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利  朴炳奎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162-116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了肺瘤平Ⅱ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近交系小鼠右腋皮下接Lewis瘤细胞悬液0.2 mL,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60 mg·kg-1,ip,qd)组、榄香烯组(65 mg·kg-1,ip,qd)、参一胶囊组(5 mg·kg-1,ig,qd)、肺瘤平Ⅱ号高、低剂量组(10,25 g·kg-1,ig,qd),每组10只.实验d2开始给药,除CTX组给药1 d外,其余各组均给药12 d.实验d14以RT-PCR方法测荷瘤组织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肺瘤平Ⅱ号、参一胶囊及榄香烯注射液均可降低荷瘤组织MMP-9的含量,提高TIMP-1的含量,肺瘤平Ⅱ号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CTX调节MMP-9及TIMP-1作用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通过调节肿瘤细胞MMP-9和TIMP-1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肺瘤平Ⅱ号对肺癌患者血浆CD44v6及CD4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CD44 v6和CD49表达的影响,以及血浆CD44 v6和CD4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了肺瘤平Ⅱ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并选择健康人组10人。对照组予化疗,3个周期为1疗程。试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肺瘤平Ⅱ号膏口服,每次20g,tid,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以流武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CD44 v6及CD49含量,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两治疗组各随机抽取10例,同健康人组进行对照。结果:试验组CD44 v6及CD49较治疗前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CD44 v6或CD49血浆含量较淋巴结阴性患者为高(P〈0.05)。临床检测结果与动物实验基本一致。结论:中药复方制剂肺瘤平Ⅱ号通过抑制肿瘤细胞CD44 v6和CD49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对小鼠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C57BL/6J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替加氟80 mg·kg-1(阳性对照)和GBEE 50,100和200 mg·kg-1治疗组。正常和模型对照组ig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5 d。给药结束后第2天剥瘤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摘取肺组织,Bouin's液固定后于解剖显微镜下计数肺表面转移灶,计算肺癌转移率和抗转移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细胞CD44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 GBEE 50,100和200 mg·kg-1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移植瘤瘤质量分别为2.6±0.4,2.3±0.4和(2.3±0.6)g,抑瘤率分别为21.3%,32.2%和29.6%。模型对照组小鼠Lewis肺癌转移率为70%,GBEE 50,100和200 mg·kg-1治疗组肺癌转移率分别为50%,30%和4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BEE 100 mg·kg-1治疗组小鼠肺癌转移灶明显减少(P<0.01),抗转移率为87.5%;50和200 mg·kg-1无明显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BEE 50,100和200 mg·kg-1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ColⅣ和HA含量(P<0.01),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CD44蛋白表达,并促进nm23-H1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GBEE对Lewis肺癌转移模型小鼠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分子CD44表达并降低血清ColⅣ和H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和Lewis肺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裸BALB/c小鼠B16黑色素瘤实验转移和裸BALB/c小鼠Lewis肺癌自发转移模型研究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转移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土贝母苷甲对转移相关基因CD44v6、ErbB-2和nm23-H1表达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低于全身中毒水平剂量的土贝母苷甲明显减少接种B16黑色素瘤细胞小鼠的肺重和肺转移灶数量,而对小鼠的健康和活力无明显影响;土贝母苷甲(2、3 mg.kg-1.d-1×14 d)和环磷酰胺(50 mg.kg-1.wk-1×2 d)对B16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的抑制率分别为68.8%、82.8%和49.1%。土贝母苷甲治疗组小鼠Lewis肺癌原发肿瘤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土贝母苷甲(2、3 mg.kg-1.d-1×14 d)和环磷酰胺(50 mg.kg-1.w-1×2 d)治疗组小鼠的肝转移抑制率分别为46.3%、52.0%和54.7%。土贝母苷甲显著下调促转移基因CD44v6和ErbB-2的表达,上调抑转移基因nm23-H1的表达。结论:土贝母苷甲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的实验性转移和Lewis肺癌的自发性转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转移的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抑制原发肿瘤生长、下调促转移基因CD44v6和ErbB-2及上调抑转移基因nm23-H1的表达有关,提示土贝母苷甲是一个阻止癌扩散和转移的候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沙利度胺与5-氟尿嘧啶联合使用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考察沙利度胺与 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联合使用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1)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 :小鼠EAC细胞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前肢腋下皮下 ,建立小鼠EAC实体瘤模型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沙利度胺组 (5 0 ,10 0 ,2 0 0mg·kg-1,ig) ,5 FU(2 0mg·kg-1,ip)。连续给药 14d ,第 15天解剖 ,取瘤称重。 (2 )沙利度胺与 5 FU联合使用的抗肿瘤作用 :制备小鼠EAC实体瘤模型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沙利度胺组 (5 0mg·kg-1,ig) ,5 FU组 (5 ,10 ,2 0mg·kg-1,ip) ,沙利度胺 (5 0mg·kg-1,ig)合用 5 FU组 (5 ,10mg·kg-1,ip)。沙利度胺均上午ig ,5 FU均下午ip。连续给药 14d ,第 15天解剖 ,取瘤称重。结果 :(1)单独使用沙利度胺 (5 0 ,10 0 ,2 0 0mg·kg-1,ig)抗肿瘤作用不明显 ,抑瘤率分别为 13.8% ,2 1.4 % ,2 4 .2 % ;(2 )沙利度胺 (5 0mg·kg-1,ig)与 5 FU(10mg·kg-1,ip)联合使用的抑瘤率为 6 3.3%。结论 :沙利度胺与 5 FU联合使用抗肿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内质网应激反应的角度,研究益气除痰方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BALB/c裸鼠接种人肺腺癌细胞A549,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顺铂组、益气除痰方低、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造模后第8天,ig给予益气除痰方低、高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小鼠相应剂量的益气除痰方,qd,连续14d,第17天,ip给予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顺铂注射液,qd,连续5d,第22天,检测裸鼠移植瘤的体积与瘤重,计算抑瘤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ATF6、XBP1的表达.结论 益气除痰方能抑制裸鼠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与化疗药物顺铂联用能起到增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蛋白ATF6、XBP1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7.
贺立新 《肿瘤药学》2011,(3):212-21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C57BL·6^-1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苦参组、CTX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0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复方苦参注射液、环磷酰胺、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和环磷酰胺,定期检测皮下肿瘤体积,接种后12d处死小鼠,检测比较两组小鼠瘤体质量和体积、肺转移瘤结节数,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P)以及VEGF水平。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可显著减少瘤体质量和体积,减轻肿瘤转移,下调VEGF表达,抑制血管生成,与对照组、复方苦参组和CT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和CTX可协同拮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组织生长与转移,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CD44v6修饰DC融合瘤苗抗胰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修饰树突状细胞(DC)融合瘤苗抗胰腺癌的作用,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1)取小鼠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GM—CSF、IL-4、TNF—α的诱导下体外大量扩增DC细胞;(2)在PEG的作用下.进行DC和小鼠胰腺癌细胞(TD2)的融合,并利用HAT/HT系统筛选出纯净融合细胞株;(3)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将pBud—CD44v6转染到肿瘤融合细胞中表达;(4)荷瘤小鼠接种融合瘤苗,测量肿瘤大小。结果:成功构建了CD44v6修饰的D/TD2融合瘤苗:免疫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小鼠骨髓来源的DC在PEG作用下成功与TD2细胞融合,同时以CD44v6加以修饰,且融合细胞可有效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强大抗胰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D44V6在胆囊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CD44V6影响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研究CD44V6在胆囊癌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胆囊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 ,不管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 ,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Ⅳ期、Ⅲ期细胞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Ⅰ、Ⅱ期。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胆囊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桉叶油对环磷酰胺(CP)致小鼠遗传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①毒性实验:小鼠ig给予桉叶油1700,1750,1800,1850和1900mg·kg-1,检测桉叶油的半数致死量(LD50)。另小鼠分别ig给予桉叶油100,200和400mg·kg-1及花生油(阴性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5d。阳性对照组ip给予CP40mg·kg-1,每天1次,共给2d。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30只雄性小鼠,分别ig给予按叶油100,200和400mg·kg-1和花生油,阳性对照组ip给予CP40mg·kg-1,每天1次,连续5d。观察小鼠精子畸形率。②保护作用实验:小鼠按照如下分组给药:CP+桉叶油400,200和100mg·kg-1,花生油+CP,CP组。第4天与阳性对照组一起ip给予CP40mg·kg-1,每天1次。第5天给药后测定小鼠骨髓微核率。30只雄性小鼠按分组,第6天起与阳性对照组一起每天ip给予CP40mg·kg-1,连续5d,实验共10d。测定小鼠精子畸形率。结果①毒性实验:桉叶油的LD50为1824.01mg·kg-1,95%可信限为(1799.48~1851.19)mg·kg-1。桉叶油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无影响。②保护作用实验:桉叶油100,200和400mg·kg-1组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明显低于未ig给予桉叶油的CP诱发的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P<0.05)。结论桉叶油对小鼠无明显的遗传毒性,可降低CP所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  相似文献   

11.
刘志标  倪炳华  刘收厚  汤晨  马永驰 《江苏医药》2012,38(21):2565-256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CD44s表达的影响.方法 鼻息肉患者30例,随机分为激素组(口服强的松10mg·kg-1·d-1,×10 d)和对照组,每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两组鼻息肉组织中CD44s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激素组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0.15±0.03 vs.0.30±0.05)和炎症细胞(0.20±0.05 vs.0.36±0.04)CD44s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抑制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CD44s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芪总多糖(THPS)单用及与环磷酰胺(CTX)合用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80只小鼠接种S180瘤株后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CTX组、THPS高、中、低剂量[400、200、100mg/(kg.d)]组及各与CTX合用组共8组。正常对照组和荷瘤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剂量THPS及CTX治疗,观察肿瘤的体积变化。14d后处死小鼠,观察瘤质量、抑瘤率;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细胞和NK细胞。结果与荷瘤对照组相比,中剂量THPS明显抑制小鼠S180瘤质量增长(P<0.01)及体积增加(P<0.05),提高NK细胞水平(P<0.05)。与CTX组相比,THPS与CTX合用后,各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CTX所致的白细胞数量下降(P<0.01);而只有中剂量的THPS与CTX合用能够降低肿瘤的质量(P<0.05),并能明显抑制CTX所致的CD3+T细胞(P<0.01)和NK细胞(P<0.05)数量下降。结论中剂量的THPS能抑制S180瘤生长,具有降低CTX免疫抑制和骨髓抑制的作用,其机制与提高T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二母颗粒对C57BL/6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转移以及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C57 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随机分为二母颗粒高、中、低(3、2、1g·kg-1生药)剂量组、环磷酰胺组、沙利度胺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及肺转移发生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二母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ig给药14 d,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率分别为30.80%、10.63%、0.其中,二母颗粒高剂量组的瘤重、抑瘤率、VEGF及MVD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二母颗粒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瘤内VEGF和MVD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新加沙参麦冬煎剂抑制肿瘤转移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加沙参麦冬煎剂防治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结合动物模型、免疫组化、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对荷瘤小鼠抑瘤率、转移抑制率、生命延长率的影响,检测实验小鼠皮下移植瘤血管内等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第Ⅷ因子(CD34)、黏附因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新加沙参麦冬煎剂治疗组的瘤重抑制率、肺转移抑制率、生命延长率分别为37.3%,58.3% 和20.8%;皮下移植瘤CD44V6 、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TIMP2表达记分明显高出其他组(P<0.01)。小鼠肺转移灶数与VEGF 、CD44V6、MVD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398,0.455。结论①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对小鼠LA795高转移肺腺癌模型有较好抑制转移、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作用。②新加沙参麦冬煎剂可通过调控肿瘤转移过程中黏附、基质降解、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多途径、多靶点防治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4V6作为口腔鳞癌发生发展预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技术,观察CD44V6在口腔正常粘膜、乳头状瘤、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乳头状瘤的CD44V6表达与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相似;上皮异常增生及鳞癌CD44V6呈明显下调表达,其趋势与上皮异常增生的程度及鳞癌分级相关(P<0.05)。结论:CD44V6的下调表达是口腔粘膜鳞癌发生发展的早期变化,可作为鉴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多糖(GBEP)对环磷酰胺(CPA)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3个GBEP治疗组。模型组ipCPA40mg.kg-1,同时ig等体积生理盐水(NS);治疗组分别igGBEP50,100和200mg.kg-1,同时ipCPA40mg.kg-1;对照组分别ig和ip等体积NS。每日1次,连续给药5d。于d6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花环法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含量,采用MTT法检测小鼠脾脏T细胞IL-2活性,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T细胞百分率下降,血清中sIL-2R含量升高,脾脏T细胞产生IL-2被抑制,血清中IgM,IgG和IgA含量减少。GBEP3个剂量均可提高模型小鼠外周血CD3+和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血清sIL-2R含量,促进脾脏T细胞IL-2活性以及血清IgM,IgG和IgA的生成。结论GBEP可调节CPA抑制的小鼠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大鼠 ig水飞蓟宾 (SB)对顺铂 (CDDP)肾毒性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理 ,并初步探讨 SB对CDDP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大鼠经 ig SB 2 0 0 mg·kg-1后 1 h,ip CDDP5mg· kg-13和 5d后与仅ip CDDP组比较 ,体重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 ,而尿素氮含量 ,尿 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排泄及丙二醛生成均明显降低 .ig SB30 0 mg· kg-1后 ip CDDP5mg·kg-1对荷 S180 小鼠的瘤重抑制率为 85.7% ,与仅 ip CDDP 5mg· kg-1组的瘤重抑制率 (81 .7% )无明显差别 ,ig SB30 0mg·kg-1组的瘤重抑制率为 30 % .表明 SB明显预防 CDDP所致大鼠肾毒性 ,但不影响 CDDP抗肿瘤作用 . SB预防肾毒性的部分机理可能与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形成 ,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SB对 CDDP抑制小鼠 S180 生长的效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威麦宁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及其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用药后取瘤组织称重并计算抑瘤率;瘤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威麦宁浓度在100mg/kg.d、250mg/kg.d时,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率分别为19.14%和51.56%;对照组癌巢间微血管丰富,用药组瘤组织及其周围微血管均减少;用药组瘤组织内MVD明显低于NS组(P<0.01)。结论:威麦宁能减少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小鼠移植瘤的体内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节律化疗对Lewis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模型,随机分为CTX节律化疗组、CTX最大耐受剂量(MTD)组和对照组,于造模后第6天开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小鼠饮食、活动及一般状况,连续测量肿瘤大小和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后,称瘤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①与MTD组和对照组相比,节律化疗组肿瘤生长曲线较平缓,动物体质量无下降;②实验结束时,节律组、MTD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1.68±0.37)g、(1.94±0.56)g、(3.75±0.86)g;③节律组、MTD组和对照组的MVD分别为15.09±3.03、23.51±2.78和26.38±2.56,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46.2%、73.5%和81.3%。结论CTX节律化疗可显著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且毒副作用较MTD化疗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44不同变异体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CD44v3、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阳性(66.7%)表达,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呈强阳性表达(86.7%).结论 CD44v3、CD44v6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呈阳性表达,提示瘤细胞粘附力较强,可能是涎腺多形性腺瘤不易发生转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