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晓琼  吴月峰  张芳  范虹  朱童  许夏彬 《浙江医学》2020,42(14):1515-1519
目的观察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57例患者随机分为步行支持带组(20例)、踝足矫形器(AFO)组(19例)和常规治疗组(18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的常规康复治疗,步行支持带组患者联用步行支持带治疗,AFO组患者加用踝足矫形器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只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前、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测试和下肢简化FMA-L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3组患者的足背伸时胫骨前肌平均肌电值(AEMG)值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及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患者的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健、患侧足背伸时胫骨前肌AEMG比值与常规治疗组、AFO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步行支持带组、AFO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步行支持带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同时较AFO可更好地促进胫骨前肌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在步行与单足支撑时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75例CAI患者及40例正常人,对步行及单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指标为足底每个区域的压强峰值、达峰时间、边界时间(time to boundary,TTB)和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偏移速度等系列指标。评估CAI患、健侧差异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存在差异的足底压力指标与患者年龄、性别、侧别、体重指数、Beight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AI患者患、健侧步行时均化峰值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与正常人相比,患侧的第一跖骨(t=2.99,P=0.02)和第二跖骨(t=2.09,P=0.01)、双侧的足跟内侧(患侧t=2.33,P=0.01;健侧t=3.74,P=0.02)和足趾区峰值压力(患侧t=2.23,P=0.01;健侧t=3.28,P=0.02)较小,患侧的第五跖骨区域(t=-3.86,P=0.03)的均化峰值压力较大,且患侧第四跖骨达峰时间较晚(t=3.33,P=0.01)。患侧的内外侧TTB最小值(t=-2.67,P=0.03)、极小值的平均值(t=-3.54,P=0.02)和标准差(t=-2.86,P=0.04)均明显小于健侧,与正常人相比,TTB系列与压力中心系列指标提示患、健侧在内外向和前后向均存在明显的稳定性缺陷(P<0.05)。女性、Beighton评分高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P<0.05)。结论: CAI患者在平地步行时患、健侧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患侧足底COP明显向足外侧偏移。单足支撑时,患侧前后向及双侧的内外向姿势控制稳定性均明显弱于正常人,女性及伴有全身韧带松弛症的CAI患者内外向稳定性缺陷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指禅推法对促进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试验组术后康复应用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步态分析中的步频、患侧支撑相、健患侧支撑相比值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步态分析中的步频、患侧支撑相、健患侧支撑相比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具有效促进后交叉韧带重建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天伟  张红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72-1073
目的 观察站立位重心控制训练治疗对中风后足内翻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将72例中风病伴有足内翻(患侧)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康复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针刺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评分和步行速度、健侧跨步长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肌张力、步行速度和跨步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91、2.82、4.28,P<0.05).结论 站立位重心控制练习能提高中风病足内翻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创伤性足下垂患者进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后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 选取30名接受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的创伤性足下垂成人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以30名同年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足底各分区的峰值压强(peak pressure,PP),触地面积(contact area,CA)和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等指标评估行走状态下术后患者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足在足趾区域的PP,CA和PTI降低,在第五跖骨头、足跟外侧区域的PP,CA和PTI升高.结论 创伤性足下垂畸形患者进行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术后的足底压力尚未恢复正常,前足外侧区域有应力过载风险,临床中还需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来恢复正常的足底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卒中后呈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下肢机器人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头针组予针刺头皮运动区域治疗,下肢机器人组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月后以步态分析仪测定患者站立相双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健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等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0.01),患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0.01),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联合治疗组球长度、椭圆面积、球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长轴、短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结论 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较单纯头针治疗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打印减压鞋垫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高危糖尿病足患者62例,所有患者Wagner分级均0级。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左右足自身对照研究,治疗组穿着3D打印糖尿病足减压鞋垫,对照组穿着普通鞋垫。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对两组患者进行穿鞋垫前后动态足底压力的监测,以及B超检测足底血流变化。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底峰值压强、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orterial systolic flow velocity, PASV)、足溃疡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前患者双足足底各区域峰值压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第2、5跖骨底部、足跟区域及第1趾底主要负重区域峰值压强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足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6.1%和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第1、5跖骨底、足跟内侧PASV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减压鞋垫可均匀分布足底压力,纠正糖尿病高足压患者异常受力情况,降低足溃疡发生率,减少截肢率,保障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预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病的发生提供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背景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绝大部分患者存在步态异常。在临床康复中,对于步态的评估多采用量表及平衡仪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作为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疾病的评估。但国内外对于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指导康复评估和步态训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志愿参与本研究的步态正常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yGait-G6060-5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仪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足底压力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步长、步宽、步速、足角、总触地时长、足底各分区[踇趾(T1区),第二至第五脚趾(T2区),第一跖骨(M1区),第二跖骨(M2区),第三跖骨(M3区),第四跖骨(M4区),第五跖骨(M5区),足底中部(MF区),足后跟内侧(MH区),足后跟外侧(LH区)]压力占比、足底压力Ad值、足底压力中心在横向(身体左右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X偏移)、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床负重练习联合知信行(KAP)理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下床负重练习联合KAP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7、14 d,联合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下床负重练习联合KAP理论护理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可增加患肢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肢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康复组和针灸康复组。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治疗,针灸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西药的基础上集合中医针灸和康复联合治疗,连续治疗3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的平均压力峰值(MF)、平衡参数、偏瘫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BBS)及日常生活能力(MBI)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足底压力峰值、平衡功能、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并且针灸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针灸康复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孙艳  颜秀娟 《西部医学》2014,26(10):1277-1279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前行与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与足部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情况,为临床寻求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率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5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足底压力及压力中心轨迹变化,并对观察组进行足部知识自护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第2~5趾、第2跖骨区的峰值压力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第3跖骨、第1跖骨、足跟内侧这三个区域双足底的压力均增大(P<0.05);与前行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倒走时在第1趾、第2~5趾、第1跖骨、足中部或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等各个区域的双足足底峰值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但在第3跖骨区域倒走时双足压力却较前行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倒走时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在X轴上的位移相比于前行时显著增大(P<0.05),但在Y轴上的位移则明显减小(P<0.05),双足在位移上差异不大;Ⅱ型糖尿病患者问卷总分为(20.64±3.47)分.结论 糖尿病患者前行时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倒走时较前行时足底压力区域分布更为均匀,前足掌压力减轻,缓解了该区疲劳损伤,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知识及自护行为的教育指导,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Varus and valgus wedging are commonly used by podiatric physicians in therapy with custom-made foot orthoses. This study aim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the effects on plantar foot pressure of applying in-shoe forefoot or rearfoot wedging. The plantar foot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23 subjects walking on a treadmill was recorded using a pressure insole system for seven different wedging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3 degrees valgus to 6 degrees varus for the forefoot and from 4 degrees valgus to 8 degrees varus for the rearfoo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creasing varus wedging magnifies peak pressure and maximal loading rate at the medial forefoot and rearfoot, whereas increasing valgus wedging magnifies peak pressure and maximal loading rate at the lateral forefoot and rearfoot. As expected, the location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 shifts medially with varus wedging and laterally with valgus wedging. However, these shifts are less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peak load and maximal loading rate. Timing variables such as interval from initial impact to peak load do not seem to be affected by forefoot or rearfoot wedging. Finally, rearfoot wedging does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pressure variables of the forefoot; similarly, rearfoot pressure remains unaffected by forefoot wedging.  相似文献   

13.
正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动作功能受损的主因之一,影响日常生活功能~([1])。机器人辅助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脑卒中康复疗法,具有重复性、专一性、可定量评价等优点~([2-3])。既往评价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训练效果多采用量表评定,结果较主观,三维步态分析具有数据客观、定量、可信度高等优点~([4])。本研究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比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或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其三维步态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使用踝足矫形器组,每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矫形器组在治疗中站立和行走训练时使用踝足矫形器,每天间断穿戴支具不少于4小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足下垂生物力学特征进行评定。结果:矫形器组患者经4周治疗后,其足下垂生物力学特征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矫形器组的生物力学特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对改善偏瘫患者足下垂具有很好的作用。足底生物力学研究对于指导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的评估具有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o HS  Yan L  Chen LH  Yang C  Zhang SL  Wang YH  Che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25-1827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035例DM患者和1022例正常人均行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分10个区域(足跟,足弓,第一~五跖骨头,第一趾,第二趾,第三~五趾),计算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结果DM患者左右足MPP为(410±122)kPa和(427±128)kPa,正常人为(415±113)kPa和(428±116)kPa,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右足MPP分布前3位均为:第一趾〉第二跖骨〉第三跖骨。不同糖尿病病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有否溃疡史的DM患者M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DM患者左右足MPP高于正常人,前足的压力较正常人升高[左:(352±121)kPaor(338±117)kPa,右:(357±126)kPaor(335±116)kPa],尤以第二、第三跖骨头明显。但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DM患者间M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患者足底压力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布与正常人不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使DM患者足底压力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 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及步态相关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DC组相比,DPN组左足第3、4跖骨的峰值压力降低[(13.15±4.22)N/cm2 vs(11.96±3.94) N/cm2,P <0.05;(10.21±4.22) N/cm2 vs(9.14±3.66) N/cm2,P<0.05],右足第1、2、3跖骨峰值压力降低[(6.02±2.79) N/cm2vs(5.04±2.87) N/cm2,P< 0.05;(9.95±2.69) N/cm2 vs(9.18±2.77) N/cm2,P <0.05;(10.90±3.23)N/cm2vs(9.93±3.09)N/cm2,P<0.05],其余区域峰值压力、总应力、总接触面积、总应力-时间积分、各区域压力-时间积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PN组右足的整足接触阶段[56.8%(50.22%~62.45%) vs 59.5%(54.25%~64.15%),P<0.05]延长,离地阶段[31.25% (25.475% ~ 35.775%)vs 29%(24.95% ~33.65%),P<0.05]缩短,总时间[(858±12)ms vs(900±127)ms,P<0.05]延长,步行速度[(2.58±0.67) km/h vs(2.28±0.66) km/h,P<0.05]减慢.步行速度与多个区域的足底压强呈正相关(P<0.05),支撑相中的整足接触阶段与峰值压力呈负相关(P<0.05),离地阶段与峰值压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未见升高,步行速度减慢,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步行速度及步态进行矫正,使用压力-时间积分指标更能反映足底承受压力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及综合视听觉训练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 and Yahr分级1.5-3级),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 ± 11)岁?每位受试者在综合视听觉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月后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的测定,统计分析其特点及训练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双侧静态足底压力训练前排序为:8区>7区>4区>5区>3区>6区>1区>2区,训练1周后及3月后变化为: 8区>7区>4区>5区>6区>3区>1区>2区,且症状较重侧拇趾部及第5中足骨部压力显著下降,身体重心向后调整,症状较重侧足中心漂移范围显著减小(P < 0.05);动态足底压力测定中,训练前症状较重侧足跟着地期占支撑期0.3%, 训练1周后及3月后分别上升为2.2%和5.8%,即患者步行状态下重心后移,足跟着地期在整个步行周期中所占比例显著提高(P < 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为重心前移且两侧漂移范围大,行走时足跟着地不明显?综合视听觉训练可改善患者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分布,使重心稳定且后移,强化了步行中足跟落地,对于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