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1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及髂动脉闭塞率、股动脉闭塞率.结果: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中,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表现者,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MRA)、螺旋CT血管显像(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DSA)以明确诊断。结果:28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BI在0.00~0.65范围,平均0.33。全组患者均作了SCTA,MRA或DSA检查,ABI无一例假阳性,最后确定28例中3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6例为股腘动脉段闭塞;7例为股腘动脉伴腘动脉1~2分支闭塞;12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2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和)药物治疗。结论: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SCTA,MRA或DSA可以准确诊断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全面的依据。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D)的突出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合并LEASOD的51例作为病例组,NLEASOD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收集与LEASOD发病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BUA),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表现出与LEASOD发病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在随后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FPG,LDL-C,Lpα,ApoA1,ApoB作为相关影响因素被选入(P<0.05).结论 ApoB,L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LEASOD发病的突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动脉闭塞程度、部位以及坏疽情况进行对应处理:4例肢体进行了保守治疗,其余26例进行了药物及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5例行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行下肢静脉动脉化手术、4例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2例行截趾手术、4例行膝上截肢手术.结果 本组患者没有一例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其中,2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股部暂时性淋巴瘘,经保守治疗后愈合.1例髂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1年闭塞,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后,下肢皮温恢复正常,跛行距离为200m.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必须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及早发现下肢大血管的病变,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ASO患者的40倍.且糖尿病ASO患者在愈后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面均较非糖尿病ASO患者差.近年来随着糖乔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ASO患者也明显增多.笔者通过对比分析35例糖尿病ASO与55例非糖尿病ASO的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AS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病人5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血管检查,根据有无病变将病人分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病变组)36例与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非病变组)17例,其中病变组根据病变程度又分为A组(毛糙)、B组(增厚或斑块)、C组(增厚+斑块)3个亚组,比较各组相关临床指标及NLR,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病变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病变组(P<0.01).病变组中,3个亚组间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NLR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B组亦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CRP和NLR均为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G、CRP和NLR均与T2DM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NLR对该类病变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DM)患病率逐年增加,诊断、治疗和预防DM的水平不断提高,DM患者寿命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亦相应增加。DM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逐步增多。其症状隐匿,年龄在40岁以上,病程超过5年的2型DM患者中,90%的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其中43%合并重度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导致下肢截肢和增加5年内心肌梗死或卒中发病危险等不良预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该病最终因疼痛或肢体坏疽而需外科治疗 ,尤其是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情发展快 ,程度重 ,一旦发生 ,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40倍 [1]。我院自1990~1999年共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79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18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 ,其中男11例 ,女7例 ;年龄44~76岁 ,平均60岁 ;1型糖尿病7例 ,2型糖尿病11例 ;糖尿病史2~15年 ,平均8年。病变累及单侧下肢13例 ,双下肢5例 ,共有患肢23条。所有患者均有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对比普通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20例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DCB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POBA)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影像学指标、病情严重程度、NLR和CRP值、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1.82%(P<0.05);观察组下肢动脉靶血管最小直径(MLD)大于对照组(P<0.05);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情况(LLL)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utherford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影像学指标情况,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动脉硬化斑块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血管外科ASO患者共22例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共获取动脉硬化标本27个。其中2型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13例,腘动脉及以远动脉段标本5例,无糖尿病者组取得髂股段动脉硬化标本9例。对ASO患者行手术治疗者留取动脉内膜斑块,分别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了解PDGFR α和 PDGFR β在动脉硬化标本中的表达。并行RT PCR法检测PDGF A、B链mRNA的检测。结果 无糖尿病的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少量脂质浸润,免疫组化见PDGFR α、β少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苏木精 伊红染色大量脂质浸润,PDGFR α、β均大量表达。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髂、股动脉段动脉硬化标本中PDGF B链mRNA的表达远远高于在无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PDGF B链在腘动脉段的表达较髂、股动脉段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伴ASO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标本中存在PDGFR α、β的高度表达,腘动脉标本中PDGF B链数量增多,提示该因子在此类患者中的病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 6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A组)和42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B组)入院后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个月时测定血浆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 入院时A组hs-CRP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8.78±1.59)mg/L和(6.34±1.43)mg/L,P<0.01,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分别由(8.78±1.59)mg//L、(1.24±0.13)mm、82.3%、(6.23±0.57)mm下降为(6.19±1.30)mg/L、(0.98±0.19)mm、69.5%、(5.07±0.42)m,P<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LP(a)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成正相关;hsCRP与HbA1c、TG、LDL-c呈正相关(P<0.005~0.01);结论 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重;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③hs-CRP有致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高尿酸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尿酸患者设为高尿酸组,127例血尿酸正常2型糖尿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管并发症及各临床生化指标差异,研究尿酸与各指标关系。结果高尿酸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BMI、HbA1c、TG、TC、CRP、IL-6、IL-8及TN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以高尿酸组较高;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BMI、TG、TC、CRP、IL-6、IL-8及TNF与UA呈正相关(P〈0.05);高尿酸组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尿酸水平,对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惠(T2DM)者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4例老年T2DM患者,其中IMT增厚组34例和IMT正常组30例,另选取30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入选者HS-CRP水平,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IMT,并对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HS-CRP和IMT分别为(4.02±0.42)mg/L、(0.87±0.15)mm,明显高于对照组(3.07±0.38)mg/L和(0.66±0.13)mm,差异有显著性(P<0.05).IMT增厚组HS-CRP为(4.16±0.33)mg/L明显高于IMT正常组(3.86±0.31)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与IMT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 血清HS-CRP增高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S-CRP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确诊为稳定期且未合并T2DM的404例COPD患者.入组后每半年随访1次,随访重点监测空腹血糖,诊断T2DM即结束随访,最长随访时间为3年.分析COPD患者中T2DM的累积发病率.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T2DM,将受试者分为COPD合并T2DM组和COPD未合并T2DM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各项指标,探索COPD患者发生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门诊随访2.1年,其中41名患者发生T2DM,COPD合并T2DM 3年累计发病率为10.1%.本研究发现发生T2DM的COPD患者的NLR值在合并T2DM前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显示NLR的最佳阈值为5.626.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的发生与既往1年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r=0.136,P=0.006)、高血压(r=0.151,P=0.002)和NLR(r=0.340,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TG)(P=0.047)和NLR(P<0.001)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PD合并T2DM与NLR水平密切相关,NLR可能是COPD患者合并T2DM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骨代谢标志物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朝阳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432例T2DM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bA1c水平,将其分为高HbA1c组(HbA1c≥7%)342例和低HbA1c组(HbA1c<7%)90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血糖相关指标及骨代谢标志物,并观察其差异。使用Pearson法分析HbA1c与
25(OH)D、骨钙素(OCN)、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BMI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bA1c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及HbA1c高于低HbA1c组(P?<0.05),而空腹胰岛素(FINS)低于低HbA1c组(P?<0.05)。高HbA1c组OCN低于低HbA1c组(P?<0.05);两组25(OH)D、TPINP及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OCN呈负相关(r?=-0.162,P?=0.002),而与
25(OH)D、TPINP及β-CTX无相关性(P?>0.05)。结论?T2DM男性患者HbA1c水平与OCN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及胰岛素抵抗(IR)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2DM伴有IR患者30例(A组)和不伴有IR患者30例(B组)及正常对照26例(C组)的空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并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分析其与IL-6,IL-8,TNF-α的相关性. 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血清IL-6,IL-8,TNF-α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A组与B组比较,A组的IL-6,TNF-α升高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2DM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并与IR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T2DM及I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患者103例,根据多导睡眠检测结果分为T2DM合并OSAHS组(OSAHS组)及单纯T2DM组(非OSAHS组),并选取3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SAHS组患者的腰围、BMI、FPG、HbA1c、IMT值、TNF-α及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非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MT值与TNF-α、hs-CRP独立相关(OR=1.20、2.21,P<0.05).结论 T2DM合并OSAHS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差,大血管病变风险更大,可能与TNF-α及hs-CRP等炎症因子的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78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CR<30 g/mg,36例)和DN组( UACR≥30 g/mg,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对3组生化指标、chemerin水平等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N组血清chemerin水平(149.90±25.71)μg/L 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23.11±22.04)μg/L(P <0.01);单纯糖尿病组与对照组(121.03±21.89)μg/L比较血清chemerin无明显差异( P>0.05);T2DM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收缩压( SB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均P<0.05),与肌酐清除率(Ccr)、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血脂联素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cr、UACR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chemerin主要因素。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升高与DN相关,可作为预测DN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社区T2DM患者胱抑素C水平(Cys 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281例门诊就诊的非新诊断且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管超声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以CIMT<0.9 mm或CIM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