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状况及预后,以提高对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短程间歇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与短程每日化疗方案(2HRES/7HRE)之间抗结核治疗后对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1144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57例,其中间歇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118例,占75.2%,每日化疗方案发生药物性肝损害39例,占24.8%。同时还发现体质状况差、病情重、老年人及有慢性酗酒者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性肝炎是影响结核病化疗的重要因素。短程间歇化疗方案治疗应因人而异,不宜广泛用于老年人、体质状况差、病情重、有慢性酗酒者的结核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3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1.5%(65/563)。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HBs Ag阳性患者、复发患者、过量饮酒患者、治疗3个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吸烟、营养不良患者的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与不吸烟、营养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与老年、HBs Ag阳性、复发、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应密切关注具有相关危险因素人群的肝功情况,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采取适当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患者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诱发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定时检测肝功能,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并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28例分析.方法:选择我科室2007-2009年收治的经过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肺结核病人28例,采用DOTS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治疗半个月后,7例出现药物性肝炎,15例治疗1个月后出现,6例45天后出现,分别占25%、53.6%、21.4%.结论: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在临床上得到了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对肝脏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hepatitis)是抗结核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率居首位,对人体影响最大,也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李群安的研究表明,抗结核期间92%(48/52)的肺结核病人的肝代谢功能下降,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损害肯定存在。本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38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糖尿病史、饮酒史、HBsAg、结核类型以及肝炎史等方面。结果:本组1538例患者中,发生轻度肝损伤154例(10.01%),中度肝损伤45例(2.93%),重度肝损伤25例(1.63%),总损伤224例(14.56%)。HBsAg呈现阳性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阴性者,有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患者发生肝损伤几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无饮酒史患者,进行过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患者其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也与患者患病的几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吴先见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70-2071,203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抗结核板式组合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结核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4个县(区)2007年10月~2008年6月期间所有使用免费抗结核板式药品治疗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基线、随访和结局调查.结果 上述调查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6%,其中肝损害发生率最高(3.7%),其次为胃肠道(3.5%)和过敏反应(3.4%).随着年龄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有61.2%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中断和终止治疗、减少用药量、更换药物和改变服药方式.23.7%的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病程延长、病情恶化和死亡.结论 广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国内平均水平相似,其中以肝损害最为常见,是导致治疗中断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建立和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有助于该区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核病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住院的结核病患者病历中由专业医师提供病例记录、医嘱单、实验室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化疗的影响。结果603例住院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58例,占42.8%(258/603)。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43.4%(112/258)。因不良反应严重调整化疗方案46例,占17.8%(46/258)。其中肝功能异常占14.3%(37/258)。结论抗结核联合治疗方案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重视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对患者的教育,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各种不良反应。肝损害是影响结核病治疗工作的主要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蓉  高放  李春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06-3107,3110
目的调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减少结核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化疗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肝损害发生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后3个月肝损害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60岁的、有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药物肝损害的29例患者中,重度肝损害4例,占13.79%,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60岁,两种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核患者药物化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物致高危人群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因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74例抗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总结患者分析导致肝损伤的高危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结核病的类型、抗结核药物疗程、并发症,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越大、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肝损害更容易发生,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长、合并肝炎患者容易发生肝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发生肝损伤与年龄、并发症、治疗疗程和抗结核类型均有关系,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生积极给予保肝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14.
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涛  何卫华  周沛林  佘冬梅  卢全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1):2172-2173,2175
[目的]探讨甘利欣治疗结核药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1~2009.12月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性肝炎86例住院病人进行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前者使用甘利欣治疗,后者进行常规性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结核药物性肝炎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间,使用甘利欣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治疗1周、2周、3周分别复查肝功能丙氨基酸转移酶(ALT)指标下降显著,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炎,对临床症状改善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均有明显效果,且廉价物美,临床用药安全,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对做好肺结核治疗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4例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与观察,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雾化治疗组临床预后有效率为91.67%,常规组有效率为73.21%,雾化组肺结核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治疗重症肺结核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崔国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9):2300+2433-F0002,F000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结核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结核科专业医师查阅2006—2010年病例资料,包括大病例、病程、服药记录、实验室检查等,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有183例,占查阅病例的35.1%。其中轻度反应75例,中度反应101例,重度反应7例;有95%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在服药2个月内,有79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换)药,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对肺结核的治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要积极监测并及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能够坚持完成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HRZE/4HR方案治疗,且研究组患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