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 PAGE 法对多房棘球绦虫的泡球蚴囊液、全囊、原头蚴及囊壁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酸性磷酸酶(AP)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 LDH 同工酶仅囊液与全囊各出现4条酶带.EST 同工酶全囊、囊液、原头蚴和囊壁分别出现14、17、3和13条酶带;而 AP 同工酶4种样品的酶带则分别是2、4、1和1条.3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均以囊液样本为多且染色深,提示囊液可能是泡球蚴物质代谢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普通设备和囊液、199培养基对新疆不同源细粒棘球绦虫(E.g)原头蚴进行体外培养的情况。原头蚴在培养基内约有70%~80%膨胀囊化。羊原头蚴9d成囊并形成角皮层囊壁。牛、人原头蚴分别于12~14d形成具有角皮层的囊。原头蚴在培养基内可出现后囊,但未见后囊形成角皮层。培养持续71d,文中对影响培养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人源细粒棘球蚴囊液、囊壁及原头蚴抗原对50例包虫病患者,59例正常人及46例非包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对比三种抗原在包虫病免疫诊断实验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囊液、囊壁及原头蚴三种抗原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76%和78%;特异性为96.1%,92.2%和92.2%。经统计学处理,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除棘球蚴液外,囊壁及原头蚴也可作为抗原用于 ELISA 进行包虫病的免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以检测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AQPs)基因在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的转录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geNorm软件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ND1、ATP6、elp、actin和Act Ⅱ)在原头蚴成囊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运用RT-q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及原头蚴在小鼠体内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中EgAQPs基因转录表达量.结果 actin和Act Ⅱ、ATP6和ND1分别为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和原头蚴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EgAQPs基因转录表达状态的理想内参基因.EgAQP3和EgAQP9在体外培养第3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转录表达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培养时间转录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AQP4在体外培养第2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P<0.05),在体外培养第3、15、3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较低,这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3、EgAQP4和EgAQP9在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EgAQP3、EgAQP4和EgAQP9的转录表达水平在接种原头蚴感染小鼠后第3~7个月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EgAQP1、EgAQPFA-CHIP和EgAQPAnG在原头蚴和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均很低,基本上检测不到.结论 通过geNorm软件筛选了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稳定的内参基因;原头蚴囊化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EgAQPs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可能与棘球蚴液形成或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5.
鉴于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简称 Eg)原头蚴在流行病学与病原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进入终末宿主肠内可发育为成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一旦棘球蚴破裂或手术时囊液外溢,则每个原头蚴又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蚴囊),因此有关原头蚴超微结构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orseth(1967)、Jha(1971)、Singh(1979)等曾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原头蚴的内部超微结构,迄今尚未见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表微细结构的报导。现将我们在进行体外药物筛选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 Eg 原头蚴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杀伤棘球蚴(Echinococcus cysts)的效果.方法 采集感染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50 mm的棘球蚴囊25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 分为5组,每组5个.实验组分别用100、150、200、250 W声功率HIFU对棘球蚴囊进行沿着囊壁多层面的环形照射,覆盖棘球蚴囊囊壁,层面间距为5 mm,每个层而沿囊壁环形扫描1遍,环形扫描速度为3 mm/s,扫描1次,照射时间2~10 min;对照组用普通超声照射2 min.以原头蚴的死亡率作为效应指标,同时检测囊液中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HIFU照射后棘球蚴的原头蚴急性死亡率显著升高(F=38.00,P<0.01),囊液内的乳酸脱氧酶活性显著升高(F=14.75,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F=12.00,P<0.01).结论 HIFU沿棘球蚴囊壁多层面环形照射的方法 对棘球蚴有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应用SDS-PAGE分析了泡球蚴囊液及全囊、原头蚴和囊壁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分别出现23、26、16、25条蛋白带,其中主带分别为4、7、5、7条。用斑点ELISA显示,4种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67%、67%、100%、67%,特异性分别为90%、89%、83.5%、91%。  相似文献   

8.
应用 SDS-PAGE 分析了泡球蚴囊液及全囊、原头蚴和囊壁组织可溶性蛋白质,结果分别出现23、26、16、25条蛋白带,其中主带分别为4、7、5、7条。用斑点 ELISA 显示,4种抗原的敏感性分别为67%、67%、100%、67%,特异性分别为90%、89%、83.5%、91%。  相似文献   

9.
人体肺或肝内棘球蚴的生发囊或原头蚴接种杂交小白鼠腹腔,最初可见游离的原头蚴周围有大量中性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细胞,原头蚴结构模糊,生发囊外有明显的细胞反应带。如系存活的原头蚴其内部结构多集聚于一处,并有少数顶突钩,原头蚴可向不同方向形成有角质层外被的突起,突起可脱离原头蚴,形成有角质层的新个体,但未见内侧有生发层存在。  相似文献   

10.
离体原头蚴经1%甲苯咪唑药液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50.4%,经152小时,原头蚴全部死亡,对照组死亡率为34%。用O.5%甲苯咪唑悬液对阳性小鼠进行腹腔注射2ml/天,共12次,腹腔内棘球蚴全部萎陷,角皮层变性,生发层坏死,周围有细胞反应。用甲苯咪唑1g/kg饲料(近似50mg/kg bw/d)喂感染棘球蚴小鼠60天、100天,疗效均不彻底,在囊团内有残存活囊。用甲苯咪唑3g/kg饲料(近似150mg/kg bw/d)喂100天,20只鼠腹腔棘球蚴全部萎陷崩溃、囊壁变性坏死,周围有细胞反应。国产甲苯咪唑对动物棘球蚴及原头蚴有直接致死作用。疗效与药量和饲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人、牛、羊)和泡状棘球蚴生发组织及原头蚴接种试验动物304只(小白鼠243只、灰仓鼠40只、家兔6只、家犬5只、家猫1只、羔羊5只、金色地鼠4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经腹腔接种小白鼠158只,感染率为28.5~93.3%,感染灰仓鼠40只,感染率为36~37.5%。6只家兔被感染3只,6只羔羊多次接种棘球蚴不被感染,不论用人、牛或羊的原头蚴,虽可感染某些试验动物,但不能在其体内发育为有头囊。用泡状棘球蚴的组织移植较悬液易于使小白鼠或灰仓鼠感染,并可随转种代数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高,发育速度也加快。新疆的灰仓鼠可作为泡状棘球蚴的良好宿主,棘球蚴可在其体内迅速发育,并可较长期的保存虫株,为一良好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12.
人体包虫囊液原头蚴计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虫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较大,手术治疗沿用近百年,虽有不断改进,但复发率较高,加之手术的其它并发症,仍令人担忧。近年来药物治疗虽也有一定发展,但对於大的囊肿,作用仍受到许多限制。本文作者在经皮穿刺治疗的理论研究中,对抽出的包虫囊液内原头蚴计数检查表明,人体包虫囊液原头蚴的数量与家畜有明显差别,但与文献记载人40万/ml(沉渣计数)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包虫病手术后复发率高低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可能同虫株和原头蚴的发育状况有关。穿刺治疗中,只要按操作要求,即使有部分囊液漏入体腔或针道,亦不致发生更多的复发机会,与手术相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观察1950~1984年采自华北及新疆十个县市的细粒棘球绦虫(582条),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及泡状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 cyst)232个的形态中,发现新疆北疆北部及沿天山地区存在不同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人与动物的棘球蚴及原头蚴在某些形态上极为相似。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的发育存在差异。角质层可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结构。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感染动物,其发育速度可随转种代数增加而促使其迅速发育成囊。~(60)钴500~2500rad照射不能杀死羊肝内原头蚴。  相似文献   

14.
细粒棘球蚴内生发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体细粒棘球蚴内生发囊的超微结构及生发囊与原头蚴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发囊壁的超微结构与棘球蚴囊壁相似;角质层位于生发囊壁与原头蚴之间,生发层分为合胞休带和皮层细胞区。合胞体带向囊腔内有微毛突出,内含不规则形囊泡;皮层细胞区由胞核和少量胞质构成,胞质中含线粒体、糖原、内质网等细胞器,并见大量纵、横肌丝。提示生发囊壁不但是囊内外物质交换的物理屏障,也是一个具有活跃代谢功能的生理生化屏障,对原头蚴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及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采用人肝细粒棘球蚴的囊壁切片和原头蚴石蜡切片两种抗原对52例泡球蚴病人、56例非泡球蚴病人和108例健康人进行了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对泡球蚴病人血清的敏感性均为100%,与酶联金葡菌A蛋白酶免疫吸附试验(PPA—ELISA)者相当;特异性分别为98.2%和98.8%,也与PPA—ELISA者相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汁对细粒棘球蚴囊肿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腹腔接种经胆汁处理20分钟后的原头蚴,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处理的原头蚴,3月后按囊湿重、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囊湿重分别为11.94±6.56mg,23.06±3.02mg,差异有显著性(P〈0.01);囊肿病理损害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胆汁短时间内不能直接杀灭包虫原头蚴,但是可以抑制包虫的囊肿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人工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感染法建立小鼠与兔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经皮穿刺腹腔内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新西兰大白兔于腹部手术后肝脏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原头蚴6个月后剖检动物,观察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包虫囊生长情况。结果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6个月后,小鼠腹腔内包囊生成率为95%,新西兰大白兔肝内包囊生成率为50%。光镜观察见在小鼠腹腔和兔肝脏形成的囊泡具有与羊肝脏棘球蚴囊壁类似的类上皮细胞层和板层状结构。3种动物体内棘球蚴均有原头蚴。结论以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昆明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可以建立小鼠和兔包虫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包虫原头蚴沉降速率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肝与腹腔包虫病外科临床手术及经皮穿刺治疗的需要,对人及牛羊来源的包虫原头蚴的沉降速率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排除体内生理条件下对原头蚴沉降速率的影响,又采用穿刺时分层取液计数原头蚴。结果表明:无论牛羊或人包虫原头蚴在包虫原液中或生理盐水中或在体内均沉降很快,平均113.4 mm/10分钟、156.5mm/15分钟。为此,在穿刺治疗前患者只要平卧15分钟,经囊肿上方行穿刺,即使针道有少许上清液漏出,一般不含或很少含有活性的原头蚴,待大部分囊液抽完,注入杀灭原头蚴药物后,再拔针时,即使有个别原头蚴漏入针道,有口服药物及机体免疫的多重保护作用,已不会给患者造成更大威胁。手术中只要稍加注意,在减少复发率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用国产吡喹酮治疗22例胸内包虫病的临床和实验结果,旨在探讨该药对胸内包虫病的疗效问题,寻求非手术治疗的途径。实验部分采用对手术摘除的包虫标本进行分析检查的方法:一方面分别观察服药组和对照组(未服药)的原头蚴死亡率,并用这些原头蚴接种子对包虫易感的动物小白鼠腹腔内,观察继发囊肿的生长率,以此评定药物对原头蚴的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生发层的形态和改变,作为评定药效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吡喹酮具有杀伤包虫囊肿内原头蚴的作用。为此考虑,吡喹酮作为术前用药,可能对防止原头蚴手术野的污染而继发囊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离体试验0.062~0.25%新洁尔灭,0.125~O.25%醋酸,O.1~O.2%安替福民和0.05~0.2%麝香草酚溶液均具有较强的杀原头蚴作用。均在5~10分钟内可达到100%杀死原头蚴的效果,作用迅速可靠,毒性小。原头蚴与药液接触后可在2~3分钟内出现皮层起泡、起刺、皮层分离、溶解及虫体发暗、钙粒减少等形态结构变化,原头蚴经药液处理10分钟后,给小白鼠腹腔接种,均未发育成棘球蚴。原头蚴经10%甲醛和3%双氧水溶液处理10分钟,死亡率(染色法的着色率)分别为5.2%和O,用5%甲醛和1.5%双氧水溶液处理原头蚴10分钟后接种小鼠腹腔其感染率分别为16.6%和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