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NK细胞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妊娠早期妇女(早孕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病例组外周静脉血中NK细胞百分含量和早孕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蜕膜中NK细胞百分含量和早孕组蜕膜中NK细胞百分含量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静脉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含量均低于正常妊娠早期妇女外周静脉血及蜕膜组织中NK细胞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检测136例卵巢癌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_4、T_8亚群出现紊乱;T_4/T_8值明显下降(P<0.001)。卵巢上皮性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随机分3组:化疗加干扰素组11例,化疗加中药组14例,单纯化疗组13例。每例接受5个疗程化疗,每次化疗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化疗加干扰素和配合中药组T_4/T_8值较单纯化疗组上升,同时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和减少骨髓的抑制,有利于提高卵巢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含量变化在卵巢肿瘤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5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10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T细胞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1.81±0.45)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8比值明显降低(0.91±0.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随卵巢癌分级的升高而下降,但卵巢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4.67±1.84)%及卵巢良性肿瘤(5.32±0.83)%相比,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明显增加(11.86±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reg比例随卵巢癌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卵巢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而CD4+ CD25+ Treg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关,可能提示卵巢癌患者机体免疫杀伤功能低下而免疫耐受增加,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促使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妇产科进展》1999,8(2):131-134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淋巴细胞的种类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0例正常妊娠早期施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早期自然流产的10份蜕膜组织中不同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其超微结构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蜕膜淋巴细胞百分率平均为6335%±219%,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及小淋巴细胞在蜕膜细胞中所占的百分率分别平均为6005%±192%、330%±058%;对照组相应百分率则分别平均为5610%±347%、5235%±342%、375%±059%,两组比较,实验组总淋巴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P<00005),但小淋巴细胞百分率未见显著改变(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论大颗粒淋巴细胞还是小淋巴细胞,实验组均表现出细胞功能活跃的超微结构变化,如胞质中细胞器丰富,含大量的溶酶体及大、小泡;细胞核形态各异,核孔较多,常见核仁,常染色质丰富等,而且实验组呈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的淋巴细胞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平均为640%±117%,315%±075%(P<00005)。结论: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与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方法选择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组(RSA组),人工流产中止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和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结果非孕期,RSA组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RSA组非染色体因素再次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也高于成功妊娠组(P0.05);RSA组非染色体因素再次自然流产妇女,蜕膜NK细胞数量和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NK细胞数量和活性可作为RSA免疫治疗监测的指标,外周血NK细胞和蜕膜NK细胞可能在RSA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1例卵巢恶性肿瘤,30例卵巢良性肿瘤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检测,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①恶性组T4、T4/T8比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减灭术后2周,水平上升,较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②恶性组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良性组及对照组。随病情进展进一步降低,临床Ⅲ~Ⅳ期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提示检测上述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和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月经周期妇女30例,分别在每个妇女月经周期卵泡期和黄体期采集外周血;早期自然流产妇女30例流产后清宫前采集外周血,并以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DC和PDC的百分率及MDC/PDC比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水平。结果:正常月经周期黄体期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低于卵泡期(P<0.01),PDC的百分率黄体期与卵泡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月经周期妇女黄体期外周血中E_2和P_4水平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早期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高于正常早孕组(P<0.01),而PDC的百分率与正常早孕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E_2和P_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妇女外周血中MDC的百分率和MDC/PDC比率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导致母体对胎儿发生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8.
9.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h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辅助T细胞 1(Th1)、辅助T细胞 2 (Th2 )分泌各自独特的细胞因子[1] 。我们对早孕妇女外周血、宫腔血及蜕膜中的辅助T细胞 (Th)亚群分泌功能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正常妊娠 6~ 12周的早孕妇女 16例为观察组 ,选择同期正常健康未孕妇女 12例为对照组。2 方法 :(1)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 :取经肝素抗凝的人外周血 ,用Hank液等倍稀释后 ,加至淋巴细胞分离液中 ,用2 0 0 0r/min离心 2 5…  相似文献   

10.
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UHA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NNP组)、10例正常妊娠期妇女(NP组)作为对照。结果:UHA组主动免疫治疗前分化群(clusterofdifferentiationCD)CD_3细胞百分率与NNP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D_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NNP组(P<0.001),而CD_4/CD_8比率则明显高于NNP组(P<0.05);主动免疫治疗后,CD_8细胞的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_4/CD_8比率有明显下降(P<0.05),而且治疗后UHA组妊娠时CD,细胞的百分比和CD_4/CD_8比率均与NP组接近。提示: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发病机理可能与CD_8细胞数量的下降、CD_4/CD_8比率的上升有关;主动免疫疗法可以诱导CD_8细胞增殖;CD_4/CD_8比率可作为主动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C6 77T、A12 98C及其联合基因型与不明原因重复性流产 (URSA)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C6 77T、A12 98C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患者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者 ,总的突变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者。MTHFRC6 77T基因型分布与不同年龄、地区、流产时间、流产性质无关 ,与流产次数显著相关。URSA组MTHFRA12 98C三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与患者不同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A12 98C杂合子联合C6 77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URSA的危险性无显著增高。结论 :MTHFRC6 77T基因多态性是URSA发病的遗传风险因素 ,而A12 98C基因多态性不是URSA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49例确诊为原发性习惯性流产(41.76%)中的29例采用丈夫肘静脉血40m1分离淋巴细胞行主动免疫治疗(一般妊娠前治疗两次,妊娠后治疗两次),现有17例妊娠,其中11例已分娩;5例在中期妊娠;1例失败.妊娠成功率为94.12%(16/17).另20例未经主动免疫治疗作为对照组,妊娠成功率为27.78%(5/1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治疗前免疫状态检测,包括微淋巴细胞毒抗体阴性,杀伤淋巴细胞低下改变的检测.结果提示丈夫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法的有效性及可提高患者免疫反应性,有较可靠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常妊娠时母体免疫系统对同种移植物的胎儿产生免疫耐受.宫内感染等因素可使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引起流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组成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的主要家族,参与母胎界面的抗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正常妊娠的维持和自然流产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可与入侵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正常妊娠时母体免疫系统对同种移植物的胎儿产生免疫耐受。宫内感染等因素可使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引起流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组成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的主要家族,参与母胎界面的抗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正常妊娠的维持和自然流产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TLRs可与入侵的病原体相互作用激活母体的天然免疫抵抗感染,同时可能介导母胎界面的微环境改变,使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失调,自然杀伤(NK)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异常激活,诱导滋养细胞过度凋亡,从而导致流产的发生。TLRs还参与抗磷脂抗体诱发的母胎界面血栓形成的过程,诱发流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全国自然流产率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1976~1985年期间全国总自然流产率3.6%。自然流产率随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增加、怀孕次数增加、文化程度增高而增高。月经初潮年龄高,自然流产率低。城市妇女自然流产率高于农村。  相似文献   

16.
反复自然流产绒毛生化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岩  李林锡 《生殖与避孕》1996,16(6):429-433
木研究对34例反复自然流产(RSA)、10例1次流产及38例正常妊娠人流绒毛组织,应用生物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腺苷脱氨酶(ADA)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γ谷氨酸转肽酶(γ-GT)免疫组化定位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RSA绒毛组织较正常绒毛组织中GST活性和ADA活性均有明显改变(P<0.01)。γ-GT免疫组化定位、阳性颗粒的分布及强度也有明显的差别。自然流产3次以上较2次和1次流产的GSH含量和GST活性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分析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该结果提示绒毛组织本身某些生化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原因不明的RSA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内活性氧(ROS)、吞噬活性、细胞因子IL-10和IFNγ的分泌,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磁珠细胞分选法从11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和12例正常早孕妇女蜕膜中分离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蜕膜巨噬细胞内ROS水平,中性红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应用ELISPOT法检测细胞因子IL-10和IFNγ分泌。结果:与正常早孕者相比,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巨噬细胞内ROS水平升高(222.55±46.74vs170.75±17.51,P<0.01),其吞噬活性增强(0.37±0.14vs0.17±0.98,P<0.01),IL-10/IFNγ下降(1.37±0.88vs7.69±3.78,P<0.01)。结论:蜕膜巨噬细胞活性改变以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格局变化可能是导致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患者(URSA组)和30例正常早孕孕妇(对照组)血清sFlt-1水平;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各组孕妇绒毛组织sFlt-1mRNA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组与正常早孕对照组血清sFlt-1水平分别为13796.67±11917.08ng/L和3540.67±2989.80ng/L;复发性流产胚胎停育组与正常早孕对照组绒毛组织sFlt-1mRNA表达水平两组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RSA组sFlt-1mRNA均秩为41.37,正常组sFlt-1mRNA均秩为19.63,P<0.01,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sFlt-1表达异常与复发性流产具有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RSA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 5例被动免疫治疗和38例主动免疫治疗的原因不明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作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对比,并选择2 0例正常妊娠者作对照组。结果:①被动与主动免疫组治疗前后CD3+细胞无明显差异。②被动和主动组治疗后CD4 +细胞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③CD8+细胞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④CD4 +/CD8+比率在被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有了明显变化,更利于妊娠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信号转导途径是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的共同通路之一,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病因复杂,但近50%RSA原因不明。辅助性T细胞1型(Th1)和Th2失衡是RSA的重要特征,近年通过对小鼠研究发现,STAT4缺陷小鼠表现Th2免疫应答优势,STAT6缺陷小鼠表现Th1免疫优势,认为STAT4途径是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向Th1分化的最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白细胞介素12(IL-12)是维持Th1/Th2平衡的中心环节,与RSA密切相关。研究发现,STAT4是IL-12调节的关键媒介,其介导的IL-12信号通路可能是RS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