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和分析我院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48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外脏器受累临床表现124例.结果 34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症状,124例(35.6%)患儿有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泌尿系统45例(36.3%);血液系统26例(21.0%);心血管系统20例(16.1%);消化系统19例(15.3%);神经系统12例(9.7%)等系统多见;其它2例.所有病例临床治疗比较顺利,经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支原体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还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1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并可导致全身多个脏器病变。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351例,合并肺外表现者112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60例,女52例。年龄~1岁2例(1.7%),~3岁12例(10.7%),~5岁42例(37.5%),~7岁30例(26.7%),~9岁15例(13.4%),~11岁7例(6.25%),~13岁4例(3.5%)。全部病例血支原体抗体(MP-IgM)皆阳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或肺部有大、小片状阴影或间质样改变,符合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肺外表现出现时间1~14d。其中12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就诊。1.2临床表现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肺外表现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多样,以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系统、泌尿系统为多。发病机制除直接侵袭外,目前倾向于免疫损伤。治疗以抗感染基础上联合激素治疗为主。早期行特异性抗体及胸部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50例确诊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外表现122例。结果:350例均有呼吸道症状,122例(34%)有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37.7%)、心血管系统(17.2%)、神经系统(12.2%)、泌尿系统(7.3%)、血液(5.7%)等系统多见。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5.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 ,我院收治有肺外表现的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病儿 7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4例病儿 ,男 38例 ,女 36例 ;年龄 <1岁 6例 ,1~ 3岁12例 ,4~ 7岁 2 6例 ,>7岁 30例。原发病为咽炎及扁桃体炎 11例 ,支气管炎 2 3例 ,肺炎 2 8例 ,8例 7~ 10d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4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1.2 临床表现病程中发热 4 8例 ,体温 38~ 39℃者 2 9例 ,39℃以上者19例 ,其中发热超过 7d者 5例。(1)呼吸系统 :咳嗽 5 1例 ,喘憋 17例 ,两肺闻及干吧罗音11例 ,中小水泡音 14例 ,痰鸣音 7例 ,哮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89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MP感染中,36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为40.45%,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分别为36.11%,30.56%,19.44%,19.44%.结论 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脏器受累,对有多脏器受累的患儿,应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早确诊,积极对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韩旭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373-373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将我科自2004年1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0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0例(47.6%)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84例(100%)、发热72例(85.7%)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我院89例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有关资料。结果 89例患儿中24例除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的表现外,合并有肺外脏器受损(26.97%),常见为消化道、心血管系统、泌尿道,皮肤等脏器一项或多项损伤,病程较长,全年均有发病,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对于一般治疗不理想及不能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要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早期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针对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I) in Guangzhou. Methods MP was detected using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in 2084 children with ARI. The relations between MP infection rate and the gender, age, season, site of infection and wheezing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433 children (20.8%) were positive for MP, including 222 boys (19.8%) and 211 girls (21.9%)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genders (P>0.05). In 0-to 3-year-old group, 106 children were positive for MP (15.0%), while in 3-to 5-year-old group and 5-to 14-year-old group, 163 (25.2%) and 164 (22.5%) were positive, 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3 groups (P<0.05). The MP infection rate was 18.0% in January to March, 25.1% in April to June, 17.7% in July to September, and 20.5% in October to December,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iods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 and those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LRI) (P>0.05).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LRI, those having wheezing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 positivity rate than those without wheezing. Conclusion MP is a common causative agent for ARI in children. MP infection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and infection site, but to age and season. Children over 3 years old are vulnerable to MP infection. MP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wheezing in LRI.  相似文献   

12.
雷玉林  陈黎  雷治宇 《重庆医学》2011,40(18):1797-1798,180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大公馆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疑诊MP感染患儿采用咽拭子快速培养方法检测MP。结果检测患儿578例,阳性数为197例,阳性率为34.08%。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其中,≤1岁、>1~3岁、>3~6岁及>6~13岁年龄组患儿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83%、39.51%、39.47%和22.92%;阳性率与性别无关。结论 MP快速培养对儿童MP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及炎症指标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儿科住院的29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影像学的改变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非大叶性肺炎组,按临床表现分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组和普通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GMPP)组,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IL-6、前白蛋白、D-二聚体、降钙素原、LDH、CRP)等。结果共收集肺炎支原体肺炎293例,其中大叶性肺炎49例,非大叶性肺炎244例。大叶性肺炎组的年龄、发热时间、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均高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时间、前白蛋白水平低于非大叶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合并感染情况和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共有59例,GMPP组共234例,RMPP组入院前的发热时间、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均高于G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的咳嗽时间和前白蛋白水平低于GM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合并感染情况和白细胞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L-6和前白蛋白为诊断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当IL-6≥14.455 pg/mL预测为RMPP时,此时预测的灵敏度为83.05%,特异度为61.21%;当前白蛋白≤101.500 mg/L预测为RMPP时,此时预测的灵敏度为67.95%,特异度为69.49%。RMPP与影像学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影像学的表现越严重、入院前发热时间越长、CRP、LDH、D-二聚体、降钙素原、IL-6水平越高,前白蛋白水平越低,越容易发生RMPP。当IL-6≥14.455、前白蛋白≤101.500是发生RMP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海口及周边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儿童MP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该院儿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699例,检测血清MP抗体,对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及月份的MP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69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感染总阳性率17.60%,其中男15.73%,女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呼吸道感染率18.75%,上呼吸道感染率1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岁儿童MP感染多见,其中,>3~4岁感染率最高.全年均有散发,以3、4月份高发.结论 MP是2014年海口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流行特点表现为女性较男性高发;4岁内儿童是高发人群;全年均可发病,3、4月份为相对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大叶性肺炎的患儿2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者11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对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大叶性肺炎发生率较高,表现多样。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与阴性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沉增快、CRP增高提示存在支原体感染可能,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叶性肺炎临床表现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与阴性者中无明显差异,其治疗方面倾向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成人肺炎支原体现时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CL  Ji SG  Zhang B  Zh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187-119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NP)现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间发现的双份血清NP抗体(颗粒凝集试验)滴度4倍及以上增长的13例NP现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年龄在17~34岁。结果 查到NP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的时间在病程的第6~17天;6例初次查抗体阴性。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13/13)、咳嗽(11/13)、咽痛(5/13)、轻度头痛(5/13);均无鼻塞、打喷嚏,无病例出现皮疹、耳痛。咽部均有充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均不高。X线胸片诊断肺炎10例。适量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NP主要感染青少年且易导致肺炎。肺外并发症少见。一次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不宜作为NP现时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陈纯真  卜景芝 《中国病案》2007,8(4):F0003-F0004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对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从感染性别、年龄、季节、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3岁组高于>3岁组。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肺炎支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衣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以肺炎为主。结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以≤3岁婴幼儿为主,以夏秋季感染为主,以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的感染情况。方法 Mp检测采用培养法 ,Cp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对 2 0 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检测 ,并以同期体检的 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从感染率、感染年龄、感染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Mp、Cp单项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岁组Mp、Mp +Cp及总感染显著高于≤ 3岁组 (P <0 .0 5 ,P <0 .0 1) ,Cp感染率和各病原感染部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者有相当高的Mp和Cp感染率 ,Mp感染和Mp +Cp混合感染以 >3岁儿童为主 ,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与一氧化碳(CO)水平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确诊并收治的2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期是否伴有喘息将其分为无喘息组(156例)和有喘息组(63例),而有喘息组患儿根据有无低氧血症而分为轻症喘息组(39例)和重症喘息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HO-1水平,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破氧血红蛋白百分比(COHb%),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有喘息组患儿血COHb比例2.59%士0.40%和HO-1水平(1 813.24士28.34)ng/L与无喘息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喘息纽患儿COHb比例3.63%士0.45%和HO-1水平(2594.34±23.94)ng/L与轻症喘息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OHb比例和HO-1水平呈正相关(r=0.733,P<0.05).结论 CO和HO-1可能参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喘息的发病过程,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惠清 《海南医学》2004,15(1):9-9,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肿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64例MP感染肺外表现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4例MP感染患儿肺外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25%、50%,心血管系统累及较少,只占125%,累及神经系统者病情严重,占住院MP感染患者的6.3%;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MP的肺外感染发生率很高,累及神经系统者病情严重,临床上应开展新的检查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