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监测与评价高速公路收费亭作业环境,为改善其条件、保护从业人员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3095-2012、GBZ 1-2010、GBZ 2.1-2007、GBZ 2.2-2007和GBZ 159-2004等,对福建省内沿海6家高速公路收费亭作业场所存在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收费亭内外空气中的CO、CO_2、NO_x、SO_2和总粉尘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和室内空气中CO_2卫生标准,但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除CO_2外,其它污染物浓度亭外均高于亭内。收费亭内外的噪声强度和8h等效声级均高于国家交通干线两侧昼间噪声标准,噪声频谱特性为高、中、低频率均有的非稳态噪声;亭内外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差不大,亭内风速、热辐射低于亭外。结论高速公路收费亭作业环境受多种有害因素污染,应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
道路收费站作业环境因素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道路收费站作业环境污染程度。方法 采用部颁《劳动卫生工作规范》中的方法对收费站十条车道收费亭的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收费站十条车道收费亭内外空气中的CO、SO2 、NO2 和粉尘浓度均严重超过标准;交通噪声亭内78 ~87 dB(A) ,亭外88 ~98dB(A) ,等效声级亭内80Leq dB(A) ,亭外90 Leq dB(A) ,各测点均超过标准70 Leq dB(A) ,车流量每10 分钟510 ~750 辆。夏季亭外站台上温度高达36 ~37 ℃,符合Ⅱ级高温作业。结论 道路收费站作业环境因素严重超标,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庆阳市大气污染浓度水平与儿科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7年10月30日庆阳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期庆阳市人民医院儿科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比较采暖期(2016年11月—2017年3月)和非采暖期(2017年4月—2017年10月)儿科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数和大气污染浓度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的影响。结果采暖期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次数及大气污染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采暖期(P0. 05)。全年PM2. 5、PM10日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SO2、NO2日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一级标准限值,统计学分析显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与PM2. 5、PM10、SO2、NO2和O3日均浓度具有相关性(P0. 05),但其相关性水平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分布不同。结论庆阳市大气污染物各指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且采暖期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与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平相关系数高于非采暖期,提示大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会增加儿童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荆州市中心城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6项污染物浓度变化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该市城区2017—2019年环境治理期间,化工企业拆迁与搬离前、中、后期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工企业拆迁与搬离对当地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SO2浓度降低尤为明显,但PM10与O3的浓度变化不...  相似文献   

5.
2002-2005年深圳市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2-2005年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疾病谱的改变与环境因素变化的相关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收集2002-2005年深圳市8个国控环境监测点空气中SO2、NO2和PM10的日平均浓度,其检测方法依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结果 2002-2004年,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呈上升趋势(SO2从0.018 3 mg/m3增加到0.023 4 mg/m3,NO2从0.050 1 mg/m3上升至0.072 5 mg/m3,PM10从0.061 0 mg/m3增加到0.075 7 mg/m3),但2005年与2004年比较,均有所下降.SO2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接近一级标准;PM10浓度符合二级标准限值;NO2年均值基本符合三级标准,有2个监测点2004年NO2年平均值超出了三级标准,分别为(0.083 6±0.031 5)和(0.099 6:±0.0444)mg/m3.关外地区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连续4 a均高于关内(除外2002年NO2浓度,关内为0.052 3 mg/m3,关外为0.0464 mg/m3).空气中SO2、NO2和PM10浓度第一、四季度均值均高于第二、三季度均值.结论 深圳市目前总环境质量尚可,但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上升速度快,应引起高度重视,谨防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常州市区5个主要路段Pb(铅)和扬尘的浓度均超过GB3095-84中规定的标准,NO_x的浓度为0.09~0.21mg/m~3,超标率为30%,CO(一氧化碳)的浓度为5.94~10.25 mg/m~3,超标率为10%,SO_2(二氧化硫)的浓度为0.11~0.42 mg/m~3。噪声强度为 67.5~80/dB(A),等效声级为73.2~77.7 Leq dB(A)100%超过标准70 Leq dB(A)。车流量为577~1691辆/10 min,车流量与噪声水平各评价指标均呈正相关。作业环境符合Ⅲ级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棘油对在不同SO2浓度下运动训练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将48只2月龄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SO2二级+运动组(SO2染毒浓度依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0.50mg/m3)、SO2二级+运动+沙棘组、SO2三级+运动组(SO2染毒浓度依据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兰州市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理化特性。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不同采样点(混合区、工业区、郊区、公共场所)连续采集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样品,分别采用离子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M2.5和PM10中水溶性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Ca2+)和重金属(Fe、Pb、Cd和Cu)。结果调查期间PM2.5和PM10浓度均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除公共场所PM2.5外,其余采样点PM2.5和PM10污染均呈现为室外高于室内;室内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为SO42-、NO3-、Cl-和NH4+,室外主要为SO42-、NO3-和Cl-;水溶性离子对PM2.5的贡献室外高于室内,对PM10的贡献则相反;室内外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均表现为室外高于室内,城区高于郊区,且Fe污染水平整体较高,Pb、Cd分别在混合区和工业区污染较重。结论本次调查的兰州市冬季室内外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应进一步关注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铅、镉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急性暴露与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成都市大气PM2.5、PM10、SO2和NO2的日平均浓度、气象因素(包括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单污染物、多污染物模型,分析大气PM2.5、PM10浓度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影响。结果 大气污染物PM2.5、PM10浓度分别为75.9、119.7μg/m3,PM2.5高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PM2.5(lag1)和PM10(lag01)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0.29%(95%CI:0.01%~0.56%)和0.27%(95%CI:0.09%~0.45%)。PM2.5和PM10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基本呈线性。多污染物模型中,PM2.5和PM10单独或同时引入SO2、NO2时,对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影响消失(P>0.05)。结论 成都市大气PM2.5和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天津市河北区大气质量变化规律,依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2006-2010年对河北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进行监测并依据二级标准评价,采样方法是24h自动连续采样,分析方法是紫外荧光法(S02)、化学发光法(N02)和振荡天平法(PM10).结果显示2006-2010年SO2年均值分别为0.058、0.053、0.058、0.042、0.050 mg/m3,达到二级标准限值(0.06 mg/m3).二氧化硫的季节性污染状况趋势一致,各年采暖期(11月一次年3月)浓度高于非采暖期.2006-2010年NO2年均值分别为0.048、0.033、0.029、0.052、0.032 mg/m3,均达二级标准(0.08 mg/m3).2006-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采暖期均高于非采暖期.2006-2010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为0.116、0.084、0.085、0.097、0.087 mg/m3,2007-2010年均达二级标准(0.10 mg/m3),2006年超过二级标准,2006、2007年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2008、2010年非采暖期高于采暖期,可能与春、夏季风沙、施工扬尘有关.结果提示该区大气主要污染物为SO2(污染负荷系数:0.29~0.48)和PM10(污染负荷系数:0.30~0.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初步研究内外勤交警执勤期间大气污染物的暴露特征和水平,为机动车尾气高暴露人群的生物效应评价技术研究提供现场调查数据。[方法]应用电子分析仪监测广州市内外勤交警执勤区域及内勤交警工作的岑村交警大楼的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的浓度,计算相关空气质量评价指数。[结果]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4±0.17)、(1.93±2.97)、(0.10±0.05)、(0.49±1.54)mg/m3,大气质量为Ⅴ级,属重污染,NO2和SO2为主要污染物;内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NO2、CO、PM10、S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8±0.05)、(0.22±0.26)、(0.05±0.05)、(0.02±0.02)mg/m3,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外勤交警(P〈0.01),大气质量为Ⅱ级,尚清洁,NO2和PM10为主要污染物。[结论]广州市外勤交警执勤期间暴露的主要气态污染物浓度超标,其中以NO2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属中重度污染,符合混合型污染的特征;内勤交警大气污染物的暴露浓度低于外勤交警。  相似文献   

12.
深圳5种类型垃圾转运站的大气质量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5种类型的垃圾转运站大气现状进行了监测,并对其大气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垃圾转运站均为小型垃圾转运站,分布密集;各垃圾转运站的H2S、NH3、SO2、NO2、TSP及CO浓度较低,均未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及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但臭气浓度较高。5种垃圾转运站的大气质量都是III级,即大气质量为差,主要的污染物均为臭气。指出今后各城市的垃圾转运站大气治理应着重于臭气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交通警察工作岗位环境污染物及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城市交通路口交通警察工作环境质量及健康状况。方法 选择H市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警察执勤路口和某大学校园内作为环境空气中有害污染物采样点,测定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铅(Pb)及粉尘浓度,并对86名执勤交通警察和79名对照人员进行健康调查。结果执勤点路口空气中N0l、C0含量及粉尘浓度均超过国家大气质量卫生标准,SO2和Pb的含量尚在容许范围以内。交通警察自觉症状多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和慢性呼吸道刺激症状,体征以慢性腰痛、下肢静脉曲张等多见,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结论H市部分交通路口大气环境中NOx、CO及粉尘浓度均较严重超标,可能是执勤交通警察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皖西南农村地区空气污染水平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初步了解农村室内外空气污染水平。方法 1999年1-4月在安徽省西南部农村地区随机抽取324农村居民家庭,对室内外空气中PM10与SO2的污染水平进行监测调查,同时以家庭使用燃料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室内外空气中PM10平均浓度高于150mg/m^3;但是SO2室内外平均污染水平低于150mg/m^3。PM10和SO2污染水平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被调查农村地区冬季存在比较严重的空气颗粒物污染,这种污染主要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燃柴引起。  相似文献   

15.
张屹  赵锐  贾予平  沈凡 《职业与健康》2014,(18):2623-2625
目的使用室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对大型综合商业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连续监测,了解空气质量现况,并分析不同功能区域间空气质量的差异,探讨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2月利用自动监测设备对北京市2个大型综合商业场所的卖场区、餐饮区和影院区进行空气质量的连续监测,监测时间覆盖整个营业期,监测指标为PM10、甲醛、CO和CO2,并对监测结果汇总分析。结果在商业场所内共设置7个监测点,采集有效数据583组。综合商业场所空气中PM10、甲醛、CO和CO2污染水平分别为(100.7±92.4)μg/m3、(0.07±0.032)mg/m3、(3.283±1.358)mg/m3和(0.067±0.006)%,商业场所各区域间(卖场区、餐饮区、影院区)PM10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23,P=0.36),而甲醛、CO和CO2的污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787、323.825和92.375,均P〈0.05)。结论商业场所营业期间整体空气质量良好,不同功能区域间空气质量的问题和差异与室内人员活动、通风换气、气流组织及室外大气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的室内空气状况。[方法]对某号线每个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公共区域及室外对照点进行采样检测。[结果]除温度、风速存在超标现象外,噪声、CO、CO2、PM10、细菌总数均符合《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环境质量良好,新风对于确保室内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圳地铁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8个地铁站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及室外对照进行卫生监测。结果部分地铁站的温度、湿度和可吸人颗粒物(IP)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要求;站台的室内污染物CO2、细菌总数浓度分别是(0.041±0.008)%、330cfu/m3,高于站厅[分别是(0.040±0.008)%、300cfu/m3],P〈0.05;而站台的CO、甲醛和IP浓度(分别是0.71±0.22)mg/m3、(0.073±0.019)mg/m3、(0.200±0.115)mg/m3,略高于站厅[分别是(0.69±0.20)mg/m3、(0.072±0.019)mg/m3、(0.187±0.087)mg/m3];晚上的CO、甲醛浓度较高,分别是(0.74±0.21)mg/m3、(0.076±0.017)mg/m3。结论新风质量和人流鼍对地铁站室内的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溪市大气污染与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灯一溪市大气污染治理。方法 于1994年和1995年连续二年调查室外大气污染对呼呼统健康的影响,经对市内5个衡区25岁以上成中呼吸系统症状生咳 、气短、突发性喘息)三种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疾患及上呼吸道感染)以内外多种暴露的流行病学调查,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室内煤及吸烟状况后,得出室外大气污染和一呼吸系统疾病的联系。结果 6种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19.
Personal exposure to particles in Banská Bystrica, Slovak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associated adverse health impacts with ambient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 though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limited in their characterization of personal exposure to PM. An exposure study of healthy nonsmoking adults and children was conducted in Banska Bystrica, Slovakia, to characterize the range of personal exposures to air pollutants an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season, residence location, and outdoor and indoor concentrations on personal exposures. Twenty-four-hour personal, at-home indoor, and ambient measurements of PM10, PM2.5, sulfate (SO4(2-)) and nicotine were obtained for 18 office workers, 16 industrial workers, and 15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winter and summer. Results showed that outdoor levels of pollutants were modest, with clear seasonal differences: outdoor PM10 summer/winter mean = 35/45 microg/m3; PM2.5 summer/winter mean = 22/32 microg/m3. SO4(2-) levels were low (4-7 microg/m3) and relatively uniform across the different sample types (personal, indoor, outdoor), areas, and occupational groups. This suggests that SO4(2-) may be a useful marker for combustion mode particles of ambient origin,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exposures and ambient SO4(2-) levels was more complex than observed in North American settings. During winter especially, the central city area show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than the suburban location for outdoor, personal, and indoor measures of PM10, PM2.5,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or SO4(2-),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sources. For PM2.5 and PM10, ratios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were found among exposure indices for all three subject groups (personal>indoor>outdoor), and between work type (industrial>students>office workers). The ratio of PM2.5 personal to indoor exposures ranged from 1.0 to 3.9 and of personal to outdoor exposures from 1.6 to 4.2. The ratio of PM10 personal to indoor exposures ranged from 1.1 to 2.9 and the ratio of personal to outdoor exposures from 2.1 to 4.1. For a combined group of office workers and students, personal PM10/PM2.5 levels were predicted b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ultivariate models incorporating indoor (for PM2.5) or outdoor (for PM10) PM levels, and nicotine exposure (for PM10). Small but significant fractions of the overall variability, 15% for PM2.5 and 17% for PM10, were explained by these model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entral site monitors underpredict actual human exposures to PM2.5 and PM10. Personal exposure to SO4(2-) was found to be predicted by outdoor or indoor SO4(2-) levels with 23-71% of the overall variability explained by these predictors. We conclude that personal exposure measurements and additional demographic and daily activity data are crucial for accurate evaluation of exposure to particles in this setting.  相似文献   

20.
寒区部队居室空气卫生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冬夏两季监测了哈尔滨、长春、锦西部队新旧营房共18个居室空气内SO_2、CO、NOx、CO_2、总悬浮颗粒物和苯并(α)芘浓度。结果表明,三市上述六项指标夏季大多在标准以内;冬季CO、NOx、CO_2、总悬浮颗粒物均超过标准,苯并(α)芘冬季高于夏季,室内高于室外,旧营房高于新营房;以沈阳大气质量指数评价夏季哈尔滨新营房属“清洁”,余为轻污染,冬季哈尔滨新营房为轻污染,其余新营房为中污染,长春与锦西旧营房为极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