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84例重型肝炎肝外脏器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例重型肝炎肝外脏器病理改变的研究辛绍杰,张开瑞,卢知吾,张晓峰,王林杰,陈黎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泛嗜性病毒,不仅侵犯肝脏,而且可在肝外器官和组织中存在并引起病变[1]。HBV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原。为了解重型肝炎患者肝外器官的病理改变,我...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伟 《医学信息》2010,23(5):1380-138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自身免疫也起重要作用,而自身免疫的产生可能与激发其产生的感染有关.因此,本研究对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于1966年被发现,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是全球传染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已证明HBV除肝细胞外还有泛嗜性,可存在于除肝脏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也是其靶细胞之一。由于PBMC是T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的集合体,其在机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冈此在PBMC中发现HBVDNA及其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就近来感染HBV的PBMC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的致病性。方法 应用RT-nPCR检测368例肝炎患者血清HGV RNA和血清酶的变化,并对其中1例单独庚型肝炎肝硬化病例进行肝脏活组织是检测。结果 在71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检出单纯性HGV RNA阳性7例,155例慢性肝炎中检出单纯性HGV RNA阳性22例,51例肝硬化中检出单纯HGV RNA阳性3例。其中1例肝穿组织免疫组化证实为HGV NS 5Ag阳性。结论 争性黄疸型肝炎及乙、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均可检出HGV RNA,HGV感染可为单独感中与乙/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肝脏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证实庚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其定位主要存在于细胞浆内,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庚型肝炎病毒很可能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是一种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嗜肝RNA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球约有1.7亿HCV感染者,每年约有3—4百万的新增人口约80%的新增病例发展为慢性。接近10—20%慢性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并成为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其病因较多,如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多见,如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或两者同时感染。肝硬化的发病基础是由于胶原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在肝内过量沉积,从而使肝纤维结节形成并破坏正常的肝脏结构,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而出现肝脏功能的衰退,甚至有演变为肝细胞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南燕  王晓红  张卫光 《解剖学报》2006,37(5):599-601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环节。许多因素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都可造成慢性肝损害,又都可导致肝纤维化。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ECM大量生成并在肝脏内沉积,它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后,伴随组织修复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的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初期为可逆性,此时如积极治疗,可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故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肝脏结构和保护肝脏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受损严重时影响正常糖代谢,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发生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Hepatogenic diabetes,HD).慢性肝病继发糖代谢异常者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4倍,一般认为肝硬化患者60~80 %发生糖耐量减低,其中10~30 %最终发展成糖尿病[1].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硬化的关系刘春荣,王秀坤,蔡至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沈阳110001)通过对202例肝病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抗-HCV的检测,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以及HCV、HBV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乙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板层素含量检测吉中和,谢贤春现有资料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引起肝纤维化,并能发展成肝硬化,但其诊断仍需作肝穿刺,依据病理组织学方法,可是在临床工作中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为此,我们建立了血清...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嗜肝RNA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机体在抗HCV感染免疫过程中,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与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相互依赖,互相协作.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嗜肝RNA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球约有1.7亿HCV感染者,每年约有3~4百万的新增人口,约80%的新增病例发展为慢性.接近10~20%慢性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并成为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由于HCV标准治疗方案的费用高昂,疗效有限使得发展中国家大多数HCV病患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嗜肝RNA病毒,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原体.据估计全球约有1.7亿HCV感染者,每年约有3~4百万的新增人口,约80%的新增病例发展为慢性.接近10~20%慢性感染者发展为肝硬化,并成为发生肝癌的高危人群.由于HCV标准治疗方案的费用高昂,疗效有限使得发展中国家大多数HCV病患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其感染可导致人类急慢性肝炎,尽管预防性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极大的降低了HBV感染的发病率,但由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  相似文献   

15.
肝性糖尿病内源性胰岛素与C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亚民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5,8(4):208-208,207
肝脏是糖代谢和维持血糖稳定的重要器官。肝性糖尿病作为一种继发性糖尿病,具有其特点。本文就伴有或不伴有肝性糖尿病的肝硬化患者内源性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结果,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呈全球分布,世界人口的3%即大约1.7亿人为丙肝感染者,且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丙肝感染率为3.2%。HCV感染自然转阴率低,极易慢性化,治疗效果差,且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丙型病毒性肝炎不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丙肝感染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机体自身免疫反应过度造成肝组织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及相应症状体征的一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由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主要因肝内、肝外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三种疾病均可表现为严重的肝脏病变,并可进展至肝硬化。过去认为自身免疫性肝病比较少见,近年来由于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我国人群中此类疾病逐渐增多。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三种疾病共同特点是在肝脏出现病理性炎症损伤的同时,血中伴有特征性与肝脏相关的循环自身抗体。因此,检测自身抗体已成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研究致病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由肝病中区分出一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肝脏病学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障碍,是这类疾病发病的基础。慢性活动型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就属于这类疾病。慢性活动型肝炎(简称慢活肝)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人的血清中有多种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就是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左位胆囊供肝原位肝移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4岁,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于2003年8月12日入院等待行肝移植:器官捐献者,男,25岁,于2003年8月21日因脑外伤死亡。立即按腹内脏器联合切取方法快速获得供肝,置于盛有UW液的容器中低温保存运输,5h后修肝时发现胆囊位于肝圆韧带裂的左侧脏面下,胆囊床位于肝左外叶脏面,肝脏、腹腔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胆总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17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件肝病特别足乙肝肝纤维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36例慢乙肝、42例肝硬化(Child-pughA、B、C分别为15、12、15例)、34例原发性肝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IL-17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7mRNA水平及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中的IL-17和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17和PBMC中IL-17mRNA.水平在4组病人中表达升高(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IL-17及mRNA水平在肝硬化中升高尤其明显(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在Child-pugh C组高于Child-pugh A和Child-pugh B组,Child-pugh B组高于Child-push A组(P<0.01).IL-17水平与Child-push分级评分及C-Ⅳ,LN,HA浓度均呈正相关(r=0.582、0.568、0.682、0.764,P<0.01).结论:IL-17在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硬化中表达明显升高,IL-17可能与慢性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