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对247例肝病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A、PⅢNP、LN和CⅣ进行检测,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HA、LN和CⅣ含量在酒精性肝病、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和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A、LN和CⅣ联合测定可较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1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蔡洁毅  吴一平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6,12(11):1128-11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肝病患者的PⅢNP、CIV、LN、HA,同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型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PⅢNP和HA升高最为显著。结论:PⅢNP、CIV、LN、HA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慢性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一般保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卵脂复合物胶囊,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III、CIV、HA、L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水飞蓟宾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40),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和Ⅳ型前胶原(CL-Ⅳ)及肝功能等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血清HA、LN、PcⅢ及CL-Ⅳ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t=1.77~3.63,P〈0.05),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降低。结论干扰素α-1b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对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治疗组则恩替卡韦0.5mg/d联合和络舒肝胶囊5粒口服,3次/d,治疗48。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48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下降,但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与和络舒肝胶囊联合治疗均能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和络舒肝胶囊联合治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0例健康者、50例脂肪肝、50例肝硬化患者的HA、IV-C、PⅢNP、LN.结果 脂肪肝组以及肝硬化组的HA、PⅢNP、IV-C和LN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水平升高,联合检测HA、PCⅢ、IV-C和LN含量可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实质损害的程度,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肝穿病理学组织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化学发光法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定量检测试剂检测70例患者样本,计算血清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金标准相比,HA、PⅢNP、CⅣ、LN的灵敏度分别为83.3%、58.3%、66.7%、50.0%,特异性分别为77.3%、81.8%、72.7%、81.8%,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分别为81.4%、65.7%、68.6%、60.0%。结论血清HA、LN、PⅢNP、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肝病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在肝纤维化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vs.(2.02±0.23),P=0.000;(4.15±0.81)vs.(3.57±0.67),P=0.002;(3.49±0.89)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0,S1S2,S2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0.775)LN(0.725)PⅢNP(0.644)。HA、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IFN-γ联合复方丹参(治疗组)或单用复方丹参(对照组)均为30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程半年。结果: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HINP)及Ⅳ胶原(Ⅳ-C)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无明显改变.治疗组肝脏超声指标得以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结论: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7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9)和对照组(B组,n=36),A组采用干扰素和常规保肝药物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疗程9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检测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血清前胶原Ⅲ肽(PCⅢ)、血清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A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治疗后降低(P<0.01),且停药后继续下降(P<0.01);B组HA、LN、PCⅢ、CⅣ治疗后无降低,反而随时间延长升高,停药后0.5 a与A组比较各指标均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n=18)及无效(n=21)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或0.01),除CⅣ外,有效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较无效者治疗后降低(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CHB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保肝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IFN-γ及维生素E,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AST及血清前胶原Ⅲ(PⅢP)、胶原Ⅳ(Ⅳ-C)、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水平及治疗前后肝脏病理炎症积分,分析疗程结束时两组肝纤维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PⅢP、Ⅳ-C、H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LN无明显的变化;对照组PIIIP、Ⅳ-C、HA、L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炎症、纤维化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各期病理逆转率及总逆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γ联合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此疗法具有较好疗效、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及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舒肝宁注射液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静脉滴注治疗CHB患者76例(治疗组),并与单用pHGF治疗6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ALT、AST、ALB)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联合pHGF治疗CHB有较好的效果,但舒肝宁注射液对肝纤维化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感染科住院的11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方法在对住院11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4项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检测,同时结合B超检查,根据肝病史进行分类,将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用SPSS 13.0统计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肝炎组HA、LN、PⅢNP、ⅣC轻度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肝炎及肝硬化组HA、LN、PⅢNP、Ⅳ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4项诊断价值结果提示,HA是诊断肝纤维化最敏感的指标,但特异性指标较高的是PⅢNP。结论血清肝纤维化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4项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48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血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4项指标.结果:HA、LN、PC-Ⅲ、Ⅳ-C四项指标在正常组和乙肝轻度组间差别无显著性,而正常对照组与慢性乙肝中度、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癌4组P<0.05,表示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LN、Ⅳ-C、PCⅢ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对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IFN-γ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95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FN组,动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A、PCⅢ、Ⅳ-C水平及IFN疗效与治疗前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关系。IFN-γ治疗后血清HA、PCⅢ、Ⅳ-C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IFN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A、PCⅢ水平明显高于应答组(p〈0.05)。IFN-γ疗效与治疗前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r=-0.7662,P〈0.05)。IFN-γ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病毒疗效受治疗前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 选取55例慢性乙肝患者,在应用a-2b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观察血清纤维化指标,了解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明确α-2b干扰素抗纤维化的疗效.结果 干扰素治疗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应答组血清HA、PCⅢ、Ⅳ-C和无应答组血清上述指标均下降;治疗后慢性乙肝中度纤维化指标多能恢复正常,而重度和肝硬化则不能.结论 重组干扰素α-2b具有降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