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诊剖宫产病情急,变化快,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往往因麻醉起效慢,手术医生切皮时麻醉不完善,需加局麻或全麻开始手术.近年我院选择碳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急诊剖宫产,现将其麻醉效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麻醉是指利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进行手术的目的,有全身麻醉(全麻)和局部麻醉(局麻)之分。全麻主要是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入体内,使中枢神经受到抑制,患者意识消失而全身无疼痛感觉;局麻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患者意识清醒但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二者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鼻窦炎在鼻内镜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对60例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患者60例,选择局麻42例,局麻加杜冷丁10例,全麻8例,以优良、较好的麻醉处理作为麻醉评判标准,局麻成功率81%,局麻加杜冷丁成功率100%,全麻成功率100%。结论:根据鼻窦炎的不同类型在鼻内镜手术中选择局麻或全麻既能减少患者痛苦,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足部疾病是骨科的多发病,足踝外科的各类手术例数近年来逐年提高。在以往的各类足部手术多采用腰部麻醉,但考虑到足部多为简单手术且手术风险较低,很多全科医生、社区医生或乡村医生完全有能力完成此类手术,但由  相似文献   

5.
1一般资料 在手术室得种手术中,单纯局麻手术一般不配备专门的麻醉医生和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担当从接病人入手术室、配合手术完成到送病人安全返回病房的各种配合工作。因此局麻手术的护理配合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2007年我们手术室共实施1168例局麻手术,其中普外科136例,骨外科266例,妇科39例,眼科398例,  相似文献   

6.
加强局麻手术监测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10-2511
局部麻醉是应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神经传导而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局部麻醉简便易行,由手术医生即可完成,安全性大,能保持患者手术期间的清醒状态,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然而,局麻药注射到周围组织后,若被迅速吸收入血管内或因意外而直接注射到血管内,血中局麻药浓度迅速升高,即可发生某些器官的反应,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下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拟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3055岁,体质量4855岁,体质量48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局麻组和硬外组。局麻组患者直接俯卧或侧卧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定位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00 mg作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组根据手术部位选T9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局麻组和硬外组。局麻组患者直接俯卧或侧卧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定位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00 mg作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组根据手术部位选T9L1行硬膜外穿刺向下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平卧后通过硬膜外导管分两次注入舒芬太尼5μg+0.2%罗哌卡因20 mg。观察记录手术开始切皮,分离肌肉韧带组织,术中刺激神经根,摘除髓核,缝合皮肤各时段的生命体征和痛觉反应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局麻组相比,硬外组术中生命体征相对较平稳,在刺激神经根时患者的痛觉反应较好(P<0.05),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其余时段的生命体征痛觉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局麻。  相似文献   

8.
蒋迅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73-74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复合传统局麻的麻醉方法在鼻窦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本院行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复合传统局麻的麻醉方法的60例鼻窦手术患者的麻醉及手术过程。结果:60例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6.7%;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3.18±6.15)ml,与以往局麻的平均出血量(71.25±4.43)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复合传统局麻的麻醉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且达到了很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腹股沟疝(单侧疝)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与对照组。局麻组43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局麻组患者切皮后1、5 min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P〈0.01);局麻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手术中4个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4个时间点上不全相同(P〈0.01);局麻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局麻组患者的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具有术中患者血压更为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恢复快、住院费用更节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局麻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局麻下完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3月对我院14例乳腺肿块平均直径在2.5 cm及腋均无扪肿大淋巴结的患者,在局麻下行区域或肿块切除及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疗效均满意.术后当天可进食及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局麻下施行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麻醉满意、恢复快、费用低及对患者生理干扰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多数人眼里,麻醉是有一丝神秘的。麻醉后人究竟是什么状态?跟睡着了一样吗?麻醉是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便手术能顺利进行。麻醉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全麻)和局部麻醉(局麻)。  相似文献   

12.
<正>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是麻醉医师参与局麻患者的监测和(或)对接受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在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以提供一个安静、无痛的手术环境[1]。颜面外科多数在局部麻醉和患者完全清醒状态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在患者颜面部对精神刺激较大,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105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全麻)组、局部麻醉(局麻)组与硬膜外麻醉(硬麻)组,各35例。对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麻醉效果最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术后5 d时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局麻组与硬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麻、硬麻相比,全麻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认知功能影响最大,在为老年患者展开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实际情况选取适当麻醉方式,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4.
邢术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2,(4):82+84-82,84
目的观察老年腹股沟斜疝局麻下无张力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及硬膜外麻醉组,分别采用局麻及硬膜外麻醉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局麻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硬膜外麻醉组,术中出血量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麻醉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能够减轻麻醉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适宜于老年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韩来森  韩占江  尹金霞  温如臻 《河北医药》2010,32(10):1290-1290
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基本手术之一,通常在局麻或硬脊膜外麻醉下施行。在日常工作中由于麻醉不满意、阑尾距切口太深、偏离切口,以往依靠牵拉盲肠和阑尾使其接近切口办法有时作用有限,副损伤大,需要扩大切口。老年体质弱患者以及有心血管疾病者常常由于牵拉反应手术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超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下肢骨折手术超高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用腰-硬联合麻醉,用轻比重0.5%罗哌卡因7.5~12mg;B组选用硬膜外麻醉,用0.5%罗哌卡因。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镇静镇痛使用和术中BP、HR、SpO2变化。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比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快、镇痛完善、局麻药用量少、严重低血压发生率低。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是超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眼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于合作的成年患者可以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但难以克服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近年来MAC(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技术合用局麻在眼科手术中受到欢迎和重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性,现简要综述如下。1MAC技术的定义早在上世纪80年代,作为MAC技术的基础和雏形standby anesthesia(中等程度麻醉,麻醉前状态)已经在美国提出和应用,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Sarego等[1]提出了MAC技术的概念,并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和推广。目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对MAC的定义是:MAC麻醉是指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要麻醉的情况下,需要专业麻醉医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手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局麻或全麻,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由临床药师进行麻醉监控,观察2组中局麻手术患者的疼痛分级,全麻手术患者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用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局麻手术患者疼痛同一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睁眼时间和问答切题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监护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田恒卓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68+170-168,170
目的分析腹部术后发生认知障碍(POCD)患者的围术期常见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本院手术室接受腹部手术治疗患者224例,入选对象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及"POCD围术期常见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住院7d内是否发生POCD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224例接受腹部手术患者中,术后7d内发生POCD者39例(17.41%),没有发生POCD者185例(对照组)。POCD组的平均年龄、全身麻醉例数、平均麻醉深度、术中低血压例数、低氧血症例数、过度通气例数和有手术合并症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平均文化程度和区域阻滞麻醉例数则明显少于前者(P均〈0.05)。结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全身麻醉、麻醉程度较深、术中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过度通气以及有手术合并症的腹部手术患者较容易发生POCD。  相似文献   

20.
<正>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是麻醉医师参与局麻患者的监测和(或)对接受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在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以提供一个安静、无痛的手术环境[1]。眼科多数在局部麻醉和患者完全清醒状态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在患者眼部对精神刺激较大,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并发感染的危险增加,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本组拟采用MAC与常规局部麻醉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以评价该技术在眼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