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Aβ_(_(1~42))抗体清除Aβ_(1~42)寡聚体后的BV2细胞对SH-SY5Y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2μmol/L Aβ_(1~42)寡聚体处理BV2细胞为激活组,2μmol/L Aβ_(1~42)寡聚体处理BV2细胞6 h后加入12μl抗Aβ_(1~42)抗体清除Aβ_(1~42)为抗体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培养24 h。将各组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分别处理SH-SY5Y细胞24 h,MTT法检测神经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p38 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抗体组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较激活组严重(P<0.01),抗体组TNF-α的释放水平与激活组相当(P>0.05),且抗体组中磷酸化p38 MAPK蛋白仍能持续表达。结论抗Aβ抗体清除Aβ寡聚体后神经退行性变依然存在,而这种退行性变可能由p38 MAPK通路激活引起的免疫炎症介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β_(1-40)处理后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6)及GSK-3β Ser~9的表达情况。结果 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在Aβ_(1-40)诱导3 h开始增高,1 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K-3β明显升高,GSK-3β Ser~9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锂组及保护组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降低(P0.05);GSK 36明显降低,GSK-3β Ser~9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Aβ_(1-40)主要通过激活GSK-3β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IGF-1有抑制GSK-3β的活性,降低Aβ_(1-40)所诱导的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对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亚硒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预处理组、亚硒酸钠预处理后损伤组、损伤组,观察细胞形态、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Aβ抑制PC12细胞的分裂增殖,经过Aβ作用24 h的PC12细胞,其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一定浓度亚硒酸钠预处理可有效地减轻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与Aβ损伤组相比亚硒酸钠预处理后Aβ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凋亡下降、GSH-Px活性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下降。结论亚硒酸钠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MCI-186)对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Western 印迹等检测Ser396,Ser199/202,Tau-5及GSK-3β,GSK-3βSer9磷酸化水平,观察MCI-186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 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及总tau蛋白水平在Aβ1-40作用3 h后开始升高,同时GSK-3β的表达增多,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减少,MCI-186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模型组(P<0.05),GSK-3β的表达减少,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Aβ1-40诱导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出现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以使Ser396,Ser199/202位点及Tau-5蛋白升高.激活GSK-3β是产生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途径.MCI-186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从而减轻Aβ1-40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PC12细胞预处理24 h后,给予20μmol/L的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处理24 h可对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环孢素A能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β样淀粉蛋白(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TUNEL等检测磷酸化Akt、Akt水平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观察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MTT分析法表明IGF-1保护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Aβ损伤组(P<0.01),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IGF-1保护组凋亡指数低于Aβ损伤组(P<0.01),IGF-1保护组能使被Aβ下调的磷酸化Akt水平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总Akt水平基本维持不变。IGF-1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损伤组。结论IGF-1能降低Aβ的细胞毒性,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磷酸化,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6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寡聚体致PC-12细胞毒性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波破碎法获得16种天然药物的提取物,并筛选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药物。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细胞损伤对照组、天然药物对照组、正常细胞对照组。通过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β42寡聚体诱导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10种天然药物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神经毒性的作用,其中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细胞损伤对照组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实验组、天然药物对照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P均〈0.05)。结论最终确定10种天然药物(苦参、石菖蒲、何首乌、远志、当归、女贞子、黄芪、益智仁、绞股蓝和淫羊藿)提取物具有抑制Aβ42寡聚体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苦参碱的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的大鼠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前列腺素E2( PGE2)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用Aβ1-40(20μg/ml)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终浓度分别为5、25μg/ml)在不同时程(2h、12 h、24 h)进行干预,提取细胞培养上清,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IL-1β和PGE2的含量.结果加药后12h,模型组IL-13和PGE2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5 μg/ml组和25 μg/ml组IL-1β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5μg/ml组PGE2的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Aβ1-40诱导的小胶质细胞IL-1β和PGE2的表达上调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2S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NaHS作为H2S的供体,甲氮甲唑蓝法检测细胞成活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5~80 μmol/L的Aβ25-35呈浓度依赖性地引起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100 μmol/L NaHS与20 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NaHS浓度依赖性地阻断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升高了的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H2S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谷氨酸(Glu)联合β淀粉样蛋白25-35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Meynert核(nbM)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用MTT法观察TanⅡA三个不同浓度(2.5、5.0、10 μmol/L)对Glu联合Aβ_(25-35)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急性分离nbM神经元在Glu联合Aβ诱导损伤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变化,及不同浓度TanⅡA对这种[Ca~(2+)]_i变化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TanⅡA 各组细胞活力、损伤程度与单纯Aβ+Glu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剂量依赖关系.Glu联合Aβ_(25-35)损伤组[Ca~(2+)]_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anⅡA 各组[Ca~(2+)]_i均较单独Glu联合Aβ_(25-35)处理组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TanⅡA通过提高细胞活力、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稳态以对抗Glu联合Aβ_(25-35)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ncRNA-BC200对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炎症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神经细胞PC12分为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和10、20、40 μmol/L Aβ25-35组(分别用10、20、40 μmol/L Aβ25-35干预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BC200表达。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PC12细胞24 h)、si-NC+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NC的PC12细胞24 h)、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和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用20 μmol/L Aβ25-35和20 μ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共同干预转染si-lncRNA-BC200的PC12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10、20、40 μmol/L 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lncRNA-BC200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β25-35组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以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Aβ25-35组。TNF-α+si-lncRNA-BC200+Aβ25-35组PC12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及TNF-α、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si-lncRNA-BC200+Aβ25-35组。结论 敲减lncRNA-BC200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Aβ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分泌炎症因子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和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和抑制剂组(加入培养液、PD98059、bFGF和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免疫印迹法分析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β损伤组p-ERK1/2和PKCγ较对照组p-ERK1/2和PKCγ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ERm1/2和PKCγ的值分别较Aβ损伤组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bFGF浓度呈正相关;抑制剂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PD98059后p-ERK1/2和PKCγ的值分别较bFGF组p-ERK1/2和PKC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并与PD98059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bF6F对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增强PC12细胞ERK1/2活性和PKCγ蛋白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β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分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培养HCASMC,至第5~7代时,分别加入20μg/L和0μg/L的IL-1β(0μg/L组为对照组),分别孵育2、4、8、24、36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IL-1β(0、5、20、4μg/L)刺激HCASMC 6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内PAPP-A的表达量。结果IL-1β组PAPP-A表达量在2 h时开始增加,8、24和36 h时其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IL-1β剂量增加,PAPP-A的表达量不断升高,其中20μg/L和40μg/L组的浓度均显著高于0μg/L组的浓度(P均〈0.05)。结论IL-1β可使HCASMC分泌PAPP-A增加,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淀粉样蛋白42(Aβ42)刺激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的作用,以及对抗Aβ42抗体与人工合成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集AD患者血清制备提纯抗Aβ42抗体,应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分别用Aβ42、两种不同抗Aβ42抗体刺激细胞,分析刺激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5 μoml/L Aβ42单独加入,以及分别与不同滴度的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及相应滴度的人工合成抗Aβ42抗体(抗体滴度依次为5 μg/ml,1μg/ml,0.2 μg/ml)充分混合后加入体外细胞模型培养,于培养后6 h、12 h及24 h提取细胞上清液,测定IL-1β,IL-10,NO浓度.结果 Aβ42,人工合成和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BV-2细胞活性无影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6±5.8)%,(101.9±2.8)%和(98.4±6.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7,P>0.05).Aβ42刺激BV-2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在12 h达高峰,IL-1β和IL-10浓度分别为(69.0±12.7)pg/ml和(24.1±4.0)pg/ml,NO浓度为(128.2±8.7)μmol/L,IL-1β和NO浓度均明显高于6 h及24 h(F=15.470,242.107;P<0.05),IL-10浓度与6 h及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2,P>0.05).不同滴度的两种抗体均能明显抑制Aβ42刺激BV-2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其中,同样是高浓度(5μg/ml)情况下,两种抗体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体浓度均减低到0.2μg/ml时,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NO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人工合成的抗Aβ42抗体[NO的浓度分别为(35.4±2.5)μoml/L和(19.2±3.3)μoml/L,P<0.05].结论 Aβ42存在刺激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 peptide (25-35),Aβ25-35]对体外血清饥饿培养PC12细胞的Cyclin D1、CDK4、pRb、E2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终浓度为25 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通过RT-PCR检测Cyclin D1、CDK4、E2F1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 D1、CDK4、pR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血清饥饿培养24 h可使约90%PC12细胞停滞于G0/G1期,25 μmol/L Aβ25-35诱导组8、16、24 h与对照组比较,S期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16 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峰(Ap峰);Aβ25-35浓度诱导血清饥饿培养的PC12细胞0~20 h,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Aβ25-35诱导同步化于G0/G1的PC12细胞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并阻滞于S期,同时出现凋亡,可能与增加Cyclin D1、CDK4、pRb 、E2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亲环素A(CyPA)对Aβ25 ~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用10 nmoL/LCyPA预处理PC12细胞,再加入Aβ25 ~35继续培养,碘化丙啶(PI)单染后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的定量检测;罗丹明123(Rd 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CyPA可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 ~35引起的细胞凋亡,CyPA还可以改善由Aβ25 ~35引起的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降低Aβ25 ~ 35诱导产生的大量ROS.结论CyPA可对抗Aβ25 ~ 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通过增加线粒体跨膜电位和降低ROS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β淀粉样肽(Aβ)诱导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O预处理组.细胞培养24 h后,EPO预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25 U/ml的EPO预处理8 h,再与模型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 Aβ25~35,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检测指标.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Bcl-2表达.结果 MTT显示EPO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并且中剂量存活率最高;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EPO处理组Bcl-2阳性表达细胞较Aβ25~35处理组明显增加(P<0.05),而EPO处理组CytC阳性染色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EPO可以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对Aβ诱导神经细胞毒性起保护作用,其机制主要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CytC释放,阻止细胞凋亡,促进PC12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β_(25~35)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Hoechst33258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Aβ_(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而加强;Hoechst33258染色显示Aβ_(25~35)与PC12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量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结论 Aβ_(25~35)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C12细胞凋亡,使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损伤模型胞内钙浓度的变化及YLSP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损伤模型,石杉碱甲作为对照药,给予YLSP预处理后,加入Flu-3/AM,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各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各组PC12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F=14.051,P〈0.01),其中,Aβ25-35作用PC12细胞后,PC12细胞内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P〈0.01),经YLSP处理后,PC12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较模型组细胞显著降低(P〈0.01),其中,YLSP高剂量组的PC12细胞内钙离子含量显著低于石杉碱甲组(P〈0.01)。结论 YLSP能对抗Aβ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防止钙超载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β淀粉样蛋白(Aβ)1~42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Aβ1~42作用终浓度的不同,分为0.5、1、5、10和20μmol/L 5个亚组,分别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AO/EB光镜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镜以及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研究Aβ1~42损伤U251的途径。结果 Aβ1~42作用神经胶质瘤细胞24 h后,Aβ1~42剂量依赖性地引起U251细胞的代谢率减少;荧光染色及电镜观察经Aβ1~42处理的U251细胞表现出凋亡细胞的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Bcl-2表达量随剂量的增加而明显下调,而Bax的表达则相反。结论 Aβ1~42对U251细胞的损伤可能主要通过细胞凋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