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9)
目的:制备黄芪桂枝五物汤标准汤剂,建立其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测定汤中毛蕊异黄酮苷、桂皮醛、芍药苷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室温。结果:确认了10批黄芪桂枝五物汤标准汤剂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毛蕊异黄酮苷、桂皮醛、芍药苷分别在0.58~14.5、0.053 3~19.68 8、0.1~5.0 m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试验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防己黄芪汤(FHD)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归属和指认复方中主要特征峰。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10℃,空气体积流量为3 L/min;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为1 m L/min。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对10批FH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对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及成分指认。结果建立了FHD指纹图谱;10批FHD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在FHD HPLC-UV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3、6~8号峰来自防己,1、2、4、5、9、12、13、16、20号峰来自黄芪,10、11、13、14、15、17~19号峰来自甘草。在FHD HPLC-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其中1’~3’号峰来自防己,4’、7’、9’、11’、13’、15’、16’号峰来自黄芪,5’~8’、10’、12’、14’号峰来自甘草。通过进样对照品、复方以及在复方中加对照品的方式指认出复方中9个成分,分别为9/4’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1/6’号峰(甘草苷)、13/7’号峰(芒柄花苷)、15号峰(甘草素)、16/9’号峰(毛蕊异黄酮)、20/15’号峰(芒柄花素),11’号峰(黄芪甲苷)、13’号峰(黄芪皂苷II)、16’号峰(黄芪皂苷I)。结论首次建立了FHD 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征FHD中化学成分信息,为FHD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身痛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以全身关节酸楚、疼痛和肢体麻木重着为主证,兼有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延至数月、数年甚至成痿痹残疾。2004—11—2007—11,笔者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身痛34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桡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疗效,探索中医中药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桡神经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术后当天开始服药,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只用甲钴胺片。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后第3、6、9月各随访1次,观察神经支配区肌电生理学变化、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后6个月采取患者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和术前对比,评价该药对周围神经损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患肢的感觉、运动恢复情况和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9个月,观察治疗组患者的患肢感觉、运动恢复,以及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比较,均无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无胃肠道、过敏及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周围神经损伤有良好疗效,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与西药甲钴胺片合用,可达到降低西药用量,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我科自2010年2月-2011年10月,采用浮针配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该病68例,并设对照组66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黄芪桂枝五物汤(五物汤)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冻疮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40%乙醇低温浸泡法制备大鼠冻疮模型,测定模型大鼠及五物汤口服(ig)、浸泡(so)、口服+浸泡(IS)3种不同给药途径进行干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栓戊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XB2显著升高(P<0.05),6-k-PGF1α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五物汤3种给药方式中只有IS组可使升高的TXB2显著降低(P<0.05),ig组与IS组可使降低的6-k-PGF1α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ig组、so组、IS组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论: 冻疮模型大鼠存在微循环障碍及血栓易形成状态,五物汤不同给药途径均有调节冻疮大鼠TXB2-PGF1α失衡、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以IS给药表现出的药理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2.
HPLC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及方中药对的黄芪甲苷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测定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配伍情况下黄芪甲苷的溶出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Hypersil ODS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1nm;流速:1.0mL/min。结果:不同配伍组黄芪甲苷的溶出量也不同,全方组为0.079%,黄桂组、黄姜组、黄白组、黄枣组、黄芪组分别为0.079、0.069、0.061、0.055、0.062%。结论:方中不同药味与黄芪配伍后,对黄芪甲苷的煎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症状的慢性并发症,是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的高危因素。临床主要采用疼痛管理、控制血糖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多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研究发现黄芪桂枝五物汤(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HGD)在防治DPN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对HGD治疗DPN的药效基础、临床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HGD治疗DPN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每组各30例。单纯化疗组予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中药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西药对照组加用弥可保(甲钴胺片)。各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后神经毒性分级、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①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单纯化疗组临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48.28%、0.00%;组间临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Levi’s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化疗组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降低(P〈0.01)。③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变(P〉0.05),且组间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单纯化疗组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的正中、腓浅神经的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左正中神经、左右腓浅神经的SNCV,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渴血痹的中医治疗方法,有效的治疗该病,降低其致残率。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基础治疗结合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消渴血痹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CX3CR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脊髓小胶质细胞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0.2 mL/kg、0.1 mL/kg、0.05 mL/kg灌胃,塞来昔布组给予塞来昔布30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14 d。分别在造模前及术后3,5,7,14 d采用热刺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较术前1 d明显缩短(P均<0.05),但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从术后7 d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从术后3 d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模型组(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少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其可能通过调控脊髓背角和背根节CX3CR1的表达发挥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9—2010)、CNKI(1979—2010)、VIP(1989—2010)和WF(1998—2010)。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西药比较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1软件。结果:共纳入21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有14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33,95%CI(-0.41,5.07)]无差别;②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77,95%CI(2.19,3.35)]有差别;③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4.12,95%CI(3.14,5.10)]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弥可保VS弥可保[WMD=2.80,95%CI(2.01,3.60)]有差别;④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WMD=2.39,95%CI(1.84,2.94)]有差别;⑤临床总有效率:黄芪桂枝五物汤VS维生素B1B12:[RR=1.45,95%CI(1.03,2.03)]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VS弥可保:[RR=1.41,95%CI(1.23,1.62)]有差别;黄芪桂枝五物汤+弥可保VS弥可保:[RR=1.30,95%CI(0.96,1.77)]无差别。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照弥可保在改善DPN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上尚无优势,黄芪桂枝五物汤单用或与其他西药合用对照单用西药在改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感觉、运动)上有一定优势。现有证据提示其在改善感觉神经功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改善运动神经。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学理论中的"血痹"学说理论与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的相关性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该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以及Cochrane Library、Medcine、EMbase英文数据库,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后,采用 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3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时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试验组对比常规治疗组或甲钴胺片治疗组在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②安全性分析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的所有类型的临床研究,结果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ADR/AE)。 结论: 辨证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预防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降低严重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并可以缓解奥沙利铂导致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抑制作用,且根据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