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该疾病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主要目的不仅是缓解症状,最重要的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现就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 (VA)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中十分常见 ,且可能是以后出现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前兆。我们采用即时心电图及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技术来获得 CHF时 VA的发生情况 ,以探讨 CHF时VA的临床影响因素。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30例 CHF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6~76岁 ,平均 (5 2± 11)岁。基本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 10例 ,冠心病 9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5例 ,按 NYHA心功能分级为 ~ 级。1.2 观测项目1.2 .1 记录每例患者即时心电图及 Holter。1.2 .2 同… 相似文献
3.
原滨莉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3):2531-253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应用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连服一周,然后改为0.2g每日2次连服一周,以后以每日0.1—0.2g,每日1次维持治疗,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心功能改善为Ⅰ级,心律失常得到纠正。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良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地高辛、卡托普利、速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mg,2次/d,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电解质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加用螺内酯的治疗组在电解质平衡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室性早搏在治疗后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6.
沈美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7-8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心功能评价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0.32%,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显效率为19.35%,总有效率为70.9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加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状态情况。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6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增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7,8(12):39-4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4例,给予口服胺碘酮8周,观察治疗后心电参数变化、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校正QT间期(QTc)显著延长(411±42 vs 498±65 ms,P<0.01);心率(96.6±13.3 vs 68.4±9.5 bpm,P<0.01)、QT离散度(66.1±11.3 vs 42.4±10.1 ms,P<0.001)、24 h室性早搏数(16 300±3 100 vs 1 130±110,P<0.001)、24 h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数(137±24 vs 0,P<0.001)均显著减少;治疗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显效41例(64.1%),有效11例(17.2%),总有效率为81.3%。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9.
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合并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我们以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CHF)合并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VA)32例,并与常规治疗对照,观察VA及心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3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F合并无症状性VA患者62例,基本 相似文献
10.
11.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点,长期的病程中的营养不良或暴露于具有某种危险因素的饮食模式,都会加重心力衰竭的病情甚至导致恶病质的发生。本文结合当前文献,综述饮食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对饮食影响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能量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等过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针对基础疾病及心衰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0%,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本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卡维地洛是一种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 ,可完全阻滞α1、β1和 β2 受体 ,它能显著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卡维地洛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时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超声测定左心室 Tei指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时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10 5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 (5 5例 )和对照组 (5 0例 ) ,治疗前和治疗后 3个月、 6个月时分别用超声测量左心室 Tei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等指标。结果 治疗 3个月、 6个月时 ,两组 Tei指数、 L VEF、 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1) ,螺内酯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P<0 .0 1)。结论 应用 Tei指数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价简便、可行 ,心力衰竭患者螺内酯治疗后左心功能改善 ,Tei指数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及胺碘酮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冲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心功能疗效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0%比80.00%、95.00%比75.00%,均P〈O.05)。结论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冲剂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诊断应具备三个条件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或仅轻度损害的收缩功能 ;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性扩张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治疗应注重原发病的治疗 ,β 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均可应用 ,在合并收缩功能不全或合并房颤时才使用洋地黄。应用利尿剂可降低肺静脉压 ,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容量敏感的 ,过量利尿可导致心输出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或评价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90例心脏病伴轻中度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原则分为3组: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卡托普利组,在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基础上,美托洛尔、卡托普利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在8个月内检查超声心动图3次,以评价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结果治疗后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有减少,但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与美托洛尔组、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组有24例(80%)耐受目标剂量,其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美托洛尔组、单独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血象、电解质和糖代谢变化。结论美托洛尔与卡托普利用在心衰标准用药基础上治疗轻、中度CHF患者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天文潮汐对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影响。方法 分析 118例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在各潮汐期的分布。结果 在强天文潮汐期内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显著多于其余时期 ,而且在朔、望期发生的人数多于上、下弦期。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天文潮汐的变化规律 ,教育心脏病患者在强天文潮汐期内要保持情绪稳定 ,必要时在强天文潮汐期内可给予心脏病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和安眠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