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3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发生感染6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1例,感染率为16.76%;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占64.38%,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7.40%;体重指数≥23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行直肠癌与结肠癌手术的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状况,对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98例,感染率为21.78%,其中直肠癌手术感染患者43例,结肠癌患者感染55例;会阴部位感染18例,腹部感染80例;浅表切口感染72例,深部切口感染19例,器官间隙感染7例;9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78.0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占21.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应针对感染相关因素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84例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4例患者发生感染80例,感染率为28.17%;共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3株占45.74%、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11.70%、粪肠球菌9株占9.57%;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合并糖尿病、未进行腹腔镜手术以及手术持续时间≥3h均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为16.9%;共检出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7.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2.8%,真菌6菌株,占9.4%;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24.1%,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重要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为合理制定感染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20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病原菌鉴定应用VITEK-2COMPACT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并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5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22.5%;感染部位以浅部切口感染居多,占80.0%;患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高、手术时间长及Dukes分期等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5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80.7%、革兰阳性菌占19.3%,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56.1%、8.7%和7.0%。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并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以确保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直肠术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19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8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9.39%;共检出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株占56.2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敏感率均>90.00%;经过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180min为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术前应积极控制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提高手术效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11年12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1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57例,非感染组462例;病原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仪,相关因素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0%,共检出66株病原菌,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2株占48.5%、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13.6%、表皮葡萄球菌7株占10.6%;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手术持续时间、术后造瘘等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腔镜手术则是独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根据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3例经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制作统一表格,填写相关数据;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类型,并采用x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73例患者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1例,感染率为2.45%;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3株,占31.71%,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6.83%、24.39%、17.07%;手术切口感染与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年龄、手术时机、是否有糖尿病、术前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和有无人员参观等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关.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因较多,应针对多种影响因素加强预防,尤其是应加强Ⅲ类手术切口、开放性骨折、糖尿病和术前其他部位存在感染患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370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临床分期、感染例数、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对感染影响因素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82例,感染率22.16%,均感染于术后311d,平均(6.97±3.11)d;82例感染患者中直肠癌37例占45.12%,结肠癌45例占54.88%;肛门至肛门至会阴切口感染13例占15.85%,腹部切口感染69例占84.15%;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1.22%,深部切口感染16例占19.51%,浅表切口感染68例占82.9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0.77%;革兰阳性菌占19.23%;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肥胖、长时间手术等,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预防感染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普外科手术患者726例的资料,对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率最高,为14.29%,其次是阑尾切除手术和肠道修补、切除术,分别为12.44%、10.53%,肝脏手术感染率为3.13%,其他手术未出现感染病例;急期手术、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对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占61.90%,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8.10%.结论 针对易发切口感染的高危患者加强预防措施,强化污染类手术及急期手术的无菌控制与术后护理,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胃肠道手术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30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胃肠道手术患儿术后共发生13例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33%,以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为7例,占53.85%,其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及胸膜腔感染,分别占30.77%、7.69%、7.69%;对13例胃肠道手术医院感染患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例患儿均经验使用抗菌药物,而且种类>2种,占100.0%,11例患儿留置尿管,占84.62%,手术时间>120 min的患儿12例,占92.31%,急症手术的11例,占84.62%,以上危险因素具有代表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小儿胃肠道手术医院感染患儿共分离出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54%,革兰阳性菌占30.77%,真菌占7.69%.结论 患儿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发病部位、易感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126例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4.3%、革兰阳性球菌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占8.7%,以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最高;其中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主要集中在手术切口、下呼吸道,滥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手术切口口内外相通、气管切开、口腔卫生状况差等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与治疗、围手术期尽可能控制各种能引起感染的因素,从而减少口腔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骨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SSI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骨科所有住院手术患者,设计调查表,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SSI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SS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14 300例骨科手术患者,发生SSI 576例,发病率为4.03%;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429例,占74.48%)。576例S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1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7株,占22.28%)、大肠埃希菌(84株,占13.66%)和阴沟肠杆菌(73株,占11.87%)。2010—2014年骨科手术患者SSI发病率逐年下降(χ2=24.706,P<0.001);截肢术患者SSI发病率最高(22.67%),其次为清创术患者(7.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有基础疾病、有植入物、切口污染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术后未使用负压引流均为骨科手术患者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患者SSI发病率较高,应根据SSI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骨科手术患者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5月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85例,分为SSI感染组(n=18)、未感染组(n=6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SSI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8例S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均耐药;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白蛋白水平、补充益生菌为保护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得到的9个相关因素建立SSI预测模型,其预测SSI的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69,该模型SSI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SI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且SSI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经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符合度,对筛选结直肠癌术后发生SSI高危人群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脊柱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脊柱外科手术的950例患者,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4.42%;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占45.24%,尿路感染占26.19%,切口浅层及椎间隙感染占21.42%,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占7.15%;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3.49%,革兰阳性球菌占41.86%,真菌占4.65%;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置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合并基础疾病、材料置入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术前、中、后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构成及其特征.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7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0%,脑积水分流术感染率为14.8%,居首位;前3位感染好发部位为肺部、颅内及切口,分别占40.5%、27.0%、21.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颅内及切口为最主要部位,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有日益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