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炳常 《气功》2009,(3):251-251
一害为之“早酒”。清晨人体无食腹空,此时饮酒对健康不利。民间有句谚语:“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到酉。”  相似文献   

2.
提到“饮”的“无节”,人们很快就会想到“瘾君子”。确实,生活中爱酗酒的人不少,有些瘾君子每天离不开酒,端起酒杯,不一醉方休不肯罢手。他们不知道,酒少食有益,多饮则有百害无一利。《本草纲目》中说:“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若夫沉溺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  相似文献   

3.
张远桃 《养生月刊》2012,33(11):1054-1055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不仅是国人的主要饮料,也是防治各种疾病的"灵丹圣药".古人留下了许多茶疗的"诗方".现辑录部分,以飨读者. 青茶 生怕芳丛鹰咀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茶. 此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篇,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府公."每天用青茶叶10克,白糖10克,开水冲服,可解毒清火.  相似文献   

4.
二姜,即干姜、高良姜,两者均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相须为用,故名二姜,但细究起来,两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干姜,又名淡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全国各地均产,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入药.中医认为,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之功.本品辛热,入脾肺而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故可治疗脘腹冷痛,寒饮咳喘.《本草纲目》言其"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名医别录》言其"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珍珠囊》言"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药理研究表明,干姜有兴奋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可直接兴奋心脏.姜酮和姜烯酮有镇吐作用,并有健胃和祛风作用.  相似文献   

5.
伤食伤饮     
清末江苏医家袁开昌曾撰文说:人在病中固然应当节食,但尤其应当节饮.食物伤害人是容易被人知晓的,而"饮物"伤人大家却都不知觉.(所谓伤饮)不只茶、汤、浆、酒,以及冰块、泉水、瓜果对人的伤害叫做伤饮,就是服药过多,也叫做伤饮.  相似文献   

6.
饮与饮伤诠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所伤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金元医家李东垣提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混言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那么,什么是饮?怎样会致饮伤?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的研究,结合现实生活,对饮与饮伤进行了诠释。认为饮食之饮,包括水、酒、茶、乳等清稀之物。务饮是指过饮、久饮、劣饮、偏饮、乱饮对人体的损伤。充分认识饮与饮伤,有利于进行饮伤疾病的防治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1 喝菖蒲酒 1.1 节俗溯源"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这是宋词的最大作手吴文英吟咏端阳节饮菖蒲酒的词,很有民俗学价值.本词的词牌<澡兰香>为吴自己创造,除饮菖蒲酒外,词中还把端阳节系五色线、洗兰水澡等民间活动写得至善至美.端午饮菖蒲酒的风俗,以江苏淮安一带较盛,他们甚至把这一节日叫做"蒲节"的.围绕菖蒲的活动不少,据<梦粱录>载:此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周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并"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很明显,这是古人采取的季节性防疫措施,应该说是积极的、进步的.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对“酒客病”的认识,有“酒客病”“酒客病中风”“酒家病”“酒家病中风”等:“酒客病”指“偶尔过饮而病”,其症状似太阳中风证,不可误服桂枝汤;“酒客病中风”即过饮之人病太阳中风,其治暂不宜用桂枝汤,而后可予甘药随证调治;“酒家病”为平素饮酒所生病,多为湿热内蕴而致气血营卫失调,不宜用甘药,但若酒病伤中,当需变通运用甘药调中;“酒家病中风”为平素饮酒之人病太阳中风,当随证治之,有时并不禁用桂枝汤。“客”有自外而至,或不久居之意,“家”的意思为寄身之所,“酒家”可译为平素饮酒而生病之人,“酒客”可解释为饮酒不加节制,酒后失于调护,发为“酒客病”。因此,“酒客病”为“偶尔过饮而病”之意。  相似文献   

9.
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源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希鞲鞠胳,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相似文献   

10.
茶叶的种植和应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神农食经>、<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有描述,陆羽"茶经"说"诸药为诸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可见,茶叶既是食品,又是药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大宝物.  相似文献   

11.
漫话茶叶     
<正> 以茶叶作为饮料,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四川一帶,饮茶种茶已很普遍,茶叶已成为一种重要商品。降至唐代,饮茶之风遍于全国了。茶的名称,又称槚、蔎、茗、荈。周公说,槚是苦茶。扬报战说,四川西南部人称茶为蔎。郭弘农说,早采的叫茶,晚采的叫茗或荈。宋代以前,茶多煮饮,并加入葱、姜、橘皮之类。现代多以沸水泡饮。茶的成分及功用:茶叶中含咖啡碱和茶碱,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使呼吸加深,心缩力  相似文献   

12.
在 白 酒 生 产 过 程 中 ,会 产 生 一 些 有 害 物 质 ,有 些 是 从 原料 带 来 的, 另 一 些是 在 酿 造过 程 中 产生 的 。因 为 白 酒 是 饮 用 的 ,关 系 到 人 民 的 健 康 ,所 以 国 家 对 有 害 物质 做了 严 格 的规 定 ,现 将 白酒 中 的 有 害 成 分 及 卫 生 指 标 分 述如下 : 甲 醇 甲 醇对 人 体 有 很 大 的 毒 性 ,食 入 4~10g 就 可 引 起严重 中 毒 。甲 醇 的 急性 中 毒 表 现 有 恶 心 、胃 痛 、呼 吸 困 难 、昏迷 等症 状 。少 量 的 甲醇 会 引 起 …  相似文献   

13.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茶之成形,缘于采制,当在饮茶之先了.茶之形态存在于干茶之中,也存在于茶汤之中,既有“处子”般的静态美,也有“精灵”般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4.
养生之水     
晓秋 《养生月刊》2006,27(1):39-39
有一则古代的寓言,说“酒”与“茶”发生了争论:“酒”称自己是道家的养生之宝,功在活血通络;“茶”说自己是佛家的养生之珍,利在清心解腻。结果,“水”出来劝话:如果没有水,就既没有酒,也没有茶。水才是生命的决定性基础。我们知道,人体内就是一个微型的海洋,水分应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其作用有降温、减震、解毒等。人每天需饮1.5升的水,从晨起开始就应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每日起居的用水也是有常规的,所谓:冷水脸、温水牙、热水脚。洗脸要用冷水,冬天也当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护皮肤,防止感冒。刷牙要用温水,能够不受过冷过热的刺激,…  相似文献   

15.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为先,继以"有形之郁"从之。世人治病多重有形,而轻无形,大谬也。"无形之郁"者,以气郁为首,进而衍生为火郁、寒郁、情志之郁等。"有形之郁",以痰郁、湿郁、饮郁、浊郁、食郁、血郁、络郁等为主。于教授认为病之所生,无论外感内伤,多与"郁滞"相关。此中"郁滞"囊括了所有关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的失常,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而在诸郁之中,又以气机之郁为先导及核心,故而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郁滞"分为"气机之郁""水液之郁""血络之郁""痰瘀为郁""正虚而郁"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食疗养生的类型分可分为食与饮两大类,食类有肉、果、谷、蔬,饮类有酒、汤、粥、茶等。食物养生的基本原则为合理膳食,其现实意义可归结为生理方面、病理方面与治疗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夏小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55-2155
人尿入药,首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取健康人之小便,"童男者尤良",故常用儿童之尿,又称为童便.其味咸性寒,用"疗寒热头疼温气".<太平圣惠方>中有"斩头取尾"的采集方法.<不居集>谓"以磁器盛之".<诸证辨疑>日:"但取十二岁以下童子,绝其烹炮咸酸,多与米饮,以助水道";并称其有"滋阴降火,消瘀血"之效.<大明本草>谓其"滋阴降火甚速".  相似文献   

18.
酒虽佳酿,但是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中毒,长期滥饮可导致酒精依赖、酒中毒性精神障碍和躯体多系统的损害。近年来,酒中毒和酒依赖相关的健康、心理、社会问题呈上升趋势。有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酒精滥用将比吸毒问题更加严重[1]。中医对于酒及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历史悠久,近年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 1 中医对酒的认识 1.1 酒的益与害 早在公元前5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祖先就懂得如何用野果、蜂蜜和谷物制酒。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不少有关酒的诗词歌赋,酒成为人们节日、庆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很早就对酒的药用价值有所认识,如《汤液醪醴论》中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后世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对其药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但是暴饮或长期大量饮用,则会变生百疾。如《养生要集》谓:“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相似文献   

19.
酒虽佳酿,但是一次大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中毒,长期滥饮可导致酒精依赖、酒中毒性精神障碍和躯体多系统的损害。近年来,酒中毒和酒依赖相关的健康、心理、社会问题呈上升趋势。有人认为在世界范围内酒精滥用将比吸毒问题更加严重[1]。中医对于酒及相关性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历史悠久,近年来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 1 中医对酒的认识 1.1 酒的益与害 早在公元前5000年中国仰韶文化时期,祖先就懂得如何用野果、蜂蜜和谷物制酒。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不少有关酒的诗词歌赋,酒成为人们节日、庆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国很早就对酒的药用价值有所认识,如《汤液醪醴论》中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后世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对其药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但是暴饮或长期大量饮用,则会变生百疾。如《养生要集》谓:“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相似文献   

20.
朱秀兰 《养生月刊》2020,41(2):170-171
中国堪称"酒国",自古以来酒人、酒事之多,不胜枚举。单是一个"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他的许多名句,如"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无不散发着浓烈的酒香,使人感受到酒文化的神奇美妙。下面从中学课本的古诗文中举几例,与同道共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