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挖掘并分析含氮双膦酸盐(N-BPs)类药物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综合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品主要怀疑药品为N-BPs的ADE报告进行分析并挖掘风险信号。结果 研究共获得N-BPs相关报告55 604份,ADE 773 235例,生成有效信号2534个,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患病人群以女性(76.28%)、45岁以上中老年(75.82%)为主;研究发现大量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其中例数较多或结局较严重的ADE包括椎间盘病变、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恶性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结论 N-BPs相关ADE多,结局严重,累及器官系统较广,新的ADE的发现可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不良事件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挖掘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信号,以期优化患者治疗方案,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FAERS提取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静脉铁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 利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良事件(ADE)报告系统(FAERS),获取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5种静脉铁剂(纳米氧化铁、羧基麦芽糖铁、异麦芽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蔗糖铁)的ADE报告数据(异麦芽糖铁为2020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2季度共6个季度的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包括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及分析。结果 共得6 111份以5种静脉铁剂为首要怀疑药品的ADE报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共得479个有效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除异麦芽糖铁(3个)与右旋糖酐铁(21个)有效信号过少外,其余3种静脉铁剂ADE共累及26个不同的器官/系统。结论 临床应用静脉铁剂,应特别注意对全身性疾病的监测,各个静脉铁剂累及器官/系统有所不同,对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首选引发ADE最少的纳米氧化铁进行治疗,但要注意监测其过敏反应;对于具有慢性基础疾病、代谢性碱中毒等易出现低磷酸血症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羧基麦芽糖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进行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取2015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共26个季度的与AIs相关的ADE报告,数据规范化后,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对ADE报告进行数据筛选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AIs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16501份,筛选后得到ADE信号1150个(依西美坦209个,来曲唑377个,阿那曲唑564个),累及23个系统,主要涉及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报告数前50位的ADE中未在说明书中出现的信号有47个(依西美坦15个,来曲唑11个,阿那曲唑21个),新信号主要集中在血液、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结论 本研究挖掘出的常见ADE信号和其累及系统与说明书一致,但3种AIs的ADE具有差异性且发现新信号,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林  张佳颖  陈力  龙恩武 《中国药房》2021,(15):1874-1879
目的:挖掘托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共22个季度的托珠单抗相关ADE报告数据,经数据标准化后,采用比例失衡法进行ADE信号挖掘.结果:共提取以托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63718份,涉及患者26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和分析他汀类药物血糖相关不良反应事件(ADE)信号,为心血管疾病伴有糖尿病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他汀类药物与血糖相关ADE,提取时间为药物上市时间至2022年3月,分析和评价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血糖相关ADE的影响,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进行血糖相关ADE信号检测。结果 对性别和年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6种他汀类药物均表现为女性分布较男性多;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年龄分布多在18~64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年龄多分布于65~85岁;信号检测结果提示,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在洛伐他汀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糖耐量受损在阿托伐他汀、瑞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空腹血糖受损在阿托伐他汀、瑞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葡萄糖尿存在在阿托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血糖波动在辛伐他汀中生成一个可疑信号。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的他汀类药物在血糖相关ADE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脂溶性药物的信号强度较水溶性药物高。  相似文献   

7.
刘迅  陈力  陈乾  肖潇  余瑛 《中国药业》2023,(11):102-107
目的 促进福沙匹坦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法中报告比值比(ROR)法、比例报告比(PRR)法和综合标准(MCA)法分析福沙匹坦可疑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6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共22个季度的福沙匹坦相关ADE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提取以福沙匹坦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584份,首选语共1 992个,涉及548例患者。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主要集中于50~<70岁,占48.54%;医师、药师、消费者为主要上报人群,分别占65.15%,14.42%,10.40%。共得到ADE信号88个,其中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的有71个,发生频次最高的ADE为恶心、发热、呼吸困难,相关性(信号强度)较高的ADE为反射性食管炎、呃逆、静脉炎;涉及17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与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分别占22.86%,15.67%,13.61%,13.30%。结论 临床应用福沙匹坦时应高度关注药物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原发疾病及复杂的合并用药,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数据库阿培利西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临床乳腺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对FAERS数据库2019年第2季度—2021年第3季度的阿培利西数据进行不良反应信号挖掘和分析。结果:共收集阿培利西的不良事件报告11 427份,包含相关不良信号166个,从中整理出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事件报告共1 287份,包含20个皮肤相关不良反应信号。报告以女性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40岁以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日剂量不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疗程可能是其危险因素(P<0.05)。结论:阿培利西可能引起多种皮肤反应如皮疹、剥脱性皮炎、脱发等,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尽早识别,以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胺碘酮相关呼吸系统不良事件(ADE)进行信号挖掘,为临床安全应用胺碘酮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6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胺碘酮相关呼吸系统ADE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分类。结果 获得与胺碘酮有关的ADE报告39 166份,其中胺碘酮相关呼吸系统ADE报告6 903份,有信号的首选语(PT)共71个,可分为8个高位组语(HLGT),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这一HLGT信号数25个,ADE报告3 199份,占比最多。报告数前5位的PT依次是呼吸困难、肺纤维化、咳嗽、肺毒性、间质性肺疾病;信号强度前5位的PT依次为肺毒性、肺纤维化、纵膈出血、机化性肺炎、膈肌瘫痪。死亡事件占比前3位的PT依次是呼吸衰竭、哮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品说明书中未收录的PT有29个,其中纵隔出血、膈肌瘫痪、纵膈血肿等胸部疾病虽发生频次不高,但与胺碘酮的关联性较强。结论 需重视胺碘酮相关呼吸系统ADE的风险,尤其是肺毒性和急性呼吸道疾病,重点关注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ADE),为临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从2004年至2022年第1季度的ADE报告,使用Open Vigil 2.1数据平台,对65岁以上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ADE进行预处理。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ADE进行挖掘与分析,获得发生频次及信号强度前10位的ADE,并分析前10位的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以万古霉素为首要怀疑药品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ADE报告共2221份,检测到ADE信号2194个,其中445个属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按照发生频次排序,ADE分别为药物超敏反应(313例)、急性肾损伤(301例)及发热(296例)等。按照信号强度排序,ADE分别为禽流感(ROR=4312.79)、细菌性心包炎(ROR=2985.78)及假丝酵母菌脑膜炎(ROR=1658.77)。联合用药中,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1例,庆大霉素119例及美罗培南112例。结论 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警惕肾毒性、超敏反应及谷浓度,同时应注意联合用药对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挖掘特立帕肽、阿巴洛肽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及合理选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特立帕肽2004年第1季度-2021年第3季度、阿巴洛肽自2017年上市至2021年第3季度的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 ratio,PRR)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两药相关ADE报告并统计报告人群的性别、年龄、严重ADE等基本信息。结果 排除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手术及医疗操作,以及产品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与药物无关的信号后,得到特立帕肽相关的ADE报告有88 474例,有效信号为600个,信号涉及22个系统器官;阿巴洛肽相关的ADE报告有12 286例,有效信号为137个,累及系统器官17个。按发生频次排序,2种药物发生最多的ADE分别是头晕(4 896例)和头痛(1 485例);按信号强度排序,特立帕肽报告的尿氨基端肽升高(ROR:135.867)和阿巴洛肽报告的血清I型原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肽降低(ROR:881.625)居于首位,说明书中均未提及。两药ADE信号均集中于各类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结论 特立帕肽与阿巴洛肽上市以来的应用总体较为安全,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较为轻微,但治疗期间仍需特别注意罕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定期检测血钙、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提防骨骼系统A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促进巴瑞替尼的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第2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巴瑞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得到ADR报告总数15480927份,其中首要怀疑药物为巴瑞替尼的报告数4173份.共挖掘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和分析利奥西呱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0月1日 ~ 2022年12月31日的原始数据导入SAS 9.4软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以及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利奥西呱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挖掘,分层分析考察不同性别、年龄和体重的人群服用利奥西呱发生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以利奥西呱为主要可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共计10 528份,不良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为183 d。共挖掘出305个不良事件信号,涉及20个系统和器官分类,发生频次较高的不良事件信号与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说明书未记载的不良事件包括肠道梗阻、食管炎、反应迟缓、听觉障碍等。女性患者出现头痛、心悸和颌骨疼痛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患者发生咯血的概率显著高于女性。18 ~ 64岁的患者发生头痛、心悸、颌骨疼痛和咯血概率显著高于64岁以上患者,而后者出现外周水肿(肿胀)、舒张压降低和贫血的概率显著增加。结论:临床使用利奥西呱时,应关注性别和年龄对不良事件的影响,以及说明书未载入的不良事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吴斌  徐珽 《中国药房》2021,(5):595-601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液体治疗常用的7类药品(普通林格液、乳酸林格液、醋酸林格液、羟乙基淀粉、琥珀酰明胶、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液体治疗药品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数据库中下载2004年第1季度-2019年第4季度共64个季度的相关数据,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3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对3种BTK抑制剂2004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的不良事件上报数据进行检索。结果 FDA收到的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不良事件各为49 006,2 056,246份。采用比例失衡法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不良事件信号共计769个,主要集中于感染及侵染类、血液及淋巴系统、心脏器官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血管与淋巴管类等,也挖掘到一些新的不良事件,如败血症、肺出血、指甲疾病、脆甲症、味觉障碍等。伊布替尼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最多,三者各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相关性有所区别。结论 利用OpenFDA数据库对3种BTK抑制剂多维度挖掘分析,提示临床医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警惕药物不良事件风险,及时对症处理,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选择接种疫苗提供安全性参考。方法: 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2016-2019年共4年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筛选出符合阈值的信号,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PT)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 使用ROR法和PRR法均得到282个信号,相关报告数12 491例,涉及24个SOC,PT报告数与信号数对应的SOC构成比居前3位的均为: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将符合阈值的PT按信号数与信号强度降序排列,分别筛选出排在前50位的PT,共得到84个PT信号,其中34个有信号的不良反应未在HPV九价疫苗说明书中提及,主要为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眼器官疾病、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结论: HPV九价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针对挖掘出的新信号临床应引起重视,其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那雄胺致后非那雄胺综合征(post-finasteride syndrome,PFS)的风险,为非那雄胺的临床合理用药及安全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与非那雄胺相关的所有数据进行研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对非那雄胺引起PFS风险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剂量、年龄及诊断做进一步分析。同时探讨不同剂量非那雄胺对PFS事件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存在非那雄胺与PFS相关的风险信号(ROR 18.69;95%CI 17.05~20.49)。非那雄胺1 mg剂量组性功能障碍风险信号强度明显较其他组高(ROR 889.61;95%CI 746.94~1 059.52)。诊断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组性功能障碍风险信号强度明显较其他组高(ROR 729.58;95%CI 629.09~846.14)。18~44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PFS事件。不同非那雄胺剂量造成PFS事件结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S事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依次为残疾率(19.07%)、住院率(14.53%)、死亡率(7.07%)。结论 非那雄胺可诱发PFS,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公众及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及判别非那雄胺引起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白介素17A抑制剂相关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不良事件的情况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以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和布罗利尤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不良事件为IBD、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ed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ed odds ratio,PRR)对信号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IBD相关报告2 578份,其中司库奇尤单抗2 286份(88%),依奇珠单抗289份(11%),布罗利尤单抗3份(1%),涉及银屑病患者810例。3种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2.47%,33.11%和33.33%,均以“住院/住院时间延长”为主。司库奇尤单抗[ROR=4.123,95%CI(3.564,4.769),PRR=4.116,95%CI(3.559,4.759)]和依奇珠单抗[ROR=5.503,95%CI(4.127,7.336),PRR=5.448,95%CI(4.12,7.31)]均以未区分CD或UC的IBD信号最强,布罗利尤单抗没有检测到相关信号。结论 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均有导致IBD的风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可能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使用时应注意评估,尤其对IBD高风险人群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FAERS对胺碘酮相关失明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进行信号挖掘,探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特点以及胺碘酮与相关失明ADE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FAERS 2016年第1季度-2021年第4季度共24个季度的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和综合标准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规范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 获得胺碘酮报告数39 166个,胺碘酮相关失明ADE报告503个,其中失明、单侧盲、黑朦、一过性黑朦4个首选语运用2种方法均提示生成可疑信号。在503份患者报告中,男性所占比例(64.41%)高于女性(31.22%),在已知年龄的患者中,年龄主要集中在 ≥ 65岁(6.16%)。报告人员以律师和消费者为主90.46%,医务人员占比较低;除给药途径未知的患者,其余所有患者给药途径为口服(66.80%)。胺碘酮相关失明ADE的中位发病时间为692 d(四分位间距422.5~1 045.75 d);占比最高的患者结局为其他严重的医疗事件,报告病例279例(55.47%),患者结局为死亡的报告病例73例(14.51%),居第3位。结论 需重视胺碘酮的失明风险,重点关注男性、>65岁老人、给药途径为口服的患者,加强用药前的眼科评估及用药中、用药后的眼部监测,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防止相关失明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四价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接种流感疫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对美国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 2013年至2018年的疫苗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ROR法共得到222个信号,取信号较强的前50个不良反应信号,其中47个未在四价流感疫苗说明书中出现。结论四价流感疫苗的不良反应信号发生频次较高的集中在全身性损害,相关性较高的集中在肌肉与骨骼肌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尤其是颜面部外周神经损伤等。临床接种疫苗后,应及时关注接种者的面部外周神经损伤和肌肉骨骼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