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6例斜坡齿状突型颅颈交界处畸型,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压迫。随访半年以上,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症状明显好转2例(33.3%),减轻2例(33.3%),无效1例(16.7%),死亡1例(16.7%)。结论经口切除齿状突斜坡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可直接解除延髓、颈髓的压迫,效果良好。须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积极防治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处理颅颈畸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以颈延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总结26例以颈延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手术治疗。4例患者行后路植骨融合。结果26例患者中恢复生活自理17例,症状明显改善7例(其中2例术前合并的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术后复查MRI也明显恢复),长期卧床2例。所有病例未出现感染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齿状突切除术是治疗颈延髓腹侧受压为主的颅颈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颅颈区腹侧畸形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颅颈区腹侧畸形寰枢椎脱位15例,手术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下切除齿状突、斜坡下部及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的压迫。结果痊愈8例,好转7例,无手术后死亡和感染。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延髓、颈髓腹侧受压的颅颈区畸形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颅颈部交界区腹侧畸形部位深、结构复杂,延髓、颈髓腹侧受压成角变形向背侧移位,传统的后路减压术无法缓解甚至加重颅颈区腹侧压迫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术后病情恶化,而经口咽入路显微外科治疗为首选的方法.我科从1995年6月至2001年9月采用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治疗颅颈交界区腹侧畸形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颅底凹陷4例,颅底凹陷伴Chiari畸形2例,颅底凹陷伴寰枕融合1例,下斜坡及齿状突后结缔组织增生1例,多种畸形复合2例。均采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减压手术。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9例,因频发呼吸骤停而自动出院1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0.5~5年,未出现头痛、头晕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是治疗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变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口咽切除齿状突(附6例报告)张汉伟,王树荚,苏池新斜坡下段及上颈段腹侧病变在处理上比较困难,尤其手术入路及方法问题最为棘手。我们从1993年6月至1994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口咽入路切除6例齿状突,5例为颅底陷入症,1例为齿状突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内镜经鼻入路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提供内镜经鼻入路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30具骨性颅底和颈椎标本,测量与经鼻入路相关的解剖数据。选用10具经红色和蓝色乳胶灌注的尸头,在0°和30°内镜观察下,采用经鼻入路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结构。结果枕髁间距(16.12±1.86)m m,寰椎前弓长度为(15.84±1.18)m m,齿突高(14.96±2.19)m m,齿突最大横径为(10.34±0.80)m m。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可切除寰椎前弓、齿状突和枕大孔前缘,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硬膜下结构。内镜经鼻入路的手术标志包括:下鼻甲、后鼻孔、鼻咽部黏膜、咽鼓管咽口、头长肌和颈长肌、枕大孔前缘和寰椎前弓、齿状突尖、寰枕关节。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可充分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硬膜下结构。  相似文献   

8.
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报告经口腔入路处理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病变7例,包括以颅底陷入为主的枕骨大孔区畸形6例和斜坡脊索瘤1例,效果较好。对手术方法作了简扼的介绍。作者认为,经口腔入路显露满意,只要处理得当,感染和脑脊液漏可以避免,因而不仅适用于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齿状突骨折、环枢椎脱位,还适用于延髓—颈髓腹侧颅颈交界处的肿瘤和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口咽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斜坡-齿状突型颅底陷入症的疗效。方法 本组10例,MRI主要表现为斜坡内陷,齿状突突入颅内,延髓及颈段脊髓腹侧受压变形有,形中3例合并枕骨内陷,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手术切除颅颈部腹侧骨性畸形和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延髓、脊髓腹侧的压迫。结果 痊愈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无死亡和脑脊液漏,术后软腭裂开2例,经再次修复后愈合。结论 颅底陷入尤其是斜坡—齿状突型是经口腔前路减压的主要适应证;早期诊断与充分减压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颅底陷入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底陷入症是颅颈发育异常疾病,分寰枕型和斜坡-齿状突型二型。常造成延髓、高颈段脊髓、小脑、后组颅神经和脊神经等的损害。诊断取决于X线、CT及MR检查。治疗根据分型及临床表现决定,有神经受压症状的需手术治疗。寰枕型应经后入路切除内陷的枕骨鳞部,松解蛛网膜粘连,解除对小脑扁桃体、脑干和颈髓的压迫。斜坡-齿状突型应经口腔入路或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切除齿状突行前路减压的手术,后外侧入路可一期植骨枕颈融合,经口入路必要时可二期枕颈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12I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85例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85例经口咽齿状突磨除手术中,4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腰穿置管持续引流痊愈;1例头皮压伤,3例舌体不同程度压伤,均经对症处理半月后痊愈;2例术前气管切开,2例术后因肺部感染、肺不张行气管切开,另有3例拔管后3~7d内突发呼吸困难,急救重新气管内插管,加强气管内吸痰,1周内均顺利拔除插管;术后咽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脑脊液漏和呼吸道感染仍是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术的最严重并发症,但只要发现及时,治疗正确,这些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颅颈交界区畸形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分别于2003年4月和10月收治2名颅颈交界区畸形病人,均在全麻下行经口咽入路齿状突磨除术。约2月后在全麻下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在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17例颅颈交界区(腹侧3例,腹外侧14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术中均暴露良好、充分。14例肿瘤全切(9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2例脊索瘤及1例骨源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7例出现原有后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出现新的后组神经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内恢复8例,2例残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2例,均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无术后颅内血肿、脑积水及临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0.5~31个月,1例脊索瘤复发。结论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依据病灶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至2001年6月我们收治延髓及颈髓腹侧受压的寰枕畸形15例,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7例,女8例。年龄8-49岁,平均20.5岁。病程3月~6年。主要临床征象:运动障碍15例,感觉障碍9例,呼吸困难3例,饮水呛咳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鼻咽入路切除齿状突的可行性。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4例新鲜尸头标本,均为成人,用红色乳胶灌注椎动脉及颈内动脉后制作成标本,并作防腐处理,在尸头标本上内镜下模拟经鼻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术。结果内镜下经鼻入路能很好暴露下斜坡及颅颈交界区等区域,能顺利切除齿状突,术区术野暴露较好。结论内镜下经鼻咽入路是切除齿状突手术较好的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侧块钉板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7-01~2010-10收治9例颅底凹陷合并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1岁。术前患者均有显著脊髓损害表现,采用保留齿状突,大重量牵引下前路经口咽齿状突松解复位,后路侧块钉板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13.4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位置好,无松动断裂;脊髓受压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表现为肌力增加、病理征减弱或消失、呼吸困难、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消失;JOA评分术前平均8.3分,术后平均15.4分,改良率为72.4%;其中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88.9%。结论采取大重量牵引下经口咽齿状突松解,切除阻碍齿状突复位的挛缩或异常骨化组织,在寰枢椎前脱位反向牵引力作用下,齿状突向下向前运动直至复位,后路枕颈融合可维持寰枢关节复位,消除由于发育畸形引起的齿状突上移寰枢关节脱位的力量,达到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处腹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口咽入路(TOA)处理颅颈交界处腹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1)颅颈交界处先天性畸形;(2)炎症性和退行性疾病;(3)外伤;(4)硬膜外肿瘤;(5)硬膜内肿瘤;(6)基底动脉瘤。TOA允许显露的下限为颈3上半椎体,上限为斜坡的下1/3。主要的手术并发症为脑脊液漏,软腭功能障碍和延髓、上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伴颈枕融合的内镜经口入路切除齿状突治疗颅底凹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具有难以缓解的延颈髓交界区压迫症状病人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颈痛、肢体感觉异常、脊髓性四肢轻瘫。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后半脱位的游离齿状突压迫颈枕交界区。病人均在没有颈枕后固定和骨性融合的情况下实施内镜经口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结果病人经单纯内镜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后均成功获得颈枕交界区减压,且术后清醒即拔除麻醉插管,未行气管切开或术后置入胃管。本组病例术后未出现鼻咽反流、脑脊液漏、局部感染或脑膜炎等术后并发症。术后CT和MRI显示齿状突全切除和颈枕交界区充分减压。随访1~5年,未见颈枕交界区不稳定,且病人神经功能均显著恢复。结论内镜经口入路是到达寰椎和齿状突最近、最直接的手术入路。该入路在实现齿状突完全切除、颈枕交界充分减压的同时,不需要行颈枕后固定及融合,不要求气管切开,不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颅颈交界区病变的手术入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颈交界区位于颅底和上位颈椎之间,解剖深在,有重要神经、血管走行其中,常见有肿瘤、血管病、外伤、先天性疾病和退行性病变等。该处病变可经前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入路进行手术,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1经口咽入路此入路可直接暴露颅颈交界自斜坡下1/3至C2椎体腹侧中线病变,特别是对颈延髓结合部的减压。但术区深、暴露窄,硬膜难以严密缝合,有较高脑脊液漏和继发性脑膜炎的发生率,不适于向两侧扩展和/或累及椎动脉的病变,术后需行后入路植骨融合术[1 ̄3]。1.1术前准备患者张口至少2.5cm。有颅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前要检查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髓腹侧受压的病因、分析经口人路齿状突切除和肿瘤切除减压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9月至11月收治的3例延髓腹侧受压患者。其中2例为齿状突压迫,1例为脊索瘤。结果2例齿状突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1例脊索瘤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个月后发生CSF漏,经过修补和皮瓣转移治愈。结论经口入路是治疗延髓腹侧受压有效的方法。采用显微手术充分切除病变、严密缝合和必要的固定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