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东义 《山西中医》2010,26(10):49-50,53
东汉末年,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方药体系,被称为“众法之祖,群方之宗”,仲景本人也被称为医圣,两千年来受到人们敬仰。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他书中收载的被人称为经方的方药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直是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2.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尘封于敦煌千佛洞已千年有余,举世罕知,直到20世纪初才重见天日,然而一直藏于张姓医生家,研习的人极少。此书源自于《汤液经法》,属正宗经方派系,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现就此书的来源及医学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4.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5.
程保智 《四川中医》2012,(10):24-26
本文选择《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书中载有的"桂枝、地黄"等10味中药,比较了与后世用法的差异,分析、总结了药征,用于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法要》)是著者参阅已佚古书《汤液经法》而成,《伤寒杂病论》中诸多方剂《法要》均有记载。《法要》中记载五脏急症方8首、救误治方5首、救劳损方5首、开窍救卒死方5首,皆在《内经》指导下组方用药;书中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朴素的养生学观点;而运用硝石雄黄散舌下给药法治疗真心痛开创现代舌下黏膜给药法之先河,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以保存古籍精华,丰富中医药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7.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相关论述启发下,探讨了中药五味的五行归属问题。认为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中药五味归属于五行,其配伍关系为叶辛属木、味咸属火、味甘属土、味酸属金、味苦属水。这种配伍关系较传统中医理论中按照推演络绎法进行五味的五行配属,更能反映药味的功效作用,能较好地解释临床用药的一些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研究员考证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多年,曾绘制1幅五行格局组方图,该研究继续王雪苔的研究,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绘制"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并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还可以借此探索亡佚已久的《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
张永文  鞠娟  李芳 《中医药学报》2012,40(1):120-12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了治疗杂病与外感天行的60首方剂,经过考证,认为其中外感天行与张仲景时代的伤寒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剂相同,而《法要》认为杂病的病因在于"精气亏虚,五脏虚损","藏气互乘,虚实杂错"是杂病的基本病机,治疗就应"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这当为《法要》提出的杂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及治疗法则,《法要》隐含着杂病诊治之雏形。  相似文献   

10.
王玺  李培润 《光明中医》2021,36(10):1588-1591
《辅行诀》原藏敦煌藏经洞,1908年法国传教士伯希和到敦煌盗掠经卷,而《辅行诀》幸免于难,被守洞道士王园箓转移他处,1918年被河北省威县张偓南先生以高价购得,后传其子张耸云,耸云又传其子张大昌.该书与《伤寒论》渊源颇深,对其解读一直是国内外中医界一大难题.此文从《辅行诀》辨病用药体系,汤液经法图,该书作者考及伤寒、...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在现今临床上高度重视慢性疑难病、“未病”的治疗,而对急危重症的治疗提及不多,甚至在急诊、急救领域大有阵地不断萎缩趋势。急危重症是指在临床上具有病情急、病势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一类疾病。历代中医名家的成长心路历程,无一不是在处理急危重症的实践经历中磨练砥砺而成。《伤寒论》是一部治疗急危重症的专著,而经方尤为《伤寒论》中治疗急危重症的核心与精华。在临床现状方面,突破现行普遍认为的只有门诊上的慢性疾病、调理类疾病才是中医学的“优势病种”的思维定势,寻找中医在急危重症领域的临床优势切入点,探索《伤寒论》与重症医学的学科交叉,提升经方治疗急危重症能力,建立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学科体系,揭示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临床证据,提升中医学在急危重症领域的贡献度,已成为现今中医临床的强烈呼唤与需求。在关键科学问题方面,经方治疗急危重症的体系涵盖伤寒本质、六经实质、条文内涵与经方剂量等传统核心理论。在未来的学术传承与体系构建上,以临床难题为导向,突破现行传统经典学科体系存在的模式单一,创新能力薄弱,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明确急危重症领域的中医优势病种,倡导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的研究模式,树...  相似文献   

12.
张苑 《天津中医药》2013,30(5):282-283
着重介绍了《补注瘟疫论》中对大头瘟的认识及治疗方药,分析了大头瘟的特点。对大头瘟的病因病机、致病因素、临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介绍了《补注瘟疫论》强调根据发病部位归经用药、治疗大头瘟应从头部区分表里进行治疗、先缓而后急等对于大头瘟治疗三个方面的独到之处。介绍了经典方药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祛疫疠之气,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3.
周博  颜红 《天津中医药》2018,35(7):508-509
《伤寒论》少阴病篇吴茱萸汤证历代伤寒注家认识不同,为历来研究者所困惑。笔者以《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为基础,探讨少阴病病机及少阴病用吴茱萸汤的机制,以示先贤审证用药之妙。  相似文献   

14.
明晰《外台秘要》对心病的认识,揭示当时医家对心病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台秘要》所记载的心病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从心病病种、分类和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外台秘要》成书时期医家已认识到的心病病种至少有11种,且对常见病种认识与现代不尽相同;对具体心病病种多按病因、症状等来分类,对病因病机则认为气血阴阳不足为本,风、寒、痰、热侵袭常加重或引发心病,且与他脏病传变、情志内伤和药食过量亦密切相关。《外台秘要》对心病论述较全面,当时医家对心病研究亦较完善,为心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周博 《天津中医药》2019,36(7):665-667
张仲景在《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挥,认为人体内正气不足乃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无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或是受到外邪侵袭后,由于失治、误治而致正气亏虚,形成正虚邪恋之证等,均应树立顾护正气为本的观念,并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即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实情况以适当地滋阴、扶阳、益气,调动机体正气以抗邪,对后世医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按正常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培养)和加药培养组(脑心浸液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稀释梯度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加药体积分别为体积比为:10-1,10-2,10-3,10-4),应用连续采样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株艰难梭菌((NC-1,NC-2,SH182,和SH186,其中2株为A+B+,2株为A-B+)的体外生长曲线。结果:加药(参苓白术散水煎剂)体积比为:10-1,10-2,10-3,10-4的培养基对艰难梭菌NC-1,以及加药体各为10-1的参苓白术散水煎剂对艰难梭菌NC-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稀释度的加药培养基对4种不同的艰难梭菌均有一定的影响,艰难梭菌最大生长细菌菌落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结论:参苓白术散对AAD病主要致病菌艰难梭菌在体外具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伤寒杂病论》亡血家见于发汗禁忌的条文中而未提及治则治法,文章试从原文、注解及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首创药物升降并用的配伍方法,为后世运用升降并用之法开创了先河。升降并用是方剂药物配伍的特殊形式,通过升浮药与沉降药的共同使用,有效调整脏腑气机,治疗病位或病势上下寒热夹杂等复杂病证,有良好的疗效。文章对《伤寒论》中的方药进行分析,整理出升降并用常用药物配伍形式及其功效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模式设计、构建《伤寒论》知识图谱,梳理古籍文字的逻辑关系并可视化展示,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充分利用潜在价值。方法 首先探讨知识图谱的基础理论与构建技术;其次采用人工标引的方法提取《伤寒论》中语义实体,梳理语义关系,利用Python处理所形成的逻辑数据,并基于Neo4j构建知识图谱,将古籍条文以“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储存和展示。结果 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定义了病证、证候表现、脉象等12种语义类型,形成13种语义关系及其约束规则;数据层从《伤寒论》中共提取3731个节点和5416条连边;构建出具有中医诊疗逻辑的知识图谱,可形成病-证、方-证、方-药等关系网络,实现逻辑推理和智能问答应用。结论 改进了以往中医药知识图谱结构欠缺逻辑的不足,为《伤寒论》服务于中医临床、科研与教学等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即未来中医古籍知识可视化、中医药知识服务智能化以及方药推荐、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是整理研讨津沽中医名家学术特点的医学丛书,该书共四辑,收录了127位津沽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对前两辑中11位医家运用小柴胡汤的特点进行探析,其对小柴胡汤功效的认识具有全面性,以和解枢机为核心,重视驱邪扶正、疏利三焦、疏利经气等多重作用;对主治的运用具有多样性,广泛运用于少阳病、病机属枢机不利或出现少阳经循行部位症状的各类疾病中;对方义的理解具有特色性,重视清泄三焦火热作用,同时兼顾对症治疗与扶正和胃,充分体现出整体观念。以此为例进行探讨,可为探索现代津沽中医名家学术特点及其治疗疾病的优势特色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