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再灌注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临床效果良好。根据AMI发生后行PTCA的时间及与溶栓的关系,AMI急诊介入治疗可分为直接PTCA,补救PTCA,即刻PTCA和延期PTCA,近年还诞生了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相干入术等新的介入治疗技术,联合使用新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的疗效也得到评价。本文对直接PTCA,补救PTCA,即刻PT-CA,延期PTCA,原发支架植入术和药物辅助性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急性闭塞所致.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有否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AMI(STEMI)和非ST段抬高AMI(NSTEMI).前者80%~90%而后者约20%最终演变为Q波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这两部分内容,后者主要针对STEMI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4.
王刚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6):521-52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再灌注治疗不仅包括心外膜血管的再通即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还包括心肌微循环的改善即心肌水平的再灌注,有扩张微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微血管的远端保护装置和吸出微血栓装置等。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5月期间281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比较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静脉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患者分别为51例、182例、34例、14例,接受再灌注治疗以男性为主,常伴有糖尿病史,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年龄偏小。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异性,发病至入院时间无差异性,入院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冠状动脉造影示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补救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冠状动脉搭桥组梗死相关动脉分布、狭窄程度、病变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病变血管数有明显差异(P〈0.001),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别(P〈0.001)。住院期间仅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有4例行再次血运重建,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无差异性,但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21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因支架内再狭窄分别有6例和9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切割球囊+支架植入术。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重视对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开展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急症冠状动脉搭桥术。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8.2%),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无复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复流指闭塞的冠状动脉在开通后,除外狭窄、夹层、痉挛或血栓等机械阻塞的情况下,出现的血流减慢(≤TIMIⅡ级)和心肌组织无灌注现象,即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治疗后不少病人会出现梗死相关血管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部分患者即便恢复TIMIⅢ级前向血流,但仍有心肌水平的再灌注不良,达不到组织水平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即“心肌组织水平no-reflow”。临床上则表现为心外膜成功再灌注治疗后近远期预后不理想,尤其是心功能进行性恶化或重复的缺血性心脏事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组织水平再灌注不良的病理生理AMI时组… 相似文献
7.
孙福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2):146-148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后 6~ 12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降低住院病死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 ,但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再通率为 6 0 %~ 70 % ,90min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心肌梗死血流分级 (TIMI) 3级者仅 5 0 %左右 ,早期再闭塞率约 5 %~ 10 % ,晚期再闭塞率 30 % ,颅内出血及卒中等并发症限制了溶栓治疗的使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 (PCI)治疗AMI是对胸痛症状发作 6~ 12h内的患者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经皮穿刺冠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同时置入支架将闭塞的冠脉开通 ,恢复血流灌注 ,初步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它… 相似文献
8.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20多年来,药物溶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治疗方法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简要综述如下。老年AMI的溶栓治疗20世纪80~90年代的多项国际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已证实,STEMI患者行溶栓治疗后病死率较安慰剂组降低25%~47%,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溶栓治疗仍为STEMI的首选再灌注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年龄已不是溶栓治疗禁忌证,但老年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仍应考…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性心室颤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再灌注性心室颤动 ( RVF)易发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35 8例接受再灌注疗法的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静脉溶栓 32 2例 ,急症 PTCA36例 ,临床再通者 2 2 1例 ,其中溶栓组 186例 ,急症 PT-CA组 35例 ,临床再通者有 7例发生 RVF,其中溶栓组 6例 ,急症 PTCA组 1例。结果 7例 RVF平均年龄为 41.6± 2 .8岁 ,胸痛至再灌注时间为 3.2± 0 .8小时 ,RVF发生前多无恶性心律失常等先兆 ,闭塞部位于冠状动脉近端 ,开通后残余轻 ,随访 2 3.3月无心室颤动复发。结论 心肌梗死时缺血范围大 ,再灌注时间早 ,再灌注流量大 ,是 RVF的易发因素 ,电转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随访期间无心室颤动复发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某医院区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MI患者782例,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基本检查、发病季节、就医延迟、治疗方案(再灌注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溶栓治疗;非再灌注治疗)、住院时间及预后等信息,利用统计学方... 相似文献
11.
张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4):11-16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早期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 ,显著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但它有许多限制 :在全部 AMI患者中大约仅有 1/ 3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 ,无论何种溶栓剂、给药方法 ,其用药后 90分钟通畅率最多达到 85% ,达到 TMI3级血流者最多达 50 %~ 55% ;溶栓治疗后由于残余狭窄的存在 ,大约在 15~ 30天内有缺血复发 :0 .3%~ 1%发生颅内出血。故 AMI的介入性治疗近年被较广泛应用并取得重要进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PTCA) ,是以心导管技术为基础 ,应用球囊机械地扩张…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导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德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195-196
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ST段上抬的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急性心梗 )治疗指南发表于 2 0 0 3年欧洲心脏杂志[1] 。近十多年来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特别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已获得广泛应用。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我们对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新的指南在 1996年指南基础上做了较大的修改。正确理解这一指南 ,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应用这一指南 ,对提高我国急性心梗的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指南再次强调 ,急性心梗的再灌注治疗必须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心肌和生命。有效地组织好院前急救、急诊室治疗、心导管室…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3级。结果再灌注后48例胸痛迅速缓解,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能使血栓性闭塞的冠脉迅速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然而,有研究发现冠脉再通后心肌再灌注可能并不完全、甚至无再灌注,称为心肌组织无再流(myocardial no-reflow),其发生率高达37%~43%。心肌无再流是发生于再灌注后逐渐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结果是心肌彻底坏死、梗死范围扩大,心室扩张和重构,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住院病死率增加5~10倍,严重影响AMI患者的预后。因此,实现心肌组织完全再灌注是现代AMI再灌注治疗的最重要目标和再灌注治疗后时代的研究重点,准确、有效地评价心肌组织灌注也已成为当今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方法 分析241例AMI行急诊PCI治疗后冠状动脉再通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必要时给予相关治疗方法、疗效,以了解和掌握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降低AMI急诊PCI的死亡率。结果 188例(78.0%)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其中107例(56.9%)为室性心律失常,包括12例(4.9%)发生室颤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5例(22.8%)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40例(16.6%)非持续性室速;81例(33.6%)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缓、窦停、房室传导阻滞。经相应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从再通到再灌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的再灌注治疗已得到广泛开展。然而,由于微循环无复流现象的存在,使得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并不完全意味着心肌水平再灌注的实现。几项研究发现,超过 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成功的溶栓或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都存在无复流现象,即未达到充分的心肌再灌注。所以,我们应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研究重点转移到对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实现,而非冠状动脉的再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再灌注治疗(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广泛应用,使大量濒死心肌早期获得挽救,缩小梗死面积、缩短病程、明显改善预后。再灌注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新的治疗形势,如何根据心电图改变尽早做出诊断和分型,如何分析再灌注治疗后AMI的心电图演变及其临床意义,如何防治再灌注损伤等已成为临床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早期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目标.业已证实,AMI后早期(<12 h)再灌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能挽救缺血心肌,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多项研究表明,AMI患者的预后与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DBT)密切相关,DBT在90 min以内、91~120 min、121~150 min、>150 min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0%、4.2%、5.7%和7.4%[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