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凯丽  周丽 《西部医学》2017,48(4):51-52
自《素问·四时调气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有不同见解。今通过研读《黄帝内经》相关思想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自然、根据四时的时令主气养生保健,调节自身阴阳之气,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老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与我们冬天喝热粥以驱寒或夏天吃冷饮消暑的习惯截然相反,看似有违常识,却体现了我们中医千百年来未病先防的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相似文献   

3.
正春夏也要养阳?是的,您绝对没看错,很多人就是在春夏时节未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导致身体阳气迅速流失,并产生疾病。春夏养阳古籍早有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  相似文献   

4.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是我国古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阐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存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积极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至今仍发挥着科学的指导作用。为求明确经旨之深义,而从其理论依据,所内蕴的涵义与实践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内经>养生理论的基本原则.历代医家见解不一,观点各异,使后学者无所适从.笔者认为,不能局限于临床用药来理解"养阳,养阴",而应从调整阳气的生长和收藏状态来理解,这才符合原文要旨.  相似文献   

7.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句话道出了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8.
张广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24+2753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对此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各从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治疗理念的最高境界,但具体如何实施,"治未病"的着力点之所在,却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们的实践体会是——重视阳气的固护与调节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时时注重阳气的扶助、疏通、固藏,则百病难生,是养生的重要原则,更是实现"治未病"这一中医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有饮食助阳、起居保阳、顺时养阳、艾灸壮阳、运动振阳、拔罐温阳、针刺通阳、御神藏阳、房事存阳、膏方滋阴潜阳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病注重整体观念,提倡天人合一,强调治未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时间治疗学的一种体现,笔者多年来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对慢支、哮喘及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进行冬病夏治及冬病冬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诠释了中医时间治疗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内经》,强调中医学的顺时养生思想。几千年来,在这一本义的基础上,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又有所发挥,从顺时养生角度,逐渐推广到临床辨证和用药大法中,从而形成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众多理论学说,丰富了中医学的相关理论。应该在充分领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上,辨证地应用该原则以指导养生保健和临床证治。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医认为,春季是一年中人们进行养生保健最重要的季节春季养生应注重8个方面,以达到御寒保暖、祛病健身的目的。这8个方面分别为"养阴、养阳养气、养脑、养脾、养胃、养肾、养热",即传统中医养生中的"饮食八养"。下面,笔者就详细介绍一下这八种饮食养生法。1.养阳春季是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注重对阳气的养护。根据春季人体阳气升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董化玲  王仁忠 《求医问药》2011,9(2):131-13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养生时须顺应自然规律,在春夏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阳气,在秋冬两季认真护养体内的阴气。笔者对秋冬养阴这一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使用中药治疗在秋冬两季发作的慢性咽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论因时养生     
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使大家对因时养生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此对因时养生给予全面阐述。1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易·系辞》曰:“变通莫大乎四时”。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 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对此有明确论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 则伐其木,坏其真矣。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告诉我们, 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上工治未病”治未病,是《内经》的基本思想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  相似文献   

16.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积极养生、治未病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至今仍发挥着科学的指导作用。为求明确经旨之深义,而从其理论依据,所内蕴的涵义与实践指导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  相似文献   

18.
浅谈温病养阴法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养阴“养阴”一词 ,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其原意要人们顺应四时阴阳以摄生。“养”即补养 ,养阴就是侧重于滋补人体之阴液。用生津养阴之品来滋补阴液的方法 ,称为养阴法 ,又叫育阴法、益阴法。从广义上来说 ,人体的精、血、津、液皆属于阴液的范畴。因此 ,养阴法即是用生津养液、补血填精作用的方药 ,达到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目的。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 ,伤津耗液的现象贯穿于温病过程的始终 ,尤以中、后期更甚 ,伤阴程度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转归与预后 ,所谓“存一份津液 ,便有一份生机” ,所以养…  相似文献   

1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用现在的话讲:万物之能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是由于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所促成的。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作好了养生之道,就能够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  相似文献   

20.
中医强调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治病亦讲究合天时,以求达到速效之功。冬病夏治三伏针灸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治病"合天时"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应用。文章主要从三伏针灸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现代研究及其适应病症等方面对三伏针灸探讨,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