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23例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6例.患儿平均年龄(5.7士3.6)个月,平均体重(5.85±1.5)kg.心上型11例采用双房径路矫治并结扎垂直静脉,用可吸收缝线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切口;心内型12例,仔细辨认合并三房心畸形,避免损伤传导系统.均采用心包补片修补扩大的房间隔缺损.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8.7%).18例随访2个月~3年,患儿心功能明显改善,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TAPVC可由超声心动图确诊,应尽早手术矫治.对于新生儿或婴儿期反复出现肺炎、低氧血症、心衰等患儿,在临床症状相对改善的情况下应急诊手术;同时加强体外循环和监护室的密切协作,完善术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96例房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矫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3年12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对96例部分性/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男57例,女39例。年龄6个月-25岁,平均6.5岁。体重6~52kg,平均18kg。其中PECD61例,CECD35例,同期行TAPVC手术3例,PS手术6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6例采用双片法矫治,9例采用改良单片法矫治。结果三组手术均成功,术后1例在监护病房发现存在室水平残余漏,经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1例CECD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42~56次/min,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B超检查示96例患者中7例有轻中度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其余二、三尖瓣关闭佳,房或室水平分流消失。1例PECD随访至5年出现二尖瓣重度返流,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后治愈。术后随访患者心功能I~Ⅱ级。结论应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适期选择最佳方法矫治房室间隔缺损,并同期治疗合并畸形,手术关键是房室瓣的有效成形和防止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胸腔镜辅助下的Nuss手术已成为漏斗胸治疗的标准方法。为进一步减少创伤,故对Nuss手术进行了改良。探讨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3月,采用改良的Nuss手术矫治28例漏斗胸患者。25例为对称型,3例为非对称型。年龄2.5~21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病例均在非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结果所有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20 ml,5例出现少量气胸及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消失。术后平均住院6.2 d,矫形效果25例为优,3例良好。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4个月,均无明显不适,无钢板移位。结论非胸腔镜辅助下改良的Nuss手术安全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矫形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手术矫治1岁龄以内TAPVC患儿7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8例,年龄120(120,240)d,体重(5.1±1.2)kg;心上型46例,心内型21例,心下型3例,混合型6例。本组所有患儿术前均由超声心动图确诊,14例患儿术前行多排螺旋CT检查明确肺静脉畸形类型,矫治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9例占11.84%,其中心脏骤停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呼吸衰竭4例;67例存活的患儿中,2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患儿出现心包积液。其他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5例、胸腔积液2例、术后出现结性心律失常1例、胸骨延迟愈合1例。除胸骨延迟愈合患儿之外,均痊愈出院。随访64例(96%),随访6个月至8年,患者症状均消失,活动耐力明显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超声心动图检查吻合口流速正常,无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出现。结论 TAPVC患儿早期手术,围术期针对不同亚型制定合理方案,避免出现吻合口狭窄、肺静脉梗阻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内直视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方法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共收治TAPVC患儿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0天~8岁,平均(4.3±3.2)岁,体重3.2~26kg,平均(4.3±1.2)kg。心上型18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3例。均在全麻低温低流量下行矫治术。结果本组病例均行一期根治术。死亡2例(6.0%),1例心下型TAPVC术中难以脱离体外循环机,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另1例死于出院后2个月并发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复查效果良好。结论深入了解此种病情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解剖类型采用人性化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步骤,协调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度24-26℃)标准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术及室温(20℃)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术治疗婴儿期先心病194例。结果:手术总治愈率92.3%(179/194),手术病死率7.7%(15/194),其中体外循环下心内矫治手术病死率7.1%(12/168),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矫治手术病死率11.5%(3/26);一期根治性手术191例,姑息手术3例。结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的危重先心病病死率高,应及早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治愈率高,手术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 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49例TAPVC 患者治疗情况,其中心上型37例,采用左心房后壁与肺总静脉吻合35例,左心房顶后缘与肺总静脉吻合2例;心内型12例,予切开冠状静脉窦上缘,将肺总静脉汇合部与原左心房合并形成新的左心房,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结果:痊愈46例, 死亡3例.38例随访3个月~8年,1例术后2个月出现肺静脉回流梗阻,余患者肺静脉回流通畅,心功能达Ⅰ级.结论:TAPVC 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通畅的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吻合口和完善的术后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特点、改良及管理.方法 选择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在全麻浅中低温CPB下行TAPVC矫治术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高晶胶比预充,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心肌保护应用晶体高钾停跳液,肺循环减压管从肺动脉插入.结果 CPB时间102~176 min,平均(154.3±6.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9~120 min,平均(93.5±2.4)min,27例畸形矫正满意,痊愈出院;2例术后持续低心排,全身重要脏器衰竭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转科透析.结论 把肺循环减压管从肺静脉插入改为从肺动脉插入并保持良好的引流可大量减少术野回血,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合适的晶胶比、超滤的应用、良好的血液稀释度及心肌保护是较好预后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252例的临床经验及早中期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Nuss手术矫治252例漏斗胸患儿,男189例,女63例,平均年龄6.8岁(3~18岁)。根据Park分型,对称型占62.7% (158/252),不对称型占37.3% (94/252)。术前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4.86 (3.10~20.72)。不对称型漏斗胸采用个体化的钢板塑形及斜行肋间放置钢板技术。根据术后Haller指数及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4 min (38~120 min)。采用胸腔镜辅助手术247例。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42/252)。术后6月胸部CT测量Haller指数平均值2.68 (2.12~3.5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矫形效果为优206例,良34例,中10例,差2例,优良率95.2%。结论  Nuss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多种改良方法的应用使得Nuss手术适合儿童各种类型漏斗胸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0年10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35例,男29例,女6例,平均年龄(12.23±5.7)岁,其中15~24岁15例。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畸形均达到满意矫正。手术时间60~120 min,出血量3~15 ml,手术后住院时间5~9 d。无心包心脏损伤发生。1例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痊愈;1例切口医用胶粘合切口裂开重新缝合愈合;1例术后7个月出现钢板反应,换药至今未愈;3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少量未处理痊愈,1例抽气痊愈);1例双钢板植入患者1个月后复查,下钢板轻度移位。全组均获长期随访。结论:Nuss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漏斗胸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及改善外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短种植体植入术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的疗效.方法 26例上颌后牙区骨高度6~8mm缺牙患者共37枚种植体经牙槽嵴顶入路用bicon种植体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临床上恢复功能后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未发现有鼻腔出血或上颌窭炎症;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x线片检查种植区上颌窦底正常,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短种植体植入术较传统的上颌窭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种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结果纠正后三维方向摆放误差均低于纠正前(P<0.05);纠正后与治疗后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采用CBCT图像引导,可实现及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盛春生  王大武  左宁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27+29-27,29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策略。方法 3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麻醉后采用牵引手法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计算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理想,后凸成角畸形矫正明显。平均随访16个月后,椎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明显改善。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撑开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纵隔侵袭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该科2005~2010年收治的47例侵袭性纵隔肿瘤患者,全组患者中肿瘤均不同程度侵犯纵隔或胸内组织,全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前纵隔肿瘤38例,后纵隔肿瘤9例。全组病人均接受手术切除,其中行肿瘤切除并行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者20例,7例患者行纵隔肿瘤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其余切除肿瘤同时均不同程度切除心包、膈神经或椎间盘等组织,仅1例胸腺癌患者术后第10d死于肌无力危象。结论侵袭性纵隔肿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特点,评价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USS/R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2011年在该院经过CT、MRI诊断的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低位胸椎组( T10-11~T12L1)17例,高位腰椎组(L1-2~L2-3)13例.30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侧前方入路,摘除胸腰段突出的椎间盘并进行椎管减压,椎间应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用钉棒( USS/RSS)系统内固定.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能早期离床功能锻炼,疗效可靠,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结果表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融合钉棒系统(USS/RSS)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可稳定脊柱,减压彻底,避免损伤脊髓,融合和固定可靠,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充分扩大瞳孔,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9点透明角膜缘用一次性3 mm角膜切开刀做隧道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出黏弹剂后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瞳,在11点或1点处虹膜根部做部分切除。【结果】中、高度近视21例38眼,术前屈光度-4--22.6 D,其中2眼-4 D。38眼术后24 h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可植入后房型接触人工晶状体是在保留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植入的人工晶状体,角膜损伤小,保留生理性调节,具有可逆性,预测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快,适用屈光范围广等优点,这种新方法的应用将开辟屈光手术治疗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共60例(共100眼)高度近视患者,行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治疗,按切口不同分透明角膜缘切口(A组)及巩膜隧道切口(B组),并对比观察该治疗在高度近视患者中的治疗意义。结果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缘切口手术后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矫正视力;裸眼视力优于0.3分别为74%、90%;轴长〈29mm的39只患眼中有32只(82%)术后BCVA优于0.5,对比轴长≥29mm的61只患眼中仅38只(62.3%)术后BCVA优于0.5,以上数据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小于0.05。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中应用乳化超声并摘除透明晶体、人工晶体折叠后植入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行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型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我科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9例患者9耳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为6~14年(平均9年),术前接受的放射剂量为68~75Gy。所有患耳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乳突根治或完璧乳突根治术,同时行鼓室成型,其中3例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型;6例行完璧乳突根治+鼓室成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7耳鼓膜完整(占77.8%),2耳在术后3个月出现鼓膜再穿孔,但耳流脓、耳闷塞感明显较术前减少。PTA(0.5 kHz, 1 kHz, 2 kHz)和A-B Gap分别由术前的90.5 dB和45.8 dB 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62.3 dB和25.5 dB。结论:大多数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改善症状,放疗引起的慢性中耳炎不是鼓室成型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内热灌注治疗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用1999-2007年在我院就诊的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患者共63例,对其中21例颌骨病灶实施骨腔内刮除及70℃生理盐水热灌注治疗,36例选用袋形术,6例采用截骨植骨术。术后进行临床、组织学及影像学表现观察其疗效。【结果】腔内热灌注治疗后使颌骨的完整性得到保存,经1-2年以上观察,均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无1例复发,与截骨植骨组无统计学差别。术后颌骨成骨速度及复发率明显高于袋形组。【结论】通过颌骨骨腔内热灌注治疗,较好地解决了牙源性角化囊性瘤术后复发问题,达到保存颌骨完整性和功能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曾凡林  饶翔  聂卿   《中国医学工程》2011,(9):42-43,4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本院2007-2011年间诊治的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中选取病人48例,将关节镜有限清理手术和非手术随机应用于就诊的病人。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术前分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效果维持时间关节镜手术组3.6±0.06年,非手术组为1.1±0.14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及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关节镜下有限清理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结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