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ICH)[1]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在自发性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发性脑内血肿、自发性脑室出血,不包括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全部病例均经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瘤22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12例,Moya-Moya病3例,5例为见异常。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均应及时进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与治疗,减少这一类疾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颅内出血可进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在脑实质内(原发性脑内出血,PICH),进入脑室(脑室出血)或进入硬膜下腔(硬膜下血肿).临床上、CT上甚至病理上区别较困难,因为原发性脑内出血可以破裂分布到脑表面或进入脑室,囊状动脉瘤也可以破裂引起出血进入脑内及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4.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脑动脉瘤破裂后可发生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和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死亡率和致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脑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外伤、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畸形、动脉瘤及肿瘤等.颅内出血的部位包括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内及脑室内血肿.  相似文献   

6.
由于颅内动脉或静脉破裂,血流进入蛛网膜下腔即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每年发病率10.5/100.0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1993—06~1999—06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共64例,男26例,女38例,均行头颅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合并脑内血肿);腰穿呈血性脑脊液,40例行DSA检查,动脉瘤31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右小脑后下动脉瘤1例,左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分叉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5例,其中右顶脑动静脉畸形2例,右基底节动静脉畸形1例,小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动脉硬化3例。内科保守治疗29例,血管内治疗25例,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10例。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死亡8例,死亡率27.6%,血管内治疗死亡2例,死亡率8%,手术夹闭及切除病灶组死亡1例,死亡率10%。结论: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动脉瘤常见,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风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出血而言。常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还可由先天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感染及外伤引起。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和血液病等为常见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又称脑溢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小动脉破裂所致的脑内血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基底节,其次是丘脑、脑干和小脑.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或外囊.脑内血肿可破入邻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积血.起病常较突然,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有关.脑出血的CT检查,对确定出血的诊断极为重要.可以鉴别梗死与出血,且一目了然.CT可显示出血的部位、体积大小,如壳出血、外囊出血(外侧型出血)可早期建议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病理、法医鉴定要点。方法 对本院鉴定的 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的案例中 ,40岁以下年龄段以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破裂为主要原因 ,且以动静脉畸形多见。 40岁以上年龄段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裂为第 1位原因 ,破裂处为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动脉瘤破裂在本组案例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破裂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案例中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极高,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是病情恶化主要原因.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一般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yyhage,SAH)和(或)脑内血肿后72h内进行,较为安全、高效,已被广大医学工作者所接受[1].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象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AH总病死率24.3%,再出血发生率21.6%,再出血后病死率75%,发病时有意识障碍及头部CT积血越厚预后越差.结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仅次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脑卒中,再出血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进早行脑血管造影查出病因,采用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是降低SAH病死率的根本手段,尤其对预防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毅  刘若平 《广西医学》2007,29(8):1210-121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10%~15%,仅次于脑梗死及脑出血.30%~5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1].其破裂出血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患者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叉或分支的远侧角处,颅内动脉瘤的瘤体虽然较小,但瘤壁不健全,常发生破裂,引起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脑水肿和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2].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对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组资料包括住院病例29例,门诊病例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11~72岁.32例误诊病例中,30例曾做过颅脑CT扫描.其中脑出血误诊为脑血栓形成5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2例,误诊为酒精中毒1例;肺癌转移性脑瘤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胶质瘤误诊为脑出血2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散发性脑炎误诊为脑血栓形成2例、脑萎缩误诊为脑血栓形成3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误诊为脑血栓形成1例,腰椎间盘脱出症误诊为脑梗塞1例;脑梗塞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误诊为散发性脑炎2例,硬脑膜下血肿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冽,误诊为血管性头痛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脑出血1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破裂33例急性期栓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明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早期介入手术治疗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血肿后72h内进行。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膨出,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25~26%,且再出血率极高.电解可脱式铂金微弹簧圈由于其微创、安全、有效,成为脑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1].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可使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升高 ,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作者观察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早期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有高密度影及血肿者或血液返流入脑室者 ,易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5~ 1999年的住院病人 15 9例 ,符合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83例 ,女 76例 ,年龄 2 7~ 83岁 ,平均 5 0 3岁。 15 9例均于起病 2天内做头颅CT检查 ,排除其它部位出血 ;CT显示阴性结果者做腰穿确诊 ,在病程中病…  相似文献   

19.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破裂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位居第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发病率为6~20/10万,其病因以颅内动脉瘤破裂最为常见,占50%-80%.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管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展而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壁内压力增高而形成.  相似文献   

20.
脑实质内出血称为脑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很多,临床常概括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损伤性颅内出血可发生于硬膜内、硬膜外,蛛网膜下腔和脑实质内。非损伤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脑出血,系指颅内的血管病变、坏死、破裂而引起的出血,绝大部分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