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 年龄45~75岁, 按照DR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NPDR)组和增生型DR(PDR)组, 每组45例。根据有无DME将NPDR组和PDR组患者分为DME组51例和非DME组39例。另选取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ysC和CTRP9水平。比较各组CysC和CTRP9表达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DR及DME的独立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和CTRP9对DR及DME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0.74(0.67, 0.83)、1.03(0.85, 1.22)、1.4...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内分泌科及眼科诊断为DR合并DME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10只眼)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所有入选对象均经内分泌科确诊有数年糖尿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在眼科均行中心视力、眼压、直接检眼镜、裂隙灯联合前置镜眼底检查、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均符合DR和DME的临床诊断标准。并按照相关标准对各患者的DR及DME作出详细的分期。分析各病例DR及DME之间的关系。结论 DME在DR的各期均有分布,DME可出现在DR的任一阶段且其严重程度与DR的严重程度不平行。但是此次病例较少且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足以明确两者间的真正关系。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共34例(48眼),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黄斑区局部水肿采用局部光凝,弥漫性水肿采用C形格栅状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um,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20mw,光斑直径100um,曝光时间0.1s,光凝68~189点,光斑反应I-Ⅱ级。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33眼(68.8%),不变者13眼(27.1%),下降者2眼(4.2%)。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15眼(31.3%),部分消退者28眼(58.3%),不变者5眼(10.4%)。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分型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分期、视力损害及血糖控制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标准的DME患者80例(139只眼),回顾性分析患者视力、血糖控制情况和眼底等资料,探讨与DME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80例(139只眼)DME患者中,局限性DME者59只眼,占42.4%,弥漫性DME者80只眼,占57.6%。DME在DR的Ⅰ~Ⅳ期中分别占3.6%、11.5%、36.7%和44.6%。弥漫性DME的视力损害比局限性DME的严重。血糖控制不好者,弥漫性DME的发生率高。结论 DME分型与DR分期、视力损害及血糖控制等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DR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DME发生的比率也随之增加;与局限型DME相比,弥漫型DME患者视力的损害较为严重;血糖控制不好者,发生弥漫性DME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吸氧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英  罗灵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5):429-431
目的观察吸氧是否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方法对6例(12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给予持续经鼻吸氧,4L/分,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停止氧疗后3个月,分别用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和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3个月氧疗后,全部病例12只眼黄斑厚度均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FTH)平均下降37.5%(范围14%~100%),黄斑中心平均厚度(CEN)平均下降42.1%(范围13%~100%),黄斑容积平均下降56.3%(范围36%~100%),(P<0.01)。7只眼视力提高2行,4只眼无变化,1只眼视力下降1行。终止给氧3个月后,6只眼黄斑厚度较补氧3个月后增加。结论吸氧可降低DME黄斑厚度,并可作为治疗DME的一种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病程和全身情况的控制是影响DR进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病程和血液学指标并不能完全解释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许多视网膜局部因子被认为参与了DR发展的基因修饰过程[1].最近有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可能是慢性眼部炎症病理过程中的局部扩增信号[2],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3].因此,我们对一组糖尿病患者的的2个TNF易感基因位点进行了相关多态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4 0例 5 0眼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氩绿激光进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分析视力、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 激光治疗后随访 6~ 30个月 ,5 0眼中 36眼治疗有效 ;76 %患眼的视力稳定 ,视力进步者占 12 % ;6 2 %患眼黄斑水肿明显减少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占 10 % ;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为 12 % ,部分消退者为 5 6 % ,余 14眼 (2 8% )治疗无效。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是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的认识,在世界各地已产生多种分类法。在近10多年来,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威斯康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对大量病例进行了详细观察,成为新分类法的基础。经15个国家32位学者参与,提出了主要依据检眼镜可观察指标的DRP 5期分类法;对DME程度分为有或无2类,如果存在DME,则分为轻、中和重3级。结论:DRP和DME国际临床分类法的建立,将对糖尿病相关性盲的防治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寻找DR预防与治疗的特异性靶点至关重要。脂肪组织不仅是储存能量的组织,也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称为脂肪因子。研究表明,脂肪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肪因子不仅可以直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血管内皮,还能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活性、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间接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经退行性变、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近年来,一些新的脂肪因子在DR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本文就新型脂肪因子在DR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are leading causes of blindnes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cause significant visual morbidity. Ocular imaging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eye disease, and the advent of advanced imaging modalities will be of great value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diabetic eye diseases increase, and the management op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varied and complex. Color fundus photography has established roles in screening for diabetic eye disease, early detection of progression, and monitoring of treatment response.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detects areas of capillary nonperfusion, as well as leakage from both microaneurysms and neovascularization. Recent advances in retinal imaging modalities complement traditional fundus photography and provide invaluable new information for clinicians. Ultra-widefield imaging, which can be used to produce both color fundus photographs and FAs, now allows unprecedented views of the posterior pole. The pathologies that are detec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retina have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the grading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may be o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ripheral ischemia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DM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provides structural detail of the retina, and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features are useful in the monitoring of diabetic eye disease. A relatively recent innovation, OCT angiography, produces images of the fine blood vessels at the macula and optic disc, without the need for contrast agent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the roles of each of these imaging modalities for diabetic ey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于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不同反应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不同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糖尿病黄伴水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发DME的患者27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发DME的患者32例34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雷珠单抗,观察两组患者对该药的不同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分别把患者治疗3、6mo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治疗前的BCVA、CMT作比较,NPD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D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NPDR组和PDR组比较,3、6mo时的BCVR和C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程度影响着糖尿病黄斑水肿对抗VEGF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SF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NPDR患者分为伴CSME(NPDR CSME+)组15例(21眼),不伴CSME(NPDR CSME-)组21例(36眼).比较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SFCT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间性别、眼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NPDR CSME+组SFCT为(328.24±101.92) μm,NPDR CSME-组为(235.31±66.98)μ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00).NPDR患眼CRT与SFCT呈正相关关系(r=0.473,P=0.000).结论 NPDR伴有CSME时,SFCT显著增厚,并且SFCT的增厚与CSM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4例正常对照,采取外周静脉血后用比色法测量血清唾液酸浓度.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方法判断黄斑区水肿程度.结果:糖尿病患者65例中黄斑水肿22例,无黄斑水肿43例,其中1级水肿10例,2级水肿5例,3级水肿7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为96.56±14.29mmol/L,对照组的血清唾液酸浓度为42.44±17.68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糖尿病患者组,无黄斑水肿的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为86.53±13.39mmol/L,有黄斑水肿的患者中血清唾液酸浓度为110.09±18.81 mmol/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唾液酸浓度与黄斑水肿严重程度有显著正相关(r=0.62,P<O.05).结论:血清唾液酸浓度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黄斑水肿时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唾液酸浓度越高,黄斑水肿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刘巨平  胡博杰  程朝晖  李筱荣 《眼科》2013,22(6):378-38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设计 系统综述。研究对象 Medline、EMbase、Cochro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一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侧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方法 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上述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书籍、期刊和会议论文及其参考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来表示。主要指标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率。结果  7项研究纳入分析,其中手术眼579眼,对侧未手术眼574眼作为对照。手术眼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率高于对侧未手术眼(OR=1.47,95%CI:1.09~1.98,P=0.01)。手术眼术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率高于对侧未手术眼(OR=1.89,95%CI:1.05~3.39,P=0.03)。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会加速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且增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但仍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注射1次雷珠单抗并连续接受3次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记录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性.结果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均连续下降,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得到改善,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2 =0.94,P =0.00);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 =0.93,P=0.00;R2 =0.82,P =0.00).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2=0.83,P=0.00).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R2=0.84,P=0.00).结论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病情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与肾功能受损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在眼科会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3例。方法 通过调阅病历获得研究对象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空腹静脉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应用CKD-EPI scr(2009)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eGFR≥90 ml/min/1.73m2为肾功能正常,60~90 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60 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调取患者立体彩色眼底像、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根据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小组”标准诊断DME。比较不同eGFR分级组患者DME的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黄斑水肿与肾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DME的发生率。结果 120例患者被诊断为DME。DME的发生与eGFR分级相关,肾功能正常、肾功能受损和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ME患者的比例分别为8.30%、20.51%和24.63%,显示随肾功能异常者DME患者比例显著增加(χ2=34.252,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肾功能受损、肾功能不全者发生DME的风险分别是肾功能正常者的1.604倍及2.573倍。结论 DME的发生与肾功能受损及其严重程度相关。(眼科,2021, 30: 232-2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05/2017-05抚顺市眼病医院糖尿病眼病专科门诊在社区筛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912例,进行眼底照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等检查,应用我国eGFR课题协作组改良的简化MDRD方程估算eGFR。

结果:选取的9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DME、轻度DME、中度DME、重度DME患者分别为815例、29例、21例、47例,随着DME病情的加重,患者eGFR逐渐降低(F=8.8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是DM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eGFR每下降20.3mL/(min·1.73m2)(1个标准差),发生DME的风险增加1.84倍,肾功能受损及肾功能不全者发生DME的风险是肾功能正常者的1.60及2.46倍。

结论:eGFR为DME发生的危险因素,与DME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中应关注DME患者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联合黄斑区补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PDR患者4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毕球周注射TA 40mg/mL,术后1wk选择有黄斑水肿患者32例,术后2wk行黄斑区补充532nm激光,术后1wk;1,3,6mo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 CMT)、并发症。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28例(88%),视力不变4例(12%),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3,6mo检查BCVA变化不大,与术后1mo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wk CMT明显增厚,术后1mo黄斑水肿均不同程度减轻,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mo CMT变化不大,与术后1mo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球周注射TA与黄斑区补充光凝结合起来治疗PDR患者术后糖尿病黄斑水肿取得了满意持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