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长托宁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家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及缺血预处理(IPC)和长托宁治疗组(C组).B、C组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C组IPC 5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20 min时静注长托宁0.2 mg/kg.分别测定阻断前10 min(C-10)、开放前即刻(C40)、再灌注60min(R60)7d(R7d)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观察术后后肢神经功能;镜下脊髓病理学观察;计数脊髓凋亡神经元.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B组MDA、CK、CK.BB值明显高于C-10及A组相应时点值(P<0.05或P<0.01),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C组MDA、CK、CK-BB值明显高于C-10值(p<0.05),但明显低于B组相对应时点值(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A组;C组明显少于B组,但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其后肢神经功能明显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脊髓病理变化明显轻于B组.结论 IPC和长托宁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反应及防治脊髓细胞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次缺血预处理 (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 4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双盲分为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和IPC保护组 (C组 ) ,每组 8只。A组不阻断主动脉 ,B组阻断主动脉 4 5min ,C组阻断主动脉 5min ,开放 5min ,反复 4次之后再阻断 4 5min。术后第 7天检测脊髓组织金属元素 (Ca、Mg、Cu、Zn)的浓度。术后观察后肢神经功能的评分、后肢针电极肌电图(EMG)和脊髓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B组脊髓组织Ca、Cu的浓度较A组显著性升高 (P <0 .0 5或0 .0 1) ,Mg、Zn的浓度则显著性降低 (P <0 .0 5 )。B组脊髓组织Ca、Zn的浓度分别较C组显著性升高或降低(P <0 .0 1)。B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低于A、C组 (P <0 .0 5或 0 .0 1) ,脊髓病理学和后肢EMG亦较C组有显著性病理改变 (P <0 .0 1)。结论 多次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而又快速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制与维持缺血区域Ca、Mg、Cu、Zn元素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并改进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研究脊髓缺血病理机制和保护策略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5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A组仅行手术操作,不阻断动脉;B、C、D组分别于结扎肾下腹主动脉60min、90min、120min后开放动脉实现脊髓再灌注;E、F、G组电凝肾上腹主动脉发出的椎动脉,再结扎肾下腹主动脉60min、90min、120min后再灌注。分别于术后12h、24h、48h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观察术后48h大鼠L2节段病理形态变化并计数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各组行腹主动脉阻断术大鼠BBB评分于术后12h、24h、48h均显著低于A组(P<0.01),F和G组后肢功能障碍最为明显,BBB评分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术后48h,F组和G组大量神经元坏死,Ⅷ、Ⅸ板层内正常神经元数明显少于其它各组(Ρ<0.01)。结论改良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能够有效阻断腰段脊髓血液供应,改良模型脊髓常温下耐受缺血时限为90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腺苷预处理组(C组),再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把各组随机分成3个亚组。通过BBB神经评分观察3组大鼠的神经症状;应用HE染色评价脊髓内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并测定3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SOD、MDA含量。结果 A组、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C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轻,脊髓组织的SOD含量明显增高(P<0.05),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通过提高SOD水平,降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保护,使神经损伤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组织的抗氧化作用。方法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和姜黄素低剂量组,根据分组不同进行相应处理后,采用腹主动脉缺血法制备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OD、MDA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高剂量和姜黄素低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中SOD均高于模型组,而MDA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脊髓组织中SOD高于姜黄素低剂量组,而MDA低于姜黄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脊髓组织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Naslund腹主动脉阻断方法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脊髓缺血30min、90min再灌注后6h,2d,7d血清ES和VEGF水平;计算血清ES与VEGF含量的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脊髓缺血30min再灌注后病理改变较轻,血清中VEGF、ES及e/V值无明显变化;缺血90min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较重,多数呈不可逆性坏死改变,ES[(107.750±9.692)ng·mL-1]及e/V值[(4.963±1.097)×103]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脊髓缺血90min导致不可逆的脊髓损伤,血清e/V值的高低可能是影响缺血脊髓损伤程度和愈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P75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异丙酚组(B组)、亚低温组(C组)、异丙酚联合亚低温组(D组),各组又分为再灌注后4h、8h、12h亚组,每组8只动物。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中P75基因表达变化,TUNEL技术观察再灌注12h大鼠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脑皮质于I/R损伤后各时间均可检测到P75 mRNA表达,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1);B、C、D组P75 mR-NA水平于再灌注4h、8h、12h均显著减低于A组(P<0.01),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D组大鼠再灌注12h脑皮质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异丙酚和亚低温处理可通过抑制P75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异丙酚联合亚低温处理对脑组织的保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异丙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脊髓缺血后异丙酚治疗组(P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Ⅰ组),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脊髓神经元NF-κB亚单位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P组明显轻于Ⅰ组;Ⅰ组脊髓神经元P65亚单位的表达较P组显著增强(P<0.01);P组脊髓神经元凋亡较Ⅰ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NF-κB表达增多,凋亡神经元增多;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凋亡相关;异丙酚可抑制脊髓神经元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C组),苍术苷+缺血再灌注组(D组),缺血预处理+苍术苷+缺血再灌注组(E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blot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与C组比较,E组粒体膜电位降低,神经元凋亡率升高,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PTP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自由基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将3()只家兔制作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2组,用腹腔注射法给予依达拉奉组注射依达拉奉,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共14d,检测家兔血清自由基(MDA、SOD、NO)水平的变化,采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以及Caspase-3表达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Jacobs法对家兔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家兔血清MDA、SOD、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脊髓病理学也进一证实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微,且损伤节段脊髓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家兔双下肢Jacob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自由基水平,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可能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后处理对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DA和SOD的影响。方法选择48只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PA、PB、PC 4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单纯缺血-再灌注处理,PA、PB、PC分别于缺血后15 s、30 s、60 s后阻闭腹主动脉15 min ,继续灌注15 s、30 s、60 s ,对MDA含量和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缺血前和缺血10 min ,4组大鼠血浆中MDA含量及SOD活性差异不显著,而再灌注1 h ,PA、PB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更低,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行早期短时间缺血后处理可有效抑制再灌注后生成过量氧自由基,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自由基水平、受损脊髓组织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以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将30只家兔制作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随机(掷硬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法舒地尔,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共14d,建模后第1、3和5天,检测家兔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建模后第14天观察脊髓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受损脊髓中caspase-3的表达;建模后7、14d比较两组动物后肢运动功能。结果建模后第1、3和5天,法舒地尔组家兔血清MDA、SOD、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脊髓病理学也进一证实法舒地尔组脊髓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微,受损脊髓组织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法舒地尔组家兔双下肢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法舒地尔能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血清自由基水平,抑制easpase-3的表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家兔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采用腹主动脉夹闭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法舒地尔组每日腹腔注射法舒地尔,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予干预。手术后采用Jacobs法对家兔后肢功能评级,肌电图检测后肢运动诱发电位。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缺血区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ICAM-1表达明显,后肢瘫痪严重,法舒地尔能显著抑制ICAM-1的表达,瘫痪程度较轻,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缩短。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激酶活性,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蒜素(allicin)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前1 w实验用SD大鼠预先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腹腔注射,每天一次持续7d,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损伤后24 h通过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梗死体积和正常神经元计数评价大鼠脊髓组织损伤程度.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对大鼠进行后肢功能评分以反映损伤后运动功能.损伤后4h和24 h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自由基(ROS)含量和线粒体ATP的变化,讨论大蒜素保护作用与线粒体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 大蒜素能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结论 大蒜素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发挥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B组 ) ,EGb76 1治疗组 (C组 ) ,每组 15只。以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 10只缺血 6 0 min再灌注 6 0 min后断头处死 ,取脑测定 NO、NOS、MDA和 SOD变化 ,其余 5只缺血 3h再灌注 2 4h后断头处死 ,观察常规病理、Niss小体及凋亡细胞变化。C组于实验前 3天开始灌胃给 EGb76 1(15 0 mg/ kg,每日 2次 ,术前 1h、术后 12 h灌 EGb76 115 0 mg/ kg)。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B组 NO、MDA含量 ,NOS活性较 A组升高 ,SOD活性降低 (P<0 .0 5 ) ,病理变化明显 ,凋亡细胞增多。C组 NO、MDA含量及 NOS活性降低 ,SOD活性升高 (P<0 .0 5 ) ,C组病理变化减轻 ,凋亡细胞减少 (P<0 .0 5 )。结论 :EGb76 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TCH)注射液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18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36只。A组为假手术组,B、C、D、E为模型组,采用"标准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建立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A组不做干预;B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C、D、E组术后分别使用曲克芦丁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TCH注射液静脉注射,0.0009 mL/g,加生理盐水配置成1 mL注射液,1次/d,至观察终点。比较各组术后1、3、7、14 d 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观察术后5、24 h及3 d的SCI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比较各组术前与术后1、3、7、14 d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酸性磷酸酶(ACP)水平。 结果术后7 d与14 d,E组与D组后肢功能评分显著增高,高于B、C两组(均P<0.05)。术后14 d,脊髓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E组较其他各组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坏死程度均轻微,神经细胞存活较多。术后C、E组伊文氏蓝(EB)含量和脊髓组织含水量显著低于B、D两组(均P<0.05)。术后3、7、14 d,D、E组AChE含量恢复显著,高于B组(均P<0.05);术后7与14 d,E组显著高于D组(均P<0.05)。术后3、7与14 d,D、E组ACP含量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 结论TCH可改善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并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对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n=8),采用肾下主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20min)。对照组:即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保护组:即Rd-5组、Rd-10组、Rd-20组和Rd-40组,分别在缺血前1h从耳缘静脉注射人参皂甙Rd5mg/kg、10mg/kg、20mg/kg、40mg/kg;术后观察神经功能变化并记录再灌注4h、8h、12h、24h和48h神经功能学评分,再灌注48h处死动物后取脊髓(L5~7)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再灌注后48h,Rd-5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d-10组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d-20组、Rd-40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这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每组兔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其对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69.P〈0.01)。结论人参皂甙Rd对脊髓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缺血预处理与主动脉阻断手术的脊髓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胸部或腹部水平的主动脉损伤或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需阻断主动脉血流以利手术实施,但伴随而来的缺血性脊髓损伤是此种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因此,阻断主动脉时如何保护脊髓功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左心转流技术、全身低温、肋间动脉重建、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脑脊液引流、椎管内局部低温或用药、高温预处理和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神经保护药、活性蛋白C等措施均各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是术后脊髓损伤仍难以完全避免.近年来关于脊髓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方法受到重视,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现就脊髓缺血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家兔脊髓缺血性损害时血糖、丙二醛(MDA)、神经源性胞浆酶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分缺血40min和再灌注后1h两时点采血。分别检测各组血糖、MDA、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的含量。结果 缺血期血糖、CK、CK-BB及MDA均增高。再灌注后血糖下降,MDA持续增高,CK、CK-BB较缺血期进一步升高。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K、CK-BB明显增高,实时检测CK-BB的变化可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预处理是否对C57BL6小鼠前脑缺血具有保护效应。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0只,18~20g,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行单纯缺血再灌注,即阻闭双侧颈总动脉(BCCAO)20min后进行再灌注;电针组接受电针刺激预处理百会穴30min,连续5d,最后一次预处理后24h接受BCCAO20min。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取脑行HE染色。结果再灌注24h,电针刺激预处理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电针刺激预处理组动物海马CA1区坏死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预处理对C57BL6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