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相关行为及感染状况,为该市对吸毒人员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级哨点监测调查问卷对该市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并抽取5ml静脉血进行HIV、梅毒、HCV的检测。结果:该市吸毒人员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65.30%);静脉吸毒者占了44.34%,其中共用针具者占28.80%;25.54%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但只有50.00%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仅有7.69%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87.95%,而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该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其高危行为严重,且一些吸毒人员不同程度感染了HIV、梅毒、HCV,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行为干预,减少艾滋病从该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戒毒劳教人员HIV感染现状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分析戒毒劳教人员感染HIV的相关高危行为,为开展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戒毒劳教所收教人员全部调查登记,采集静脉血行HIV抗体检测,并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收教人员544例,检出HIV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0.74%;在544名吸毒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0%;无业人员占了67.8%;吸毒人群中离婚率普遍较高,女性吸毒者的离婚率较男性高(χ2=22.097,P<0.05);高危行为中有多性伴行为的占53.7%;在性行为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的占51.1%;8.5%的吸毒者曾有过同性性行为;有59.9%的人员采用过静脉吸毒。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最低为51.8%,最高为96.5%。戒毒劳教人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为51.8%~96.5%,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宁夏戒毒劳教所50%以上的收教人员有艾滋病感染的相关高危行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HIV抗体阳性率较全国吸毒人群低,吸毒人群仍是感染HIV的重点人群和传播HIV的重要桥梁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泸州市在押吸毒人群HW感染状况和潜在危险行为特征。方法于2008年4月采用问卷方式对泸州市戒毒所及劳教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吸毒人员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静脉注射吸毒为主,共用注射器占24-2%。吸毒人群早期性行为比较普遍,有68.9%从未使用避孕套。HIV阳性检出率为3.2%。结论静脉吸毒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必须在吸毒人群中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和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监测、预防、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遵义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特征,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7月对该市强制戒毒劳教所新入所的所有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07名吸毒者,有注射吸毒史44.2%,其中26.1%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22.4%的调查对象有过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0%;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5.3%;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干预服务的为27.2%。HIV抗体阳性率0.5%,HCV抗体阳性率29.7%,梅毒抗体阳性率5.9%。结论要加大对吸毒人群干预力度,减少高危行为,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同时对吸毒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转介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湖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监测艾滋病相关行为,分析它对艾滋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东湖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在吸毒人群中抽查400名吸毒人员,调查其一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及血清学信息.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00%、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为0%、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6.96%.吸毒人群HIV检测并知晓结果68.75%.血清HIV检出率1.75%;梅毒检出率为4.25%;丙肝感染率为46.25%;吸毒人群干预服务覆盖率为92.75%.结论吸毒者共用针具吸毒比例有所降低;感染率均处于低水平,表明东湖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较为明显.但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仍需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丙肝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都匀市强制性戒毒人员的吸毒特征及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向吸毒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都匀市372名(男248名,女24名)正在进行强制性戒毒的吸毒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平均年龄(31.39±8.79)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58.6%);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为主(70.70%),26.61%的吸毒者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1.72%。结论:强制性戒毒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培养其健康的行为,从而有效遏制艾滋病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武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制定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武威市戒毒所及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合格问卷420份,其中HIV阳性率为1.25%,HCV阳性率为7.6%,梅毒阳性率为7.6%.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干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切断吸毒人群在我市艾滋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来宾市艾滋病高危场所和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全市娱乐场所从事商业性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吸毒人员进行HIV筛查及行为调查.结果 全市固定性服务人员712人,流动性服务人员149人;138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晓率为49.34%,在商业性行为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仅为42.86%;调查180名吸毒人员,55.11%承认共用注射器吸毒;检出HIV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8.89%,其中14人承认共用注射器吸毒,占87.5%.结论 性服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防护知识知晓较少,在商业性行为中未能完全坚持使用安全套;HIV在吸毒人员中感染率较高,其中共用注射器吸毒对传播艾滋病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吸毒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及其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对吸毒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为政府部门制度政策采取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7年1月~2002年6月在所的5025名戒毒劳教人员进行HIV及性病检测与调查,同时随机采用匿名问卷调查300名戒毒劳教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情况的调查。结果 检出静脉推注吸毒HIV阳性血清结果116例,梅毒RPR阳性结果17.7例,在完成的295份匿名问卷调查中,能够正确回答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有31人,其认识程序占调查对象的10.5%。结论 吸毒人员为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静脉注射吸毒已成为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进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静脉吸毒人群的针具共用情况并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5-6月对广东省某戒毒所内静脉吸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吸毒相关行为、性行为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结果调查的267名男性静脉吸毒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8±6.1)岁,首次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8±6.9)岁。30.71%的被调查者曾有过共用针具行为,被调查者使用的毒品种类主要是海洛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别人一起吸毒(OR=3.62,95%CI=1.77-7.37)以及共用过辅助器具者(OR=13.48,95%CI=6.66-27.27)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结论共用针具行为普遍存在于静脉吸毒人群中,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以减少该人群中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包头市昆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状况和流行因素,分析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疫情的估计和预测提供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监测期内在押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3~5 mL进行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在押吸毒人员403人,HIV抗体阳性者2例,阳性率0.50%;HCV阳性者105例,阳性率26.05%;梅毒阳性者8例,阳性率1.99%。结论:包头市昆区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但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肝炎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等工作,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提高干预工作质量,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防止HCV、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中梅毒、艾滋病的患病率和关于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情况,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女子劳教所中新入所的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进行有关STD/AIDS的KABP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00名劳教人员中共查出梅毒48例,患病率为24.0%,HIV感染者8例,患病率为4.0%,经静脉吸毒仍为主要的感染途径.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水平较高,但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低,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15.5%.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不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性伴侣不喜欢.结论梅毒在吸毒人员和卖淫妇女中的高患病率和HIV的流行,预示艾滋病正由吸毒人群向性乱人群蔓延,加强吸毒人群和性滥交者的综合监测和行为干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闫建军 《吉林医学》2015,(7):1452-1453
目的:探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81例吸毒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实行健康教育干预的98例人员作为研究组,另83例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一组纳入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人员进行观察,对比两组对吸毒有关知识、艾滋病知识、吸毒与艾滋病关系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吸毒有关知识得分、艾滋病知识得分及吸毒与艾滋病关系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认识,从而自觉规避危险行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梅州市梅县区艾滋病监测哨点中新进吸毒人员的行为特征,明确人群艾滋病(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现状。方法:以2018~2020年新纳入监测的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同时检测HIV、梅毒和HCV感染情况,将相关调查及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问卷、采集血样1 230份,吸毒人群以男性为主,中位年龄(34.00±10.67)岁;省内占84.7%;未婚及在婚与同居的比例较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主要吸食毒品依次为冰毒、海洛因、K粉(氯氨酮);有125名吸毒人员曾注射过毒品,有33人与他人共用过针具。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68.45%。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4.10%。HIV、TP、HCV抗体检测情况的总阳性率分别为0.08%、0.41%、6.34%。结论:梅县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的防控工作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加大地区艾滋病防控知识宣传及推广安全套的发放及使用,阻断疾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是了解鲁甸县吸毒人群HIV感染情况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足够且准确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1630例(2005年、2006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05年监测人数为897人、2006年为733人、其中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8%(42/897)、6.14%(45/733),1630例的吸毒者,有72.45%为静脉注射吸毒、57.6%为共用针具吸毒、23.1%有过性乱行为、85.21%在性乱过程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艾滋病在本县处于中流行期,吸毒者以静脉注射吸毒为主,且相当部分吸毒者吸毒与性乱行为并存,加速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普通人群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干预,做好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管理、治疗、关怀和干预工作,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和潜在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面对面和采血方式对海南省部分市县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并按HIV检测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吸毒人员中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吸毒年龄偏小,以待业青少年为主。吸毒方式以静脉注射占大多数,约占吸毒人群的52.5%,公用注射器和针头的占24.2%。我省吸毒人群早期性行为比较普遍,占79.1%,有68.9%从未使用避孕套。HIV阳性检出率为3.2%。结论静脉吸毒已经成为我省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和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遏止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吸毒尤其是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HIV感染的主要人群仍是静脉注射吸毒人员。了解吸毒人群的社会因素和高危行为,对进一步采取针对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于2004年对鞍山市强制戒毒所的238名吸毒者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安区艾滋病在高危人群(暗娼、吸毒人员)和一般人群(大众人群)中的流行趋势,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广安区吸毒人员200人、暗娼200人、大众人群80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近7年疫情网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暗娼、吸毒人员和大众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分别为78%、86%、60.25%;艾滋病感染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结论 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感染率逐年上升,应加强对大众的宣传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许昌市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和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状况,为制定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监测期间新入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行为学调查和艾滋病、梅毒、丙肝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口吸毒者及注射吸毒者分别占吸毒人员总数的93.2%和6.80%;该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率为0.41%,梅毒感染率为1.04%。结论许昌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性病感染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应加强针对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对此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某所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所有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设计结构式问卷,匿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后当场装入信封回收。共收回问卷1 800份,有效问卷1 712份。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8.0%,其中过去3个月中性行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27.3%,有多性伴者占30.8%,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31.0%,有过使用毒品经历占9.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25.1%;同伴环境较差;(2)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性关系中能谈论安全套相关;发生多性伴行为与年龄、朋友中有多性伴者、对多性伴的态度、主观规范相关;发生商业性行为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家庭住址、朋友中有发生商业性行为、主观规范、商业性行为意向相关;静脉吸毒与年龄、艾滋病知识得分、朋友吸毒、主观规范、吸毒意向相关;(3)理性行为理论框架中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流出地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应对不良的伙伴压力的能力,应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外出打工前期是对校外青少年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