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60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30例)和二甲双胍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罗格列酮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我院糖尿病科诊断为糖尿病早期肾病并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替米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罗格列酮钠。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水平临床指标实施检验和比较,并录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及血肌配(Scr)、尿素氮(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FPG、2 hPG水平及Scr、BU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经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钠联合替米沙坦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及肾功能,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贝那普利、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FPG、2 hPG、HbA1c、FINS、T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罗格列酮在与二甲双胍产生协同作用明显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血压,从而使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同时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血糖控制未达标的伴和不伴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伴和不伴代谢综合征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予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为文迪雅)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的血糖达标率.结果 A组治疗后3和6个月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分别<0.01、0.05),治疗后6个月的体质指数(BM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略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治疗后3和6个月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5),治疗后6个月的FINS、2hINS,BM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值均<0.05),治疗前、后TC、TG、HDL-C、LDL-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6个月A组的血糖达标率为81.25%,显著高于B组的61.29%(P<0.05).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片对伴和不伴代谢综合征的血糖控制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降低血糖及HbA1c的作用,对伴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钠加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A组),二甲双胍加格列美脲(对照组B组),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BMI、BP、 HbAlc、FPG、2hPG、FIns 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 两组与治疗前比较HbAlc、FPG、2hPG、FIns 、HOMA-IR 、IA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 BP、 HbAlc、FPG、2hPG、Fins、HOMA-IR、IAI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下肢及颜面水肿,发生率为7.02%.结论 罗格列酮钠能显著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具有一定程度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2型糖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罗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林忆阳  李春梅  徐向进 《四川医学》2009,30(11):1734-1735
目的比较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 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G、TC、LDL及HDL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降低,HD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并且,吡格列酮组治疗后TG和TC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但在控制血脂方面吡格列酮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作用,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32例T2DM合并NAFL患者,在口服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基础治疗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采用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含量(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等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肝脏彩色多普勒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ISI升高(P<0.01)。TC、TG、LDL-C、GPT、GOT显著下降(P<0.05),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B超影像学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能改善T2DM合并NAFL患者的血糖和血脂谱,减少胰岛素抵抗,逆转肝脂肪变性和NAFL所致的肝脏酶谱升高。  相似文献   

9.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蓉  李启富  李蓉 《重庆医学》2005,34(1):35-37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RSG Maleate)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 并与盐酸二甲双胍(格华止)比较.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2周平衡期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华止治疗8周.结果无论是A组还是B组, 试验结束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FPG下降值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PG下降值B组明显优于A组(P<0.05);试验结束时两组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及C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血脂、肾功等无明显变化; A组、B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无肝功异常.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降糖新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那格列奈和罗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那格列奈(45例)或罗格列酮(33例)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hs-CRP、胰岛素等指标,并与年龄和体重指数匹配的正常对照对比(106例).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为(2.94±3.23)mg/L,中位数1.60,与正常对照(0.72±1.58)mg/L,中位数0.21,相比明显升高(P<0.001).(2)那格列奈组和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降低(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hs-CRP浓度升高,那格列奈和罗格列酮降糖治疗后血清hs-CRP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谷歌学术、MEDLINE、EMBASE、Cochrane dadabase of systematic中关于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文献从建库至2013年3月。根据Jadad系统推荐分级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相关文献。与辛伐他汀组对比,血脂康组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等指标的改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ALT、CK、TC、LDL-C等指标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组BUN、TG、FPG、2hPG等指标疗效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而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治疗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浙江省舟山医院共收治的1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啦)、免疫球蛋白G(IgG)、C型反应性蛋白(CRP)、微量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免疫学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ALB、Hb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IgA、IgG、ALB、Hb[(3.3±1.4)、(14.5±3.2)、(38.7±1.3)、(130.6±35.5)g/L]明显高于对照组[(2.4±1.2)、(13.5±4.5)、(35.5±2.4)、(118.5±21.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O.05);实验组FPG、2hPG[(8.1±1.6)、(11.3±2.4)mmol/L]低于对照组[(9.4±5.5)mmol/L、(12.5±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罗中宁 《当代医学》2014,(11):26-2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防治干预措施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罗定市黎少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0例,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190例,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措施;对照组190例给予药物治疗。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GHbA 1、FPG、2 hPG检测值均出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GHbA 1、FPG、2 hPG降低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的并发症患者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血糖浓度的进展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氟西汀和多虑平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伴抑郁、焦虑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05例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多虑平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氟西汀每日1次,每次10 mg,口服;多虑平组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多虑平片,每日中、晚各服25 mg,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应用抗抑郁剂,疗程4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评价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氟西汀组和多虑平组SD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PG、HbAI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较多虑平组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FPG、2hPG、HbAIC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FPG、2hPG、HbAI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多虑平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助于控制血糖,氟西汀较多虑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普伐他汀对老年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普伐他汀(商品名:美百乐镇)对高龄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服药前后患者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1例高龄(75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予美百乐镇(每晚20mg)口服治疗4周,评估治疗前后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用药4周后患者血清LDL—C(3.33±0.64 VS 2.45±0.61)、TC(5.87±1.01 VS 4.67±1.01)、hsCRP(5.52±4.87 VS 3.27±3.51)明显降低,TG(1.91±1.20 VS 1.42±0.94)有降低,HDL—C(1.13±0.35 VS 1.17±0.32)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26.61±8.62 VS 24.93±6.72)、ALT(24.13±13.63 VS 22.52±11.65)、CK(80.77±4.42 VS 83.45±41.69)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75岁以上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高龄患者调脂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预混胰岛素(优泌乐50、优泌林70/30和诺和锐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优泌乐50组(48例)、优泌林70/30组(47例)和诺和锐30组(48例),于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12周后,观察并比较3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C(HbA1c)的变化。结果:3组FPG水平相似;优泌乐50组2 hPG优于其它2组,且HbA1c水平更低(P〈0.05)。结论:优泌乐50、优泌林70/30及诺和锐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PG控制疗效肯定,优泌乐50对2 hPG的控制优于优泌林70/30和诺和锐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EHF患者(老年组)和56例非老年组EHF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的变化.结果:老年组治愈率(79.49%)明显低于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诺和锐30治疗组的HbA_(1c)、餐后2h血糖控制明显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可较好控制餐后血糖,而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因素,了解高原藏族人群HbA1c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5月到2020年6月德钦县医院体检和诊治的藏族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糖水平分为初诊断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前期组和糖耐量正常组,比较3组之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按血红蛋白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红蛋白组及血红蛋白正常组,比较2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对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红蛋白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有更高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肪肝占比(P < 0.05)。3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占比、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红细胞(RBC)及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红蛋白组与正常血红蛋白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影响HbA1c,而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HbA1c = 2.46 + 0.215×FPG + 0.228×2 hPG(R2 = 0.73,P < 0.05)。  结论  德钦藏族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BMI、TG、TC和脂肪肝占比,是早期识别糖尿病的线索。HbA1c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Hb不是HbA1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