录相应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受试者ROI的FA值,并比较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FA值及发育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压部(SCC)、扣带束(CG)等部位DTI图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缺失,其相应的FA值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左侧和右侧ICAL、右侧ICPL、GCC、左侧和右侧CST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左侧ICPL、SCC、左侧和右侧CG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右侧ICAL、左侧和右侧ICPL、GCC、SCC、左侧和右侧CST、左侧CG的FA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左侧ICAL、右侧CG的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χ2=8. 658,P <0. 05)。结论 DTI对早期PVL细微白质纤维损伤患儿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