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基于Caprini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水平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aprini量表风险评分结果、下肢DVT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1 d的Caprini量表风险评分均高于术前1 d(P0.01),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基于Caprini模型的风险评估及分级护理措施,能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438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风险评估护理,观察组实施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2周后,两组下肢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下积液、皮下淤血、皮肤硬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能够更为准确和全面地评估患者,为分级护理和精准预防奠定良好基础,能更为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患肢疼痛、肿胀程度、DVT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DVT,对照组出现3例肌间静脉血栓。2组术后的疼痛、肿胀程度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效应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运用Caprini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程度合理实施护理,可有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齐鲁护理杂志》2019,(22)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住院行骨科手术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手术常规护理及LEDVT预防护理措施;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行骨科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利用Autar量表对患者进行LEDVT风险评估,依据分级结果给予程序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肿胀、下肢皮肤变色及LE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流速及平均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utar量表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骨科术后卧床患者发生LEDVT进行风险分级,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有效降低LEDVT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究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对泌尿系统肿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肿瘤根治术手术治疗的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月—2018年4月入组的282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2018年10月入组的289例病人设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血栓预防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以术后1周双下肢多普勒超声(B超)结果为DVT发生的诊断标准.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571例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下肢DVT共发生3例,发生率为0.53%,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0.71%,干预组发生率为0.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B超报告的血流缓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Caprini得分、手术类型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1周内血流缓慢发生的影响因素.3例发生DVT的病人术前Caprini均分为5分(2例高危、1例极高危),术后Caprini等级均为极高危,该模型不能区分出拟手术的泌尿外科肿瘤病人中发生DVT的高风险人群.术中出血量、术后低分子肝素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率低.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模型的分级护理干预无法改善DVT的发生,但可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术中出血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术前Caprini得分是泌尿系统肿瘤病人术后血流缓慢发生的预测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在围术期护理中关注该类病人,预防DVT的发生.Caprini量表在肿瘤病人中的高危临界值需进一步分层. 相似文献
9.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性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总结了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整体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患肢的护理以及基础护理3个方面,认为在预防和治疗中对病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能充分发挥护理在配合治疗中的基本作用,并能最大限度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68例于我院进行骨科大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及家属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及血液流变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6.1%和15.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8d全血黏度低比分别为8.34mPa·s±1.19mPa·s和10.26mPa·s±1.28mPa·s,全血黏度高比分别为3.48mPa·s±0.76mPa·s和4.26mPa·s±1.01mPa·s,血浆黏度比1.38±0.11和1.54±0.10,红细胞压积38.05%±2.94%和40.68%±3.3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提升护理质量,且可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3.
罗国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5):1243-1244
作者首先分析了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病机理,然后就骨科病人DVT发病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就骨科病人术后DVT的预防给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utar DVT量表在预防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以2016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骨科术后病人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措施,以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7例骨科术后病人为观察组,依据Autar DVT量表进行风险评估并依据DVT风险级别(无、低危、中危和高危)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于术后第4天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检测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4天DVT发生率为9.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χ~2=5.832,P=0.016);观察组病人不同DVT风险等级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0,P=0.031)。[结论]Autar DVT量表对骨科术后病人发生DVT风险具有准确的预测性,依据Autar DVT量表推荐的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妇科围术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12月31日6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20年1月1日~3月31日收治的6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发生率、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VTE预防措施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轻妇科围术期患者下肢肿胀情况,提高患者VTE预防措施知晓率,降低VT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血栓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本院骨科进行手术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骨科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术后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的下肢深血栓发生率、术后 D-二聚体水平和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的护理服务能降低下肢深血栓发生率和术后 D-二聚体水平,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62例骨科术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方法及常规护理等相似情况下,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否有差别。 结果 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Autar量表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风险进行分级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术前24h、术后24h、术后1周对192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Autar量表进行评估,针对不同风险进行干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中危组61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高危组58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4%;术后1周高危组46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结论使用Autar量表筛查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高危人群并实施针对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的预后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12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DVT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发生DVT 9例(14.06%),研究组发生DVT 1例(1.56%);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社会信仰及生活质量总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明显降低了老年患者骨科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了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