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胆总管探查切口一期缝合内支架引流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改良内支架及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分别采用开腹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置入8FJ型支架管,将其远端通过导丝放入十二指肠。支架管近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关闭。结果全部支架管在术后随粪便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3(10~18)d。3例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无胆漏、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和导丝向胆管和十二指肠内放置自行脱落J型支架管方便、易掌握,是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方法。置放内支架管可放宽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的指征,并可减少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内支架管引流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内支架引流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8F J型支架管通过导丝置入十二指肠。导管近端用快速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关闭。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引流管随粪便平均排出时间14 d。2例术后血清淀粉酶短暂升高。无胆漏、堵管、提前脱管、导管滞留、导管退入胆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经胆道镜和导丝向十二指肠内放置8F J型支架管是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放置内支架管可放宽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指征,从而进一步减少T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应用胆道内支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以胆道内支架替代T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胆总管结石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探查、取石后,A组(20例)常规置入T管;B组(20例)经胆道镜将胆道造影管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并带人导丝。在胆道镜监视下利用推送器(pusher)沿导丝将Endo-Flex胆道内支架安置于胆总管远端,并使支架头部侧翼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及胆漏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较A组有更短的平均住院日(P〈0.05)。2例胆漏病人经短期引流后治愈。胆道支架于术后2~3周以圈套器取出。术后随访2~39个月,无结石复发和胆道狭窄。结论应用胆道内支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效果、适应证及操作方法。方法 应用吸收线和聚氨酯导管制成定期自行脱落J型胆道支架。在胆总管切开清除结石后,将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将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器将支架的猪尾端送入十二指肠,另一端留在胆管内。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关闭。结果 应用该法治疗胆总管结石150例,平均手术时间(126±36)min,术后住院时间(6.5±3.6)d,149例自行排出支架,排出时间为:快释放支架(13.6±2.6)d,慢释放支架(28.0±4.6)d。另1例于术后第28天经内镜取出。术后第1天出现短暂胰淀粉酶增高32例(21.3%),均无胰腺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发生胆漏3例(2.0%),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ENBD治愈。发现残余结石1例(0.67%),于术后30 d经内镜取石后痊愈。术后随访6~66个月(平均36个月),无胆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定期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引流术安全有效,是更具微创和成本效益的胆道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I期缝合并胆道支架内引流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间我院为21例胆总管直径大于6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胆道内支架引流术,总结该术式的适应证、操作技术及临床疗效。并将之与其他术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结石取尽,未发现胆漏、胆道狭窄或残余结石。置入支架19例自行脱落并顺利排出体外,2例未排出者于一个月后局麻下行十二指肠镜下胆道支架取出术。所有患者主诉支架留存期间未有不适。结论:对于胆总管直径大于0.6mm,无明显胆道炎症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并胆总管I期缝合术是可行的,相比现有微创术式,本法操作简便、医疗消耗低,且安全、舒适、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可操作性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共有75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21例(EST+LC组);LC后行EST治疗5例(LC+EST组);LC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经胆道镜取石术49例(LC+LCBDE组)。结果 EST+LC组中的21例患者,有2例因胆总管内结石太大而无法取出,中转为LC+LCBDE治疗。LC+EST组中的5例患者,LC术后均经EST治疗后取净结石。LC+LCBDE组中的49例患者中,有35例行LC+TC-CBDE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一期闭合胆囊管;14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放置T管。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具有微创、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选择性放置双肩猪尾巴内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及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后,把支架管通过导丝将远端置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结果:术后支架管随粪便自行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4(10~18)d,3例术后出现血清淀粉酶短暂性轻微升高。无胆瘘、堵管、提前脱管或支架管滞留胆管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经导丝向胆总管和十二指肠内放置自行脱落的支架管既方便又安全,是有效的胆管引流的方法。放置支架管,胆总管切口原位缝合可减少放置"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在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4年3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通过LC 联合LCBDE 治疗的39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测量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直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扩张组胆总管直径>8 mm, 共280例, 正常直径(5 mm≤胆总管直径≤8 mm)胆总管结石113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胆总管正常直径组结石复发3例, 均通过ERCP取出。扩张组结石复发8例, 7例通过ERCP取出, 1例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正常直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行LC+LCBDE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末端嵌顿性结石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处理胆总管末端嵌顿结石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发现并处理的17例胆总管末端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胆道镜下见结石嵌顿于乳头,且结石较小,胆道镜直视下用纤维胆道镜前端将结石轻轻推入十二指肠;6例结石较大,嵌顿于胆总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联合LCBDE)与内镜乳头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联合LC)治疗老年患者(≥65岁)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0年12月,胆总管直径≥8mm且既往未接受乳头括约肌切开、胆囊切除或胆道手术的11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LC联合LCBDE组47例,先行LC,确认胆总管后行LCBDE,结石取净后胆道镜检查胆道系统以确认有无结石残留;EST联合LC组63例,十二指肠镜确认十二指肠乳头,常规ERCP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行EST,取石后鼻胆管引流2—5d后行LC。对两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单次治疗成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结果2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单次治疗成功率Lc联合LCBDE组显著高于EST联合LC组[87.2%(41/47)vs.68.3%(43/63),z。=5.372,P=0.020]。所有病例随访1—3年,平均2.1年,未出现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B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LC联合LCBDE和EST联合LC都是治疗老年患者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而在减少治疗次数方面,LC联合LCBDE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LCBDE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75例,放置T管引流67例,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患者间,术前指标除性别有所差异外(P=0.028),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结石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一期缝合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放置T管患者(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主要并发症均为胆瘘,其中一期缝合者发生7例(9.3%),T管引流者发生8例(11.9%);比较胆瘘患者与无胆瘘患者间相关因素,未发现术后胆瘘相关风险因素(均P0.05)。结论:L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其效果与放置T管引流相似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胆瘘的相关风险因素还有赖于大样本的数据资料及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以“创伤小、恢复快”的临床优势成为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甚至是一线推荐方案。但LCBDE后是否需引流胆汁及不同胆汁引流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诸多争议,如传统的LCBDE+胆道外引流管(T管)引流适应证的探讨、单纯一期缝合(PDC)是否导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内引流是否优于外引流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取回顾性研究,比较T管、胆道内引流管(双J管)与PDC在LCBDE中的临床应用,并就其相应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2018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63例行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T管组(128例)、双J管组(115例)和PDC组(120例)。比较三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肝功能、胆总管直径、结石直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胆汁漏、胆管狭窄、引流管脱落、残余结石)发生率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组平均手术时间(75.5 min)明显短于T管组(98.5 min)与双J管组(90.5 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内支架引流或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LCBDE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行LCBDE+内支架引流(支架引流组)22例,LCBDE+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46例。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支架引流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短于或少于T管引流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LCBDE+内支架引流和T管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LCBDE+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LCBDE+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经胆道直接注射吲哚菁绿(ICG)行荧光胆管显影,有即刻显影及零肝脏背景荧光的优势,在复杂LC中有更好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行荧光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120例行LC的胆囊结石患...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狭窄的处理方式常用方式有分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但在结石较大或较多时分期内镜下胆总管结石清除率相较腹腔镜手术更低.为了能在较高的胆总管结石清除率下一并处理十二指肠乳头狭窄,且能减少传统胆总管前壁手术创伤以及能够一期缝合胆总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采用LCBDE治疗的58例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及同期58例无糖尿病(非糖尿病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开始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中转开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x 2=3.921,6.940,1.332,1.270,0.342,均P>0.05).两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胆管炎、胆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2=0.438,0.537,0.342,1.036,0.342,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结石残余、胆管狭窄及死亡病例.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术中仔细操作的前提下,行LCBDE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支架引流术(LC+LCBDE+支架)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即EST+LC)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9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LC+LCBDE+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施行的71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缝合39例(缝合组),T管引流32例(引流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开始流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缝合组腹腔引流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引流组(均P<0.05)。两组术后胆瘘、胆管炎、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术后胆管狭窄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在术后引流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比与T管引流更具优势,在合适的适应证下应作为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相比于术中胆道造影,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术中胆管显像更加清晰优势。国外研究已证实ICG荧光影像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关于ICG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却鲜有报道。因此,本文报告笔者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ICG荧光影像技术的初步经验,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采用ICG荧光显像技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中未采用该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60 min,经肘静脉注射2 mL(总剂量5 mg)ICG注射液,术中利用近红外光三维显像胆管。结果 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80例,对照组104。观察组胆道ICG荧光影像系统成功率为93.75%(75/80)。观察组的术中平均胆道识别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5 min vs. 39 min,P<0.05),而两组间其他术中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通气时间、胆汁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lavein-Dindo分级、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13 d vs. 10.35 d,P=0.032)。结论 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中应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实现胆管系统的可视化,可以避免术中因对胆道系统识别不佳而导致的副损伤。这一技术的应用对再次胆道手术安全有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与经胆总管探查(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104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LTCBDE(LTCBDE组)与54例行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LCBDE+一期缝合组比较,LTCBDE组手术时间(91.7 min vs.110.9 min)、术中出血量(15.5 mL vs.17.4 mL)、术后引流量(28.4 mL vs.44.6 mL)、带管时间(7.8 d vs.9.7 d)、住院时间(8.8d vs.10.6d)均明显减少(均P0.05);LT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LCBDE+一期缝合组(2.0%vs.13.0%,P=0.036),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LT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的,且较LCBDE+胆道一期缝合术更符合微创的目的,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均满足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