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子彬  常智忠 《临床荟萃》2007,22(6):400-402
目的研究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至少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2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96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6±5.5)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n=48),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48)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11.1mmol/L;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在ICU最后1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MOF发生率、在ICU最后1天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 mmol/L,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目标血糖干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归纳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血糖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胰岛素,实验组血糖控制目标为6.1~10.0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6.1mmol/L,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重症监护时间、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死亡率。结果实验组达到目标血糖时间、血糖监测次数、每日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4、χ2=9.6074、χ2=10.0030, P<0.01);实验组重症监护时间、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7、χ2=1.9993, P<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P<0.05);两组院内感染率、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05)。结论目标血糖干预策略合理控制血糖范围6.1~10.0 mmol/L,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降低了胰岛素的用量,缩短了控制目标血糖时间、血糖监测次数和重症监护时间,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2例严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即:A组(血糖4.4~6.1 mmol/L,n=41),B组(血糖6.1~8.3 mmol/L,n=42)和C组(血糖10~11.1 mmol/L,n=39),对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与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不全发生率、28 d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8.3 mmol/L有助于减少严重颅脑疾病患者院内感染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25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5例。对照组控制血糖为6.1~11.0 mmol/L;实验组控制血糖为4.4~6.1 mmol/L。比较2组治疗3月后的疗效,并记录感染及病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3月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4~5分区间人数较多,有显著性差异(χ~2=11.911,P=0.001);并可以较好的控制感染发生(χ~2=11.345,P=0.001);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明显缩短(t=3.839,P<0.001),但无法降低死亡率(χ~2=0.169,P=0.681)。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ICU危重病患者蛋白质代谢及预后的影响,为ICU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伴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危重病患者177例。根据患者根据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分为A组(4.4~6.1mmol/L)56例;B组(6.2~8.3 mmol/L)62例;C组(8.4~11.1 mmol/L)59例。比较各组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平均使用量,治疗第1天、第7天时蛋白质代谢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A组平均血糖低于B组、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B组胰岛素平均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C组(P0.05)。治疗第7天,三组白蛋白(ALB)、血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均较本组治疗第1天时明显降低,但B组PA、TF降低程度大于A组(P0.05),C组PA、TF降低程度大于B组(P0.05)。A组、B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在6.1~8.3 mmol/L是较合理范围,既可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改善蛋白质高分解、高能量代谢状态,又可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ICU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ICU病房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治疗组ICU住院天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抗生素应用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低血糖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水平,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控制目标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合理的血糖目标.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584例,随机分为三组:从手术开始直至术后24 h目标血糖控制于4.4~6.1 mmol/L(即80~110 mg/dl,A组)、7.2~8.3 mmol/L(即130~150 mg/dl,B组)和血糖控制于10.0~11.1 mmol/L的对照组(即180~200 mg/dl,RT组),记录各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观察对比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围手术期左心室收缩功能、新发心律失常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A组、B组相对于RT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01),左心室收缩功能优于RT组(P<0.001),A组低血糖发生明显高于B组及RT组(P<0.05).结论 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7.2~8.3 mmol/L均有利于术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但将血控制于≤8.3 mmol/L较≤6.1 mmol/L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病人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人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给予7 d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对照组则一直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控制重症病人的应激性高血糖,改善预后,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病人血糖动态监测工作,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淑香  孙楠楠 《护理研究》2011,25(26):2385-238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病人髙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以降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9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221例重症病人根据血糖结果给予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7.8 mmol/L~10.0 mmol/L。[结果]221例重症病人179例存活,42例死亡,低血糖发生率0.96%。存活病人血糖(2.26±1.32)mmol/L,死亡病人血糖(3.77±1.8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U重症病人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为7.8 mmol/L~10.0 mmol/L可降低血糖发生率;病人血糖水平可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在肠内营养(EN)期间血糖控制安全有效的方法,使胰岛素应用由静脉持续泵入成功转换为皮下注射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治于北京同仁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当EN供能比例达到当日总能量的50%时纳入研究,并将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4例)应用本研究中建立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的血糖控制方案进行血糖管理;对照组(43例)应用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案控制血糖;目标血糖均定为4.4~7.8 mmol/L( 80 ~ 140 mg/dl).当连续2次血糖≥11.1 mmol/L时则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程序化血糖控制方案控制血糖.当胰岛素泵速<3 U/h持续≥6h,每次血糖检测数值均≤7.8 mmol/L时,再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营养支持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入ICU时平均血糖和血糖波动情况无明显差异.对两组患者共1689次血糖检测值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mmol/L)控制于目标血糖范围内并显著低于对照组(7.58±1.17比9.40±1.741P< 0.05);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72% (534/1074)比35.61%( 219/615),P<0.01].试验组血糖标准差(SD,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89±0.52比2.17±0.941P<0.05),平均每人每日血糖检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7.51±1.31比8.15±0.97,P< 0.05),中转为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09%比44.19%,P<0.01).试验组患者低血糖(≤3.3 mmol/L)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0.74%( 8/1074)比0.49%( 3/615),P=0.75].结论 与间断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方法相比,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可有效控制重症患者EN期间的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变异及检测次数;并有助于实现胰岛素给药方式由持续静脉输注向间断皮下注射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高血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与危重颅脑疾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n=32)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32)。常规治疗是指当患者血糖≥11.1mmol/L时,控制其血糖水平〈11.1mmol/L;强化治疗组则控制患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3.9—6.1mmol/L),直至患者转出ICU或死亡。分析两组病例预后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存活病例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危重颅脑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ICU危重症高血糖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①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②甘精胰岛素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加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③胰岛素泵(CSⅡ)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加餐前门冬胰岛素负荷。比较三种治疗方案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果】三种治疗方案均能使血糖达标。NPH组的达标时间为(5.2±1.5)d,而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2.9±0.9)d和(2.8±1.2)d,与NP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H组有12人次出现低血糖事件,其中2人次严重低血糖和8人次夜间低血糖事件,CSⅡ组和甘精胰岛素组中低血糖事件以及夜间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与NPH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甘精胰岛素提供基础胰岛素配合餐前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伴有高血糖的危重症患者是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糖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组和预混组,甘精组三餐前15 min口服瑞格列奈0.5~1.0 mg,晚10∶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组于早晚饭前30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应用罗康全血糖仪,住院期间监测空腹、三餐后2 h、夜10∶00、夜3∶00指尖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0.0 mmol/L为达标。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发生人数;12周后的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均达标,预混组和甘精组12周后,FPG2、hPG、HbA1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BMI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P>0.05),预混组BM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甘精组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人数显著低于预混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对控制血糖都有效,但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糖治疗方案能减少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的日用量,减少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质指数,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病人对预后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32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0例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维持危重病人血糖在4.4—6.1mmol/L;对照组按常规控制在血糖10.0~11.7mmol/L,每2h进行血糖监测和分析。观察指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危重病人使用胰岛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ICU住院天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及危重病人压疮愈合情况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重病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反而增加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结合其他近期研究的阴性结论,该疗法还不成熟,危重病人实施强化胰岛素治疗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对危重病人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APACHEⅡ评分>15分,同时合并高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的内科危重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和常规治疗(CIT)组(胰岛素泵血糖控制),观测近期死亡率(28d内)、入院72hAPACHEⅡ评分、低血糖发生率、临床感染发生率、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IIT组100例,CIT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种类、入院血压、血糖、炎症指标、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空腹C肽、HbAlc、疾病种类、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治疗结局:IIT组病死率与CIT组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IIT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IIT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IT组入院72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CI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IT组与CIT组比较,虽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但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增高,且临床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更低,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双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4)给予谷氨酰胺增强的肠外营养,对照组(n=16)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在治疗的第3及第5天对两组进行血糖钳闭,严格控制血糖在4.4~6.1mmol/L。观察两组患者每天的呼吸功能变化、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量以及30天病死率、带呼吸机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全部完成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呼吸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试验组5天的血糖平均值有降低的趋势,5天的总体平均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两组30天病死率、住ICU院时间及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的住ICU时间,带呼吸机时间有缩短的倾向。结论谷氨酰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无明显的影响,但在降低其胰岛素抵抗、稳定血糖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谷氨酰胺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30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间、ICU费用及住院总费用上无明显影响,但在ICU住院时间,带呼吸机时间上有缩短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Insulin glargine (21A-Gly-30Ba-L-Arg-30Bb-L-Arg-human insulin) is a biosynthetic insulin analog with a prolonged duration of action compared with NPH human insulin. This study compared insulin glargine with NPH human insulin in subjects with type 1 diabetes who had bee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of NPH insulin and regular insulin.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arallel-group study in which subjec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premeal regular insulin and either insulin glargine (at bedtime) or NPH insulin (at bedtime for patients on once-daily therapy and at bedtime and in the morning for patients on twice-daily therapy) for up to 28 weeks. Dose titration of both basal insulins was based on capillary fasting whole blood glucose (FBG) levels; the goal was a premeal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 of 4.4-6.7 mmol/l. RESULTS: A total of 534 well-controlled type 1 diabetic subjects (mean GHb 7.7%, mea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11.8 mmo/l) were treated. A small decrease in GHb levels was noted with both insulin glargine (-0.16%) and NPH insulin (-0.21%; P > 0.05).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median FPG levels from baseline (-1.67 vs. -0.33 mmol/l with NPH insulin, P = 0.0145) and a trend for a reduction in capillary FBG levels were achiev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After the 1-month titration phase, significantly fewer subjects receiving insulin glargine experienced symptomatic hypoglycemia (39.9 vs. 49.2%, P = 0.0219) or nocturnal hypoglycemia (18.2 vs. 27.1%, P = 0.0116) with a blood glucose level <2.0 mmol/l compared with subjects receiving NPH insulin. CONCLUSIONS: Lower FPG levels with fewer episodes of hypoglycemia were achieved with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d with once- or twice-daily NPH insulin as part of a basal-bolus regimen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相似文献   

18.
王红漫  吕智  郑君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679-1680,1682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在老年重症患者血糖异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4例于2008~2009年入院的有血糖异常的老年重症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根据血糖情况,甘精胰岛素组还可联合短效胰岛素,胰岛素泵组可给予或不给予餐前大剂量,两组都可以联合口服降糖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平均年龄、空腹血糖、平均血糖和血糖变异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10d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空腹血糖[分别为(6.50±1.01)、(6.02±1.05)mmol/L]、平均血糖[分别为(7.37±0.63)、(7.12±0.62)mmol/L]和血糖变异系数[分别为(39.5±12.7)%、(43.2±12.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组平均血糖下降率(37.8±10.3)%,略高于甘精胰岛素组的(35.7±9.5)%,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两组相似。两组均没有观察到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在老年重症患者的血糖异常治疗中,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相比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和外周血象与MODS及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糖与外周血象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创伤ICU患者病历1156份,根据住院期间血糖最高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1mmol/L)和血糖升高组(>6.1mmol/L)。统计不同血糖水平组的外周血象及MODS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1)1156例中血糖正常370例(32.01%),血糖升高786例(67.99%),严重创伤患者血糖升高百分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百分率(P<0.01)。(2)血糖升高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与血糖正常组无显著差别。(3)血糖正常组370例出现MODS 22例,MODS发生率为5.95%;血糖升高组786例出现MODS 254例,MODS发生率为32.32%,血糖升高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4)血糖正常组370例发生感染56例,感染率为15.14%;血糖升高组786例发生感染463例,感染率为58.91%,血糖升高组感染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严重创伤高血糖反应与外周血白细胞、MODS、感染明显相关,血糖升高可作为创伤后MODS早期诊断指标,改善糖代谢障碍对预防和治疗创伤后感染及MOD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患者抢救中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否改善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的预后。方法将11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CT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每4h监测1次床旁血糖。当CT组血糖>11.9mmol/L时,皮下注射中性可溶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0.0~11.1mmol/L;当IT组血糖>6.1mmol/L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4~6.1mmol/L。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每日早6时平均血糖、每日提供的平均热量、每日胰岛素用量、每日简化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评分、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CD4^+/CD8^+,死亡、低血糖、肾功能损害(血肌酐>221/μmol/L)和高胆红素血症(总胆红素>34.2μmol/L)、输红细胞及发热(口温>38.5℃)例数。结果CT组病死率(44.83%)远远高于IT组(12.07%),差异有显著性(P<O.01);患者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每日早6时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或P<0.01);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均明显低于IT组(P<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输注红细胞及发热例数均明显高于IT组(P均<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危重患者血糖在4.4~6.1mmol/L水平确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