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99年10月~02年8月湘雅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200例SLE住院病人.结果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共23例,在SLE病例中占11.5%,均误诊,误诊率100%.最易误诊为消化系统性疾病.结论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LE极易误诊,应提高对其认识,熟悉其复杂多变的特点,提高SLE的警惕性,对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同时合并多系统损害的病人早期行免疫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黄义鸿 《中外医疗》2011,30(12):85-8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290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9%(162例)SLE患者有消化系统异常,13.1%(38例)SLE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首诊时易误诊。结论 SLE消化系统表现的发生率高,对此应提高认识及警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以心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至2005年收治的38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LE的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SLE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异常216例(56.1%)。结论:SLE心血管系统累及发病率高,是SLE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临床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消化系统累及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防止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000年9月~2010年7月我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182例SLE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有消化系统症状体征或实验室异常者多达64例,占35.2%。值得注意的是:38例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SLE病例中,误诊32例(84.2%),最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其次为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结论:SLE消化系统表现的发生率较高,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首发症状和起病特点,提高对SLE患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9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SLE患者男女比例1:7.9.男性患者关节病变发生率较女性患者低(P<0.05),肾损害、浆膜炎、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较女性患者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LE的首发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胡春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44-1244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儿童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病程短于1年25例(78.13%),均有3个以上系统同时受累。肾脏损害27例(84.38%).病初最易误诊为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结论:儿童SLE具有起病急、肾脏最易受累、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翔英 《北京医学》2011,33(10):856-85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部分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少数可并发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总结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0例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系统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贤恩 《广西医学》2005,27(4):527-52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消化系统临床表现。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145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9%(81例)SLE患者有消化系统异常,13.1%(19例)SLE以胃肠病变为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首诊时易误诊。结论 SLE消化系统表现的发生率高,对此应提高认识及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为诊断及预防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8月—2017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次诊断并住院治疗的307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7例SLE患者中61例(19.9%)合并消化系统症状,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合并消化系统症状SLE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多浆膜炎、肾盂输尿管扩张的概率高于未合并消化系统症状患者(P?<0.05)。且白蛋白(Alb)、补体C3、血小板(PLT)降低,以及C反应蛋白(CR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与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损害、多浆膜炎、Alb降低,以及ALT升高为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模型预测的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2.1%,总正确率为87.5%。结论 消化系统症状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合并消化系统症状的SLE患者住院时间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影像学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血液系统损害、多浆膜炎、Alb降低、ALT升高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SLE合并消化系统症状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收集在2家医院确诊的SLE患者258例,通过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获得患者的首发症状和误诊情况,并从患者的首发症状及误诊时的检查等方面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58例患者中有127例(49.2%)曾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是(4.2±2.2)月,其中单次误诊66例(52.0%),多次误诊61例(48.0%)。以发热、关节肌肉症状为首发症状误诊率56.3%(63/112);皮肤黏膜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5.9%(28/61);肾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24.2%(8/33);血液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41.4%(12/29);消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58.3%(7/12);其他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误诊率为81.2%(9/11)。常见误诊的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肾炎,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多形性红斑,日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结论 SLE误诊普遍存在,患者首发症状无特异性、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无固定模式是构成SLE早期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asmic antibodies,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栓塞患者与50例无肺栓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ANCA阳性率。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肺栓塞患者组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肺栓塞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组。结论血清ANCA抗体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统损害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消化系统各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累,并且受累程度与其死亡率有关。本文结合作者所遇到的消化系统损害的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并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0%,护理总满意率为70.00%;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 对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中24例(28.2%)误诊。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误诊时间长短不一。临床医师应加深对本病的认识,通过对各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CT及MR表现。方法:自1999年8月到2004年4月,随访观察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患者的CT及MR表现。结果: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的病例中,脑白质病变最常见。结论:临床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脑病时,选择CT及MR检查以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救治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入住我院的1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危急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转危为安。结论:个体化方案在救治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过程中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 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NA免疫吸附柱对9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别治疗3次,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滴度(ANA)、抗双链DNA抗体滴度(ds—DNA)、补体c血沉(ESR)、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ESR、Scr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血常规及其他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无肝、肾功能损害(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