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敏  温娜  李彦 《四川医学》2010,31(1):23-2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近期功能变化。方法我院妇科病区2006年1~2月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54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2例,次全子宫切除患者32例。比较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LH、FSH、E2值。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性激素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LH、FSH、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LH、FSH、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卵巢功能有所减退,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种手术方式对卵巢功能近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对生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2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采用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共41例,采用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B组共41例,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C组共43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检测FSH、LH、E2、P;Vmax、Vmin、RI、PI,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后6个月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E2水平低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FSH、LH、E2、P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E2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Vmax及Vmin明显低于术前,RI及PI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对卵巢功能影响不明显,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均会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血供及内分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产科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38例,69例行子宫全切术(全切组),6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组),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随访1年了解围绝经期症状.结果 (1)全切组术后FSH、LH水平高于术前,E2水平低于术前(P<0.05或P<0.01),而剔除组仅6个月时的LH水平高于术前;全切组术后3、6个月时的FSH、LH水平高于剔除组,1、3、6个月时的E2水平低于剔除组(P<0.05或P<0.01).(2)剔除组1、3、6个月时月经完全恢复正常率分别是4.35% 、33.33%和91.3%.全切组和剔除组术后1年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13%、10.15%(x2=16.305,P =0.000).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保留子宫、减少围绝经期症状、维持女性正常卵巢功能等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李铁锋  廖向宏 《广东医学》2006,27(2):226-227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下的激素变化,从中筛选出对患者手术后生理功能影响最小的手术方式。方法将1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由同一手术组成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切除子宫肌瘤。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测定性激素E2,FSH,IM的水平。结果各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E2值均有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阴式子宫切除(VH)〈筋膜内子宫切除(IH)〈子宫次全切除术(STH)〈子宫全切术(TH);而FSH,IM值均有上升(P〈0.05),上升程度依次,IH〉STH〉IH〉VH;各组患者术后3,6个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各种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影响程度不同,以VH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最小。因此,阴式子宫切除为子宫肌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飞  李娟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933-93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后患者卵巢功能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因病需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及因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全切术保留双侧卵巢的患者各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12个月抽取静脉血检测FSH、LH、E2水平。结果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组术后6、12个月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术保留双侧卵巢组术后6、12个月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对近期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组(25例)、子宫部分切除术组(25例)和子宫全切术组(25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FSH、LH、E2、P各激素指标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FSH、LH、E2、P各激素指标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FSH、LH、P各激素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E2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FSH、LH、P各激素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E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妇科内分泌状态影响较大,而子宫部分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影响相对更大,应综合分析,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术式切除子宫对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对80例45岁以下因子宫肌瘤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子宫全切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FSH、LH、PRL、E2、P、T水平,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更年期症状的随访。结果:全子宫切除术FSH、LH升高,E2卞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更年期症状严重;次全子宫切除术后FSH、LH略升高,E2水平略下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全切术较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下保留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32例(研究组),腹腔镜下常规全子宫除术33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子宫动脉血流变化的近期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血清性激素E2、FSH、LH)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E2明显高于对照组[(167.33±81.41)pmol/L vs(110.02±67.42)pmol/L,P=0.048],FSH、LH明显低于对照组[FSH:(8.01±3.86)I U/L vs(12.47±3.75)I U/L,P=0.0544;LH:(7.42±2.41)I U/L vs(9.55±2.37)I U/L,P=0.062]。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6个月虽有降低,FSH、LH虽有所升高(2例FSH〉10 I U/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E2明显降低,FSH、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8例FSH〉10 I U/L,1例FSH〉40 I U/L,E,〈50 pmol/L,呈绝经期激素改变。两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经阴道彩超检查证实,研究组1例双侧子宫动脉未保留,1例单侧未保留;术后双侧子宫动脉平均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与术前比较,血流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流阻力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子宫血管全子宫切除术微创,较大限度地保存了子宫切除患者近期的卵巢功能,但手术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增加,其远期的临床效果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子宫全切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妇女性生活满意度影响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莉萍  陈佩锋 《广东医学》2002,23(6):591-592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73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次全子宫全切除术患者,采用评分法比较两种术式对性生活的影响及观察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改变。结果:术后3,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评分次全子宫全切除术组明显高于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9,12个月两组比较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两组与术前自身比较,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妇女性行为及性激素影响均不明显,术前、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对保护患者的性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子宫次全切术与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2组分别采取子宫次全切术(对照组)、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研究组)治疗,随访半年,对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作出评价。结果: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对照组痛经次数、月经量、子宫体积均高于研究组相应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 FSH、LH、E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 FSH、LH、E2水平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子宫腺肌症,二者短期内均对卵巢功能无影响,但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的效果要比子宫次全切术更胜一筹,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近远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子宫良性病变保留宫颈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患者218例,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22例)和开腹组(96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24个月,采静脉血测定E2、FSH、LH、P、INHB的水平。结果两组同期比较术后3个月内,E2、P、INHB、FSH、LH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6~24个月开腹组较腹腔镜组E2、P、INHB水平低,FSH、LH水平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于传统开腹手术,在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盆腔疾病(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盆腔炎性疾病等)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其中仅行全子宫切除术者50例作为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者50例作为预防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术后1年患者的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随访患者术后盆腔疾病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减少,E2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升高(P<0.01);但组间卵巢基础窦卵泡数目和E2、FSH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卵巢恶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盆腔炎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预防组(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后确诊为输卵管癌,预防组有2例患者输卵管病理回报见不典型细胞。结论:切除子宫同时行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未见明显影响,且能够有效降低盆腔良、恶性疾病及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比较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有子宫次全切除术指征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两组对卵巢功能近远期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自觉症状缓解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24个月E2、P、INHB较术前比较明显下降,FSH、LH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开腹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E2、P、INHB均较术前明显下降,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开腹组术后6个月、12个月E2、P、INHB水平均较腹腔镜组明显下降,而术后6个月、12个月开腹组FSH、LH水平较腹腔镜组明显提高。结论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能维持卵巢功能,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及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及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组)30例和B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血清P、FSH、LH、E2水平。结果治疗后6、12及24个月B组的血清P、E2水平均高于A组,而血清FSH、LH水平则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对于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传统术式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的卵巢保守性手术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集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各种不同术式卵巢保守性手术的妇女95例,测定其术前、术后3个月血清FSH、LH和E2值,并在术后3个月随访月经情况、潮热症状。结果:接受不同术式卵巢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性激素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术后3个月性激素指标及月经和潮热症状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不同术式的卵巢手术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有明显的影响,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保存卵巢储备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赵芳  谢虹 《当代医学》2014,(17):32-3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子宫肌瘤剥除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随访资料完整的31例进行研究,监测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卵泡期FSH、LH、E2、FSH/LH水平。结果手术前后患者E2、FSH、LH、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下子官动脉阻断加子宫肌瘤剥除对卵巢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子宫肌瘤患者的微创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