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5):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a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涛  朱纯生 《当代医学》2008,(16):90-91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营造影(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检查,并比较应用普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结果 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19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74例,19例动静脉畸形.结论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同时具有安全和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Innova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对42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三维和二维DSA成像检查。对比分析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结果。方法:应用二维数字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3例;运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发现动脉瘤23例,3例动静脉畸形。结论:三维数字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参考图像角度,能够发现微小的和被正常血管隐藏的动脉瘤,减少漏诊率,三维数字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和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动脉瘤62例、血管畸形26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47例)经MRA和DSA对照检查.结果 MRA可以对124例患者做出正确诊断,结合靶MIP、MPR和原始像,其诊断符合率为91.9%.对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7%;动静脉畸形为84.6%;47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与DSA相一致.3D TOF可显示1-5级脑血管分支;2D TOF显示血管畸形具优势;3D TOF增强提高了动脉瘤的检出率.结论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是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三维成像DSA在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GE Innova 3100平板DSA数字减影机.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动静脉畸形患者,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62例脑血管病病例行三维和二维DSA成像检查,应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和应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三维和二维DSA曝光次数、造影剂的用量、患者接受的X光照射量和两种DSA图像特点.结果 应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SA)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3D-DSA图像因可以从三维角度观察而能得到更全面的信息.结论 三维数字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参考图像角度,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量,三维数字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旋转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6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16例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脑动脉瘤10例15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4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2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例、烟雾病1例)。结论 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类型,在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诞生之前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疾病,随着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广泛临床应用,在检查时偶尔会被发现。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脑静脉血管成像技术,随着扫描方式、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CTA检查42例,在CTA检查3-5d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一步检查,用DSA 检查结果与CTA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A发现异常30例;其中脑动脉瘤(CAn)12例、脑动静脉形(AVM)8例、颈内动脉病变5例、脑膜瘤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漏1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其余12例CTA未能发现异常。与DSA检查结果基本相符合。结论;CTA检查对神经外科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快捷、无创、准确、立体、经济的检查方法,且对了解肿瘤供血,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D—CT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DSA检查组85例,检出动脉瘤76例;CTA检查组95例,检出动脉瘤83例,两组均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予以证实。两组患者检查诊断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3D—CTA术前时间短于DSA组,并且通过格拉斯结果分级(Cos)发现3D—CTA检查组患者预后好于DSA组(P〈0.05)。结论3D—CTA快速、便捷、无创,能有效缩短术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群惠  马和平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72-373
目的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otational DSA,E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怀疑和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20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RDSA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比不同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20例,经常规DSA和RDSA检查共检出脑动脉瘤3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脑血管狭窄及脑缺血78例。然而,与常规DSA.极少数病例可显示瘤颈形态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结论R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尤其对脑血管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VM)、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头颈部血管众多检查方式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被公认为脑血管疾病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价的"金标准"。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可从多个角  相似文献   

13.
64层三维CT血管成像对颅内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颅内血管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以来,都是依靠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主要诊断手段.近年来,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日趋成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64层3D-CTA在颅内血管畸形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5个动脉瘤的3D DSA与2D 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动脉瘤的形状、瘤颈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第一枚弹簧圈大小的选择。结果: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形状及瘤颈,更准确地判断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能提供多个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选择第一枚弹簧圈大小,准确判断动脉瘤的栓塞程度。结论: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r三维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增强扫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结合多平面重建,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结果作对照。结果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DS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3D—CTA是一种新的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H  Liu J  Han G  Sun Y  Liu C  Chen Y  Gao F  Zhou S  Song J  Ma N  Tang J  Xu H  W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61-664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血管嫩治疗的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再根据3D-DSA处理图片数据拟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85.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15例,GDC栓塞治疗13例,100%栓塞11例,90%以上栓塞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100%栓塞7例,90%以上栓塞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其中血管狭窄9例,支架置入8例,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5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1例。并发症3例(7.9%)。结论 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nra-phy,简称:DSA)是一种先进的非光学减影技术。它通过将视频信号经计算机运算和处理后获得减影图像。我国1984年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临床以来,DSA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1992年4月起我科采用武汉大学琛珞医用图像研究所与西南医用设备厂合作生产的KSA—10型DSA设备进行了头颅、胸、腹和四肢部位的DSA检查。本文就使用该设备的有关DSA应用技术及其体会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电解脱弹簧圈(GDC)栓塞破裂脑动脉瘤(A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75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人院当天行急诊3D—CTA检查,根据3D—CTA的结果,凡符合栓塞指征的AN患者在3d内行GDC栓塞术。结果 80例符合条件的破裂AN成功地进行了GDC栓塞,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部证实了3D—CTA的发现,3D—CTA在显示AN和载瘤动脉的三维结构上优于DSA。它能在脑血管造影前为AN的栓塞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对前交通AN的栓塞。结论 3D—CTA可在脑血管造影前早期确定AN和栓塞指征;可引导导管直接置入AN所在侧血管及选用合适的弹簧圈;为早期GDC栓塞治疗提供确切依据和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是一种新的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它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的动脉瘤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本文验证3D-CTA在诊断和治疗动脉瘤中的价值以及它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时的特点.方法对经过DSA证实的20例21个动脉瘤进行3D-CTA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3D-CTA显示21个动脉瘤,检出率100%(21/21),它可对动脉瘤的位置、蒂的宽窄、瘤的生长方向、同载瘤动脉及周边血管的关系明确表示.结论 3D-CTA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和脑血管疾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目前还不能取代DSA.  相似文献   

20.
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 DSA)是在静脉系统内注射对比剂后,通过数字化图像的减影处理以获得动脉系统的动态图像,常用于门静脉、腔静脉、肾静脉、逆行股深静脉等部位的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在心血管造影的病例中常常会遇到动脉插管有困难或病变部位不能直接插管造影的情况,例如室壁瘤、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情况,这时就要根据循环途径在病变的近端注射对比剂,利用DSA技术获得病变部位的减影图像,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是DSA是一项先进的计算机影像技术,只有充分掌握其性能特点才能达到诊断需要,本文就此做一简要介绍。1DSA的发展及IV DSA的应用价值DSA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的缩写,汉译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它是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出现的新技术,在我国1985年以前此项技术还是空白[1],应用此项新技术是在1985年以后。最初的DSA技术是IV DSA为主,要得到满意的减影图像十分困难,后来由于大容量X线机的问世、计算机计算速度的加快、高速数字圆盘记录器的应用和模/数变换器的高速化[2],图像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亦使IA DSA技术应运而生。如今的数字平板技术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