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玲  张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913-59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方法对某院2006年2月~2010年10月82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及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折。结果 82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均分离出病原病株,以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见,占45.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4.1%。结论为减少气管切开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污染源。以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为主,降低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32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的临缶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中有16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其发生率为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意识状态、冷凝器微生物定植、螺纹管微生物定植、机械通气时间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P<0.05),而与性别、胃液微生物定植、湿化器微生物定植、住院时间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APACHEⅡ≥15分和机械通气时间≥7 d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160岁、APACHEⅡ≥15分和机械通气时间≥7 d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全麻气管插管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术后感染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本调查通过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呈不断增长趋势,及时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对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及ICU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10年6月-2011年9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和ICU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的菌株. 1.2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流感嗜血菌ATCC49247、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肺炎链球菌ATCC49619A,均购自天坛生物制品所. 1.3试剂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M-H琼脂平板由郑州博赛生物有限公司提供.DL-96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试板由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94例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4例患者按有无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对照组59例与感染组35例,研究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94例老年患者中有3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37.2%,其中有32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多见,共占78.1%;年龄、肺部手术、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通气时间均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肺部手术均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目标性干预,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药敏率,以期为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并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及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医院诊治4 00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68例,感染率为1.70%;6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63.16%,革兰阳性球菌23株占30.26%,真菌5株占6.58%;革兰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60.0%,革兰阳性球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为64.82%。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术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易感因素。方法 对神经外科38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率81.6%,而气管切开早、晚期致病菌有明显差异。结论 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H_2受体拮抗剂等应用及呼吸道通气管的污染可能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因此,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还应努力消除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sTBI)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制订临床救治和抗感染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528例行气管切开的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下呼吸道感染率、相关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327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61.9%;共分离出病原菌647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8.5%、20.1%和1.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0.0%、21.8%、19.0%和18.5%;在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头孢派酮的耐药率较高均>6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80.0%,鲍氏不动杆菌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其中,对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100.0%,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均超过90.0%;在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7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2.5%,MRSA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5.0%;有33株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27.5%,MSSA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为93.9%,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sTBI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气管切开术后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57,自引:6,他引:51  
目的为了了解气管切开术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神经外科病区的75例气管切开后患者的痰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所有病例均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占同期病区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8%,而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占多数。本组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治疗中均应用气管插管、给予皮质激素、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结论以上因素可能是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因此在治疗中除了应用抗生素,还应努力消除易感因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相关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例患者于气管切开术后15 d内不同时段收集下呼吸道痰液,同时采集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仪器管道、患者口腔、咽部,气管切口处皮肤进行细菌检测及培养.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病原菌种类繁多,但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5~15 d呼吸道前5位的病原菌检出率多与仪器管道、气管切口处、口腔、咽部同种病原菌检m率一致(P>0.0125),而与环境、护理人员手部菌群检出率多不相同(P<0.012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时间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不同,呼吸道病原菌分布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以呼吸机为主的仪器管道、气管切口处、口腔、咽部病原菌分布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与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比两个病房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收治的36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痰液培养,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对比两个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普通病房共分离出病原菌4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4株占60.75%,革兰阳性菌90株占19.96%,RICU共分离出病原菌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株占75.54%,革兰阳性菌35株占12.59%,两个病房中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排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舒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50.0%,R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明显较高。结论与普通病房相比,RICU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7.9%,真菌感染占22.6%,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19.5%;检出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0.4%、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6.0%、铜绿假单胞菌占14.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6%、大肠埃希菌占10.0%;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应加强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严防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援散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860株病原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19.2%、铜绿假单胞菌占14.7%、鲍氏不动杆菌占13.0%、大肠埃希菌占8.7%;革兰阳性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占9.8%;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均<25.0%,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均<5.0%.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肺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标本同时接种巧克力平板、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选择优势菌致病菌进行分纯,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328例肺部恶性肿瘤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痰或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阳性299例,阳性率为91.16%;共检出病原菌352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0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6.99%,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1.02%,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1.93%,真菌占17.90%,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92%;革兰阴性菌中主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表现出了极高的敏感性,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则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约为50.00%;两性霉素B、克霉唑抗真菌效果较好,耐药率均<10.00%.结论 肺肿瘤患者易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且药物敏感性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严格控制使用抗菌药物,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以利肺部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WHONET软件对耐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9%,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0.0%、大肠埃希菌占22.9%、铜绿假单胞菌占9.9%;革兰阳性菌次之,占16.0%,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肺炎链球菌占4.2%、溶血葡萄球菌占2.4%;真菌位居第3,占9.1%;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的药物有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也较敏感.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1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37株占72.97%,前4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88株占25.11%、铜绿假单胞菌217株占18.92%、鲍氏不动杆菌151株占13.16%和大肠埃希菌103株占8.98%;革兰阳性菌235株占20.49%,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株占11.16%、溶血葡萄球菌61株占5.32%和肠球菌属30株占2.62%;真菌75株,占6.54%;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亚胺培南对革兰阴性菌高度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及时了解痰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呼吸内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的病原菌鉴定和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024株,阳性率为36.9%,其中革兰阴性菌684株占66.8%,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6株占4.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94株占28.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患者和科学选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3月神经内科患者送检的痰标本,对其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分析,病原体分离与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纸片法。结果神经内科患者送检的痰标本共检出病原体307株,其中真菌148株占48.21%,革兰阴性菌100株占32.57%,革兰阳性菌58株占18.89%,支原体属1株占0.3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83.04%,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80.00%,革兰阳性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噻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耐药率>80.00%,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神经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临床医师对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脑卒中患者经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37d后,患者仍持续发热且原因不明者,应考虑真菌感染,并立即送检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监测,及时根据病原体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用药借鉴。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2例,采集所有患者合格痰标本,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05株,前4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00%、19.05%、17.14%、17.14%;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30.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6.0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耐药率较高,均>80.00%。结论医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药敏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选择用药,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采集患儿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感染患儿培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65.43%,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株占23.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9株占11.1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耐药率<5.26%,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最为敏感,均为0,而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81.82%。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