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50例健康者的血清尿酸进行了测定,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时尿酸变化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38例单纯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同时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尿酸,并根据胆红素浓度分为重度升高组66例,总胆红素>340μmol/L;中度116例,340μmol/L>总胆红素>221μmol/L;轻度组56例,221μmol/L>总胆红素>171μmol/L;同时选30例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组患儿血清尿酸比对照组降低,比轻、中度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患儿血清尿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轻、中增高可降低血清中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女性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之间的关系,为老年女性预防和保健措施提供策略。方法随机抽取相城区60岁以上甘油三酯正常老年女性994人,根据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分别跟踪调查一年后,测量其血清尿酸、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及调整年龄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未调整年龄等因素时,女性高尿酸血症老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为尿酸正常老年人的2.380倍,其95%CI为(1.463~3.872),调整年龄、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等可能影响高甘油三酯发病率的因素后为2.409,95%CI为(1.433~4.051)。结论高尿酸血症老年女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者,应注意监测甘油三酯,同时要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时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了解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完成的贵州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的9280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水平,比较高TG血症组和非高TG血症组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血糖和血压水平以及不同TG水平下其血糖和血压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分析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高血压的关系。结果:高TG血症组的糖尿病患病率(14.7%)及糖尿病患者TG水平(4.83±3.69 mmol/L)、空腹血糖水平(9.81±3.38 mmol/L)和OGTT-2h血糖水平(15.71±3.47 mmol/L)均高于非高TG血症组(P0.05);高TG血症组的高血压患病率(38.4%)及高血压患者TG水平(3.99±2.23 mmol/L)和舒张压(91.94±12.22 mmHg)均高于非高TG血症组(P0.05);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OGTT-2h血糖≥11.0 mmol/L以及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发生率均随TG水平升高而增高(P0.05)。结论:高TG血症者更易患糖尿病和高血压,且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率随TG水平升高呈增高趋势。因此,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在采取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甘油三酯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尿酸代谢异常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已达成共识,认为甘油三酯代谢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基础代谢异常.而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常常伴有的代谢异常.包括代谢综合征的提出者Reaven在内的部分学者主张将高尿酸血症纳入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茶籽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和体重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给予25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每日摄入茶籽油25~30 g,持续服用8周。在研究开始时和结束时测定身高、体质、体质指数(BMI)以及血清中油酸(OA)、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并记录饮食摄入及运动情况。结果研究结束后获得21例有效数据,与基线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OA含量以及从膳食中摄入的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显著增加(P0.0),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显著下降(P0.05);体重和BMI显著下降(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食用茶籽油可升高血液中油酸水平,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重和BM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病人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例HTG病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及病人血脂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HTG病人sICAM-1和sVCAM-1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sICAM-1和sVCAM-1浓度均与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r=0.523,0.485,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HTG病人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高TG血症患者及40例血清TG正常人的血清TG及血浆t-PA及PAI-1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高TG血症患者PAI-1活性较正常人升高(P〈0.05),t-PA活性下降(P〈0.05),全部受检测者血清TG水平与血浆t-PA活性呈负相关(r=-0.61,P〈0.01),与PAI-1活性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甘油三酯与纤溶凝血活性之间有相关性;甘油三酯可能通过影响纤溶凝血功能参与冠心病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217名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使用德国罗氏尿酸试剂检测盒,通过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德国罗氏C701/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5岁及以上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高尿酸血症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以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省选取4272名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来评价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并检测空腹血清尿酸水平,计算人群血清尿酸水平与MoCA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结果血清尿酸正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的55岁及以上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分别为38.6%和38.4%;血清尿酸正常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91.4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283.7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F=16.12,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03,P<0.05);高尿酸血症组中,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50.9μmol/L,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血清尿酸水平为442.4μmol/L,非认知功能障碍人群与认知功能障碍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P>0.05),且该组研究对象MoCA分值与其血清尿酸水平亦无相关性(r=0.064,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55岁及以上人群患有高尿酸血症不是其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4,95%CI 0.87~1.25,P=0.630)。结论血清尿酸在正常值范围内,适当提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会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未发现高尿酸血症会增加55岁及以上人群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FPG与血尿酸(SUA)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广州生物库中老年队列第一期基线资料收集时10413名年龄≥50岁的广州市居民,按照不同FPG水平分组,分析FPG与SUA及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结果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各FPG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P<0.05)。男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在糖尿病(DM)组、IFG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FPG正常组(P<0.05)。按不同FPG水平分组与HUA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以及BMI、TG、SCr、高血压等相关因素后,女性患HUA的风险随FPG水平升高而明显增加(趋势检验P<0.01),当出现IFG时(FPG 6.1~6.9 mmol/L),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0%(95%CI:1.19~1.64),受检者诊断为DM与非DM者相比,女性患HUA的风险增加44%(95%CI:1.15~1.79),而男性患HUA的风险则与FPG水平的升高无明显相关(趋势检验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SUA水平及HUA检出率随FPG水平升高而增加;FPG水平的升高使女性HUA患病风险增加,而男性则未见此现象。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妇女中维生素D 不足与血清尿酸升高的关系。方法 以苏州市金阊区1726名
30岁以上女性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将年龄<55 岁定义为绝经前妇女,年龄≥55 岁定义为绝经后妇女,
对其进行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的测量,生活习惯、疾病史等情况的调查,血、尿样本采集,25 羟基
维生素D、血糖、血脂、血尿酸的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分析维生素D
不足与尿酸升高的关系,犘<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绝经后妇女中,尿酸升高者维生素D
水平明显低于尿酸正常者[中位数(四分位间距):35 (28~57)狏狊40 (32~58)mg/L;Kruskal Wallis
testχ
2=7.512,犘=0.006],维生素D 不足者中尿酸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维生素D 正常者(16.50% 狏狊
8.08%;χ
2=12.089,犘<0.001)。在绝经前妇女中,未发现维生素D 不足与尿酸升高的关联性。但是在
绝经后妇女中,与维生素D 正常者相比, 维生素D 不足者更容易发生尿酸升高(犗犚=2.38,95% 犆犐:
1.47~3.87),此外,排除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患者后,维生素D 不足与尿酸升高的关系仍有统计学意义
(犗犚= 2.48,95%犆犐:1.14~5.26)。结论 在中国汉族绝经后妇女中,维生素D不足与尿酸升高显著相关。
关键词:维生素D;尿酸;女性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4 0314 06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尿酸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1 236份,采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尿酸浓度检测采用尿酸酶法。结果男性载脂蛋白A(ApoA)为(1.23±0.139)g/L,女性为(1.32±0.150)g/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为(1.30±0.23)mmol/L,女性为(1.52±0.338)mmol/L,男性低于女性,而其他指标均高于女性(P<0.05);汉族ApoA、尿素氮(BUN)、肌酐(SCR)、甘油三酯(TG)、HDL-C高于维吾尔族,而维吾尔族载脂蛋白B(ApoB)、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S)、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汉族,统计学分析ApoA、ApoB、TC和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除了ApoA和FBS外,其他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5);随尿酸水平增高,ApoA和HDL-C有降低的趋势外,其他脂代谢指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尿酸对血糖影响不大;除了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其他代谢紊乱均随尿酸水平增高。结论不同民族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长寿地区血肌酐正常的中老年人血尿酸(UA)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方法 利用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研究数据,选取血肌酐正常的1 542人,进行慢性肾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尿检测,评价肾功能采用MDRD方程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该人群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并将人群按血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分析血UA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该人群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患病率为55.25%(95%CI为52.77%~57.74%),在男女性中,血UA水平均和eGFR呈负相关.Logistics回归模型校正了性别、年龄、腰围、高TG、高TC、高HDL-C、高LDL-C、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因素后,以A组作为对照,人群早期肾功损害的OR值B组为1.673(95%CI为1.254~2.235,P=0.191 9),C组为2.491(95%CI为1.854~3.357,P=0.002 2)及D组为3.009(95%CI为2.200~4.134,P<0.000 1).结论 长寿地区血肌酐正常的中老年人中,早期功能损害的患病率很高,血UA水平和早期肾功能损害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卒中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3231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人院尿酸及出院结局等临床特征资料.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10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结果 入院时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下降有关.经多因素调整后,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0.856(95%CI:0.795~0.898).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 197 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97~241、242~285、286 ~ 346和≥347 μmol/L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分别为0.552(0.354~0.861)、0.417(0.263 ~ 0.661)、0.390(0.241~0.630)和0.352(0.213 ~0.581),呈现随尿酸水平升高,不良结局危险性而下降的趋势.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水平每升高1个单位,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无统计学意义.按尿酸水平的5分位进行分析,经多因素调整后,与尿酸<150 μmol/L者相比,尿酸水平在150~185、186~230、231~297和≥298μmol/L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为CKD患者900例,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4组(即CKD组1~4),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0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检查、眼底动脉检查和CT扫描确定动脉硬化患者例数。对各组间动脉硬化患病率、血清尿酸水平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组1、CKD组2、CKD组3和CKD组4的组间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5)。CKD组1和CKD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CKD组1和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4,P<0.05);CKD组2与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有CKD组3和CKD组4与对照组患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组3和对照组相比:χ2=5.43,P<0.05;CKD组4和对照组相比:χ2=9.13,P<0.05)。男性患者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60.69%(281/463),女性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为37.76%(16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5)。结论 随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增高,动脉硬化患病率增高;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天津市体检人群基线尿酸(UA)水平与2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为探讨MS组分的构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历史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和2013年均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3 825人的体检结果,包括体格检查(体重和血压)、生化指标测定结果(UA、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及用药史等。分析基线(2011年)UA水平与2013年发生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并运用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切点值。结果基线无MS的1 566人中2年内有141人新发生MS,累计发病率为9.0%,其中男性为12.0%,女性为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基线UA水平与2013年随访时TG水平和BMI的相关程度最高(男性r值分别为0.209和0.243,女性r值分别为0.307和0.353),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UA水平的升高,2013年男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同时,女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MS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UA是肥胖(男性:OR=2.06,95%CI:1.37~3.08;女性:OR=2.55,95%CI:1.56~5.63)、高甘油三酯血症(男性:OR=2.63,95%CI:1.66~4.15;女性OR=3.91,95%CI:1.36~11.30)及女性MS(OR=2.01,95%CI:1.32~3.68)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女性中,ROC曲线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最佳切点值为285.15μmol/L。结论在天津市体检人群中,基线UA水平与2年后MS的发生及其组分异常密切相关,并且基线UA是女性发生MS的独立预测因子,建议把UA作为女性MS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