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绚  李国辉  梁丽芸  黄宇 《中外医疗》2012,31(10):63-63
目的应用无创脯举肿仪探讨隐球茸脑膜炎患者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8例无颅脑疾患者,8例隐球茴脑膜更忘者的脑水肿杌动系数及其变化,通过观察使用甘露醇治疗前后脑水肿扰动系数的改变和对照组脑水肿扰动系数的改变,并与腰穿所洲脑脊液压力比较。结果甘露醇脱水治疗后观察蛆双佣脑水肿扰动系数动态变化结果示给药前为9.21±0.71l给药0.5h后齄水肿扰动幂数开始降低,为9.09±0.721约2-311降低最为明显,2.5h的值为8.43±0.7415-6h接近用药前,为9.13±0.58。隐球茵脑膜炎忘者用甘露醇前脯水肿扰动系数9.21±0.71,对照蛆5.43±0.84,K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多次屡穿后能发羁脑压相近数值的脯水肿扰动系数也相近。但不同患者的脑压相近数值的脑水肿扰动系数相差甚远。结论无创脑水肿仪监测脑水肿方法可以客观鼙测穗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2.
应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对颅内占位病变行开颅手术后病员进行连续监测,观察其脑水肿变化的规律,探讨其在开颅术后脑水肿连续监测中的临床意义,以达到指导临床治疗的目的。方法: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通过观察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 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测定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术前1d及术后1-10d每天脑水肿的变化情况。10例无颅脑疾病者为对照组,同样测定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扰动系数。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d手术侧的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侧,以3-7d为明显,差值大于0.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1d和术后第1d、术后第10d两侧相差不明显,每一病例同一天的差值均小于0.3,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双侧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值非常接近,差值小于0.3,对比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反映脑水肿动态变化。(2)肿瘤病人术前1天的两侧脑电阻抗扰动系数值相差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术后。(3)对于幕上开颅术后的病人,可指导和评价脑水肿的治疗,但有时候需结合CT等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在开颅术后脑水肿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幕上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连续观察颅脑肿瘤开颅手术后双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rebralelectrical impedance,CEI)扰动系数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术后第2~9...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无创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不同病程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脑水肿无创监测的灵敏性、稳定性。方法 采用BOEN 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 ,通过观察双侧大脑半球脑阻抗值的变化 ,测定 3 5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情况 ,并与头颅CT检查显示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病程 1、3、7d所测阻抗值出血侧大脑半球均显著高于健侧 (P<0 .0 1) ,病程 3、7d出血侧阻抗值显著高于病程 1d (P <0 .0 1) ,与头颅CT检查显示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变化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出血侧大脑半球阻抗值的变化与头颅CT检查显示的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与脑出血量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脑出血患者出血侧大脑半球阻抗值显著增高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灵敏、客观地反应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5.
梁锦玲  关燕琼 《中外医疗》2010,29(30):169-169
通过分析影响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效果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高度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制定操作流程并加强培训,监测前向患者做好监测相关知识的宣教等处理对策,认为操作者上机前重视皮肤的预处理、正确粘贴电极片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病原体致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单独报道本病脑电图(EEG)或脑脊液的文献很多,但对本病EEG、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CSF-NSE)与临床相关性报道较少,现就我院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5月1日~2009年4月30日收治的3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EEG.ESF-NSE与临床3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20 d及30 d的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生长因子及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自然杀伤细胞及CD4/CD8;脑氧代谢指标,包括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过氧化钙及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脑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上述9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10 d、20 d及30 d上述9个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患儿的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及脑氧代谢状态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收治的62例病毒性脑炎诊疗经验。结果治愈43例;好转16例,其中遗留继发性癫痫6例,智力障碍10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是治愈急性病毒性脑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何启德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451-3451
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季发病,主要由蚊子传播。直接侵犯血路感染,经呼吸道及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溃皮肤侵入人体,沿神经通路和血路入脑,形成炎症反应,造成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脑细胞变性及坏死,同时造成脑细胞缺氧。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出现昏迷、惊厥、颈项强直、颅神经麻痹、四肢瘫痪等症状。我科采用单人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患者173例,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临床上较常见,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1995年2月至1997年8月,我们应用无环鸟苷治疗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1例,疗效较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病毒性脑炎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200~400mg/kg·d-1,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70.83%),χ2=4.69,P<0.05,治疗组病人发热、意识障碍、抽搐、颈抵抗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或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常规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脑炎61例分析张柳春(广西南宁市二医院)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脑水肿;脱水剂;神经细胞活化剂;皮质激素Analysisof61CasesofChildViralEncephalitis¥//病毒性脑炎是一组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有关的中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病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资料。结果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脑脊液异常和CT/MRI检查(87.50%,55.55%,47.22%)(P〈0.05);重型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高于中型、轻型(P〈0.05);随着时间延长脑波异常减弱。结论脑电图可作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参考,也可作为判定病毒性脑炎病情程度的依据,脑电图的动态观察更能较好地反映病情、病程经过、治疗效果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9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在病毒唑、阿昔洛韦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对照组45例,仅采用病毒唑、阿昔洛韦与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手段,观察并比较患儿3 d,7 d和10 d的治愈率与症状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3 d治愈率为21例(45.7%),对照组为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7 d治愈率为41例(89.1%),对照组为28例(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 d治愈率为45例(97.8%),对照组为43例(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为(3.1±0.7)d,对照组为(6.1±2.1)d,观察组惊厥消退时间为(2.9±0.8)d,对照组为(6.4±1.1)d,观察组昏迷时间为(4.0±1.1)d,对照组为(7.2±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好,能较迅速患者症状,提高其早期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3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矢状位T1WI、T2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结果:29例MRI影像发现异常,其中累及脑干3例,死亡2例;双侧颞、额叶受累5例,遗留继发性癫痫2例,智力低下1例;双侧枕叶受累5例,皮质盲1例;基底节受累3例,肢体瘫痪1例;余分别累及丘脑、顶叶等部位及白质脱髓鞘改变共13例及MRI无明显异常患儿3例均预后良好。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早期诊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 研究背景]1996 年7 ~9 月间延边地区曾流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此间收治313 例此病患儿.[ 病例报告]313 例均为急性发病,男略多于女;平均年龄9 岁,高峰在6 ~10 岁;均有发热、头痛,以低度、中度热为主,多数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以嗜睡为主;多数有脑膜刺激征.多数脑脊液改变,末梢血淋巴细胞升高.脑脊液、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平均病程14d,愈后较好.[ 讨论] 本次流行的病毒性脑炎系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发病急,多见于学龄儿童,临床表现相对轻,病程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脑膜炎无创动态脑水肿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脑水肿变化情况及脑水肿无创监测的灵敏性、稳定性。方法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对照组10例均为排除颅内病变的周围神经病或肌肉疾病患者。采用BORN-BE无创脑水肿监护仪多次、动态监测每位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的水肿指数,并观察脑水肿指数与腰穿测压有无一致性,甘露醇对脑水肿指数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脑水肿指数多次监测结果重复性好,左右大脑半球对称。隐球菌脑膜炎组脑水肿指数为9.47±1.24,对照组为5.79±0.8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单次使用甘露醇125ml和250ml相比,脑水肿指数降低幅度无显著性差异,但使用250ml时作用可维持7~8h;对同一患者,脑水肿指数可粗略估计脑脊液压力水平。结论以BORN-BE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客观监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甘露醇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娜 《吉林医学》2010,31(7):970-970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甘露醇不同用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甘露醇1~2次/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20例给予甘露醇1次/4~8 h静脉滴注治疗,余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在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治疗中1次/4~8 h应用甘露醇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卢珊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7,29(11):1719-1720
目的 观察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21例,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技术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法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技术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