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 替比夫定在预防中晚期妊娠合并慢性乙肝孕妇宫内胎儿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0 IU及乙肝疫苗10 ug,并分别于1、6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μg。 结果 治疗组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ALT、AST 恢复正常,新生儿出生1年后复HBV血清学标志,治疗组胎儿宫内感染率为0, 对照组胎儿宫内感染例3例。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 93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产妇的住院天数、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及宫内感染进行临床分析。选择同期 36名无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 ,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住院天数、产后出血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乙肝组中孕妇HBeAg( )者脐血乙肝病毒 (HBV)标志物阳性率高于HBeAg(- )孕妇脐血HBV标志物阳性率。结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使孕妇住院天数延长 ,产后出血增加。HBeAg( )孕妇可造成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HB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和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 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及乙肝疫苗10 μg,并分别于1?6个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治疗组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恢复正常,1年后复查幼儿血清中HBsAg,治疗组幼儿HBV阳性为0,对照组幼儿HBV阳性者3例?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慧 《中国医疗前沿》2009,(1):19-19,43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1-2007年产检乙肝大三阳的120位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产后予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观察组(A组),未用乙肝免疫球蛋仅产后予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孕妇及其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B组)。A组于20周起每4周进行一次HBIG(200IU)肌内注射,两组均在产后立即抽脐血查乙肝五项及HBV-DNA,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于产后1年复查婴儿乙肝五项及HBV-DNA,,两组新生儿均行联合免疫。结果两组新生儿脐血大多为大三阳,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HBV-DNA均处于较低水平,而观察组均处于高水平。产后1年婴儿HBsAg、HBV-DNA阴性率观察组为93.34%,对照组为20%P〈0.005.结论大三阳孕妇多次小剂量注射HB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降低孕妇血中乙肝病毒载量,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联合新生儿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比新生儿单纯接种HBIG、乙肝疫苗的效果更好。孕妇和胎儿安全性等问题尚需深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携带病毒的孕妇可以考虑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提高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在家庭化产房服务下分娩前后情况与具体的阻断感染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家庭化产房服务下待产的孕妇中妊娠合并HIV感染者3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2例在家庭化产房服务下待产的非HIV感染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化产房服务,观察组在阻断母婴传播过程中,选用抗病毒治疗、人工喂养法、剖宫产分娩等家庭化产房服务。分析两组分娩情况、孕期合并症、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剖宫产率、羊水异常率、孕期贫血率均低于观察组,新生儿体重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在抗病毒治疗、人工喂养法、剖宫产分娩家庭化产房服务下,能够达到显著的阻断效果,虽然低体重儿较多,但Apgar评分无明显异常,所以应尽早诊断以维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及孕妇血清HBV-DNA水平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拟于我院进行生产的60例血清高HBV-DNA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妊娠晚期孕妇,经知情同意后作为治疗组,孕检均检测孕妇静脉血清HBV-DNA〉1×106copies/mL,自孕28周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至分娩后1个月停服;按孕妇血清HBV-DNA水平选择80例作为观察组,不作抗病毒治疗干预。两组新生儿出生时采脐血检测HBsAg和HBV-DNA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乙型肝炎感染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断血清高HBV-DNA水平孕妇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拉米夫定对母体血清HBV-DNA水平的强效抑制可能是阻断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通过产科治疗保健,能够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方法:对妊娠时机的选择、产前行母婴阻断及对新生儿的处理等方法,降低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结果:通过上述方法使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率明显降低.结论:经过产科治疗保健,能够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减少乙型肝炎携带者,促进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7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2例妊娠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产妇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孕产妇,且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发生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难产率及剖宫产率等均高于对照组孕产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新生儿窒息、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均较高,医师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早发现早处理可减少母婴并发症,并对母婴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淑慧 《中原医刊》2006,33(17):52-52,17
目的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做围产期保健的862例孕妇筛查HBV标志物HBVM,对98名HBsAg( )孕妇检测HBV DNA,并于妊娠28周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 IG)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分娩,而因各种原因未做正规围产期保健、亦未曾检测HBVM的374名孕妇,入院时常规筛查HBVM,对46名HBsAg( )者检测HBV DNA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检测HBVM,观察两组新生儿的HBsAg( )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sAg( )者8例,占8.16%,阻断成功率达91.84%;对照组新生儿HBsAg( )者38例,占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正规的围产期保健,早检测HBVM、HBV DNA、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应用HB 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防治乙肝病毒(HBV)感染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①孕前抗病毒治疗:对计划怀孕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用安体维康胶囊(ATVC),每次4粒,每日3次,连续用药6~12个月,妊娠后即停药,部分孕妇加用拉米夫定(LAM)0.1 g,每日1次.②孕期免疫防护:孕7、8、9月每月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③新生儿主动和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于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出生1、6月时分别再注射乙肝疫苗30 μg.结果 治疗组27例中有26例新生儿出现抗-HBs;对照组17例中14例新生儿出现抗-HBs.结论 对HBV感染者采用孕前抗病毒、孕期免疫防护和新生儿主动被动免疫这一"四联阻断法"对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及其预后的主要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为观察组,并同期选取4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分娩情况以及母婴结局变化。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高症、早产、产后出血以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巨大儿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DM会对母婴结局产生严重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血糖控制水平直接相关。为此,临床需要加强早期检测,并积极控制孕妇血糖水平,以此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孕妇中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慢性乙肝孕妇56例分成两组。孕妇从第32孕周起每日口服100mg的拉米夫定或安慰剂至产后4周并随访至产后8周。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于出生后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防至出生后1年。结果治疗组孕妇30例,共分娩新生儿30例;安慰剂组孕妇26例,共分娩新生儿26例。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比35%,P=0.021)。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观察到在孕妇及新生儿中存在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能够减少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加深对乙肝与孕产妇的关系的认识。方法对乙肝病毒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防治对策。结果与结论乙肝病毒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妊娠合并乙肝的发病率也较高。妊娠合并乙肝,无论对孕产妇还是胎婴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治疗又棘手,要对相应的预防加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62,66
目的:探讨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的188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治疗组怀孕28周起开始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及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5例,感染率为5.3%;对照组94例,新生儿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45例,感染率为47.8%;治疗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70例(74.46%);对照组94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清抗-HBs检出2例(2.12%)。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并发妊高症对孕妇以及幼儿的临床影响。方法: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在我院同期收治的40例无糖尿病的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幼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妊高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低血糖、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及幼儿有着严重影响,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妊娠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妊娠者共计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妊娠合并乙肝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发生的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多于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妊娠结局类型主要有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妊娠期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容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应当对此类孕产妇加强关注,积极进行治疗干预,以减少相关并发症,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8例HBsAg阳性孕妇,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及合并HBeAg阳性分组,分析其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结果348例HBsAg阳性孕妇占同期住院孕妇的12.1%;在孕28、32、及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24%,明显低于孕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9.78%)(P〈0.05)及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17.39%)(P〈0.01);HBeAg阳性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5.76%,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9.72%)(P〈0.01)。结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较高,HBeAg阳性是高危因素,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合并妊娠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娩的57例乙型肝炎孕妇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7例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阴性的孕妇做为对照组,观察2组新生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低出生体重儿数、产后出血孕妇数、孕妇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率观察组为64.91%,对照组为1.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观察组为8.77%,对照组为5.26%,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为43.86%,对照组为8.7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孕产妇住院天数观察组为(8±3.2)d,对照组为(3±2.1)d,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可宫内感染胎儿,增加产后出血量,延长孕产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