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法。比较治疗依从性、不良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脏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按剂量服药、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自我检测与合理饮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关系、独立性、生理、心理及环境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脏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干预用于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患者对疾病治疗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及运动能力提升,避免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术后疾病恢复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魏路宽 《河南医学研究》2024,(11):2076-2080
目的 探讨eCASH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定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的患者则接受eCASH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估eCASH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镇静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前,两组患者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LVEF则高于对照组,同时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提升(P<0.05)。结论 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eCASH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促进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3.
谢静  杨和平  蒋丹丹 《中外医疗》2024,(1):155-158+18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干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 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62.18±5.39)分、(57.03±5.78)分、(62.31±5.39)分、(59.85±6.26)分、(58.37±6.20)分、(63.19±5.40)分、(56.94±6.22)分、(63.26±4.8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8、5.618、5.030、6.107、6.685、4.942、3.528、6.677,P均<0.05)。出院当日,观察组患者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平均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康复护理有助于优化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干预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46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给予个性化干预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指导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得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出院后采取干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增进患者健康知识,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术后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刘丽华 《四川医学》2013,(9):1501-1503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0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后给予系统的延续护理服务,分别于出院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抗凝相关知识、抗凝药物服用的依从性调查.结果 出院后3、6个月试验组抗凝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延续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零缺陷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零缺陷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缺陷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于术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正常后即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干预;对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监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0d心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第20天心功能和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术后监护时间较对照组少7d.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15.7%。结论:早期干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大大地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520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520例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心功能维护、术后护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护理方法.结果 520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并发症的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ICU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ICU期间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ICU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ICU相关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吴蕾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90-359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速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俸献珠 《中外医疗》2009,28(1):137-138
心脏瓣膜置换术目前已成为心脏瓣膜严重增厚、畸形及活动受限等严重病变的最佳治疗手段。由于我国的经济和就医条件所限,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病史长、病情重,巨大心脏发生比例高,术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组2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观察护理。结果:6例发生心律失常,其中1例死于心跳骤停;4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发生心包填塞;1例发生肾功衰术后3天死亡。结论:重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护理体系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护理体系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护理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的差异。结果:120例患者中均没有死亡病例。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明显少于对照组36.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花费3个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术后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管理护理体系不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护合作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合作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评分、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简明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等HA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护理依从性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护理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提高医护依从性和生命质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过程中INR的合理范围。方法 采用钙凝血活酶对口服抗凝药患者血浆用凝固法测定,报告INR值,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 4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INR范围在(2.08+0.34),女性患者的PT检测INR允许范围要比男性患者小。结论 很多实验室对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安全范围作了广泛的探讨,但结果差异较大。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中心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护理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等CD-RISC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