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兴  杨丹  马青云  李宁  程忠泉  周俊 《中草药》2011,42(6):1061-1065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香青兰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RA型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以及反相硅胶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香青兰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sy ringaresinol4OβD monoglucoside,Ⅰ),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4′O bisβD glucoside,Ⅱ),山柰酚3OβD(6″O对羟基桂皮酰)半乳吡喃糖苷[kaempferol3OβD(6″O p coumaroyl)galacto pyranoside,Ⅲ],2″对羟基肉桂酰氧基黄芪苷(2″p coumarylastraga lin,Ⅳ),takakin8OβD葡萄吡喃糖苷(takakin8OβD glu copyranoside,Ⅴ),β胡萝苷(βdauc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红鱼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蓝鸣生  马健雄  谭昌恒  韦松  陈路  朱大元 《中草药》2011,42(9):1712-1714
目的研究广西民间草药红鱼眼Phyllanthus reticulat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4-二-O-甲基鞣花酸(2)、4,4′-二-O-甲基鞣花酸(3)、3-O-甲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4)、橙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基-(6→1)]-β-D-吡喃葡萄糖苷(5)、无羁萜(6)、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3,3′-二-O-甲基鞣花酸(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翻白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苷(1)、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2)、3-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4)、甲基熊果苷(5)、(+)-南烛木树脂酚-3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6)、(-)-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2 α-O-β-D-吡喃葡萄糖苷(8)、(-)-异落叶松树脂酚-6-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甲氧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0)、(+)-3-oxo-α-ionyl-O-β-D-glucopyranoside( 11)、roseoside( 12).结论 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东紫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东紫苏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穗花杉双酮(Ⅰ)、β-胡萝卜苷(Ⅱ)、迷迭香酸(Ⅲ)、2羟甲基-5-甲氧基苯基-O-β-D-喃葡萄糖苷(Ⅳ)、2-羟甲基-5-甲氧基苯基-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结论 化台物Ⅴ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东紫苏素A(bodinierine A),Ⅱ、Ⅲ和Ⅳ为首次从香薷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7.
一点红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小华  赵超  龚小见  周欣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891-1893
目的研究一点红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分别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1),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4),橙酰胺乙酸酯(5),喘宁酰胺(6),木栓酮(7),豆甾醇(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2,5~7,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杨美珍  王晓琴  李超 《中草药》2014,45(17):2447-2452
目的研究列当科药用植物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硅胶、MCI、SephadexLH-20等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弯管列当全草70%乙醇提取物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8个为苯乙醇苷类:阿克苷(1)、campneoside II(2)、crenatoside(3)、campneoside I(4)、isocrenatoside(5)、异阿克苷(6)、leucosceptoside A(7)和肉苁蓉苷F(8);3个为木脂素类: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9)、连翘脂素-4′-O-β-D-葡萄糖苷(10)和isoeucommin A(11);1个为甾醇类: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列当科植物中分离得到;4、7、9~12为首次从列当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4、6~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李国玉  徐娜  刘晓燕  武震  吕邵娃  匡海学 《中草药》2015,46(10):1431-1436
目的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HN-saponin H(3)、ciwujianosides A_1(4)、glycoside L-K_1(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ticin F(7)、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刺囊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leonticinA(9)、莫诺苷(10)。结论化合物10是环烯醚萜类,其余化合物为皂苷类;化合物1、10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反相HPLC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还阳参Crepis crocea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还阳参酯素Ⅰ(1)、8β-(2-羟基-2-甲基-3-氧代丁酮酰氧基)糖美菊素(2)、tectoroside(3)、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4)、大波斯菊苷(5)、七叶内酯(6)、原儿茶醛(7)、反式-4-羟基肉桂酸(8)、咖啡酸(9)、2-羟基-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10)、2-羟基-3(4-羟基苯基)丙酸乙酯(11)和顺式-3,4-二羟基-β-紫罗兰酮(12)。还阳参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12个化合物以愈创木烷内酯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还阳参酯素Ⅰ(1)。除化合物 4,9 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树军  马耀玲  王金兰  李军  赵明  白丽明 《中草药》2019,50(8):1906-1914
目的研究艾蒿Artemisia argy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艾蒿中分离得到3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1)、半齿泽兰素(2)、对羟基苯乙酮(3)、覆盆子酮(4)、姜酮(5)、7-羟基香豆素(6)、对羟基苯甲酸(7)、脱氢去乙酰氧母菊素(8)、3α-羟基-1(10),4,11(13)-吉马三烯-12,6α-内酯(9)、棕矢车菊素(10)、7-羟基松油醇(11)、顺-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2)、反-2,8-二羟基-对薄荷-1(7)-烯(13)、艾黄素(14)、东莨菪内酯(15)、艾蒿内酯C(16)、去乙酰母菊酮素(17)、1-表-4,5-二氢灰蒿素C(18)、11,13-脱氢去乙酰母菊酮素(19)、1,9-壬二酸(20)、3-methoxy-tanapartholide(21)、红花菜豆酸(22)、断愈创木酸(23)、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4)、1,7-庚二酸(25)、10-epi-ajafinin(26)、3-epi-iso-seco-tanapartholide(27)、austroyunnane C(28)、刘寄奴内酯(29)、川芎内酯A(30)、seco-tanapartholide B(31)、3-dehydroxy-iso-seco-tanapartholide(32)、3α-hydroxyreynosin(33)、二氢红花菜豆酸(34)。结论化合物4、22、25、30、33、34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8、11~13、21、23、24、26~28为首次从艾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花败酱草Patrina scabiosa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花败酱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7-(1′-二十一碳酰氧基-3′-羟基-2′-丙氧基)香豆素(1)、齐墩果酸(2)、熊果酸(3)、棕榈酸(4)、月桂酸(5)、α-生育醌(6)、山楂酸(7)、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8)、2,6-二甲氧基苯醌(9)、3β-乙酰氧基-12-烯-28-熊果酸(10)、α-生育螺环B(11)、22E-3β-羟基-5α,6α-环氧麦角甾-22-烯-7-酮(12)、2α-羟基熊果酸(13)、亚油酸(14)、β-谷甾醇棕榈酸酯(15)、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6)、橄榄树脂素(17)、常春藤皂苷元(1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花败酱内酯。化合物6、8、9、11、12、16、1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董雪云  文波  沈云亨 《中草药》2014,45(15):2148-2152
目的对宽叶兔儿风Ainsliaea latifolia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宽叶兔儿风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蒲公英萜醇乙酸酯(2)、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e(3)、careborin(4)、cis-careborin(5)、3α-E-feruloyltaraxerol(6)、3α-Z-feruloyltaraxerol(7)、3-oxo-11α-methoxyolean-12-ene(8)、diaspanolide A(9)、diaspanolide B(10)、ainsliaolide A(11)、豆甾醇(12)、β-谷甾醇(13)。结论13个化合物中包括8个三萜类化合物(1~8),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9~11),2个甾体类化合物(12~13)。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半日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树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法对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运用波谱法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尔多斯半日花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stigmast-4-en-3-one(2)、阿魏酸丁酯(3)、苯甲酸二丁酯(4)、苯甲酸(5)、咖啡酸(6)、阿魏酸(7)、表儿茶素(8)、儿茶素(9)、表没食子儿茶素(10)、没食子儿茶素(11)和没食子儿茶素-(4α,8)-表没食子儿茶素(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8~1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王勇  陈硕  卢端萍  张丽蓉 《中草药》2017,48(13):2619-2624
目的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树脂、ODS C18、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金线莲全草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ξ)-24-异丙烯基-22-脱氢胆甾醇(1)、anoectosterol(2)、豆甾醇(3)、β-谷甾醇(4)、赫尔西酚(5)、moscatin(6)、5,3′-二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7)、亚油酸(8)、8,9-环氧-1,11,14-三烯(9)、香草乙酮(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乙酮(12)、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醇-3-O-β-D-芸香糖苷(13)、异鼠李素-3-O-刺槐双糖苷(14)、β-腺苷(15)、异鼠李素-3-O-β-龙胆双糖苷(16)、loroglossin(17)、corchoinoside C(18)、对羟基苯甲醇(19)。结论化合物1、16、19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得到,化合物5~7、10、12为首次从开唇兰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9、15、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7.
李宛霏  邹娟  李继新  张敬杰  潘炉台 《中草药》2016,47(8):1278-1281
目的研究岩凤尾蕨Pteris deltodon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岩凤尾蕨全草95%乙醇提取部位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过氧麦角甾醇(2)、2β,15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16-烯(3)、3β,25-二羟基-环阿尔廷-23-烯(4)、3β,24-二羟基-环阿尔廷-25-烯(5)、大黄素(6)、1,7-二羟基酮(7)、熊果酸(8)、麦角甾醇(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凤尾蕨属植物分离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  相似文献   

18.
陈柳生  梁晓欣  蔡自由  李利花 《中草药》2014,45(13):1829-1833
目的 研究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干燥细嫩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柽柳干燥细嫩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1)、柽柳素-3-O-α-L-鼠李糖苷(2)、芦丁(3)、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槲皮素-7,3’,4’-三甲醚(5)、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苷(6)、芹菜素(7)、鼠李柠檬素(8)、山柰酚(9)、槲皮素(10)、柽柳素(11)、白桦脂酸(12)、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3)、β-香树脂醇乙酸酯(14)、12-齐墩果烯-2α,3β,23-三醇(15)。结论 化合物17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柽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王乐  王淑慧  王琪琪  王喻淇  屠鹏飞 《中草药》2024,55(7):2131-2141
目的 研究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圆二色谱等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的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研究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新疆紫草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6-异丙基-2,3-二氢-1H-茚-4-基)乙-1-酮(1)、(Z)-2-(2-(2,5-二羟基苯基)-2-氧亚乙基)-6-甲基庚-5-烯酸乙酯(2)、2-(2Z)-(3-羟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基)-1,4-苯二醇(3)、新藏紫草酚(4)、(+)-(R)-脱氧碘化叶黄素(5)、3-(4-甲基-3-戊烯-1-基)-6-羟基-9-甲氧基-2H-1-苯并氧杂环庚烯-5-酮(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乙酰香草酮(9)、2-羟基-4-甲氧基肉桂醛(10)、guttaquinol B(11)、岩大戟内酯E(12)、3-乙酰氧基齐墩果酸(13)、羟基何帕酮(14)、β-谷甾醇(15)、豆甾-4-烯-3,6-二酮(16)...  相似文献   

20.
叶江海  邓锐  邹娟  赵臣亮  张敬杰 《中草药》2019,50(13):3024-3028
目的研究柄叶香茶菜Rabdosiaphyllopod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柄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1,1′-biindenyliden(1)、β,β-carotene(2)、大根香叶烯B(3)、2α,3α,24-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阿魏酸二十六烷酯(5)、过氧化麦角甾醇(6)、熊果酸(7)、α-香树脂酸乙酸酯(8)、obtusalin(9)、桦木酸(10)、2α,3α,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11)、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12)、2α-羟基乌苏酸(13)、叶黄素(14)。结论 14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6、9、14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