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镜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法、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传统组)资料比较。结果两组均为Ⅰ~Ⅱ期乳腺癌。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大出血、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腔镜组淋巴结数目(15.5枚)、平均手术时间(80min)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缩短了引流时间(3~5d)、减少了出血量(380ml)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1例)。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可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质量的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生理、心理的微创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26例乳腺癌患者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资料21例比较。结果病例均为Ⅰ~Ⅱ期乳腺癌。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无中转开放手术,腋窝出血量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延长,拔除腋窝引流管时间缩短。手术切口缩小,无切口感染,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内腔镜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臂麻木疼痛症状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达到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相对减少了并发症,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好的微创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36例,其中66例应用乳腔镜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MALND),70例行常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TALND),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功能相关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ALND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TAL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数量,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相关并发症如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皮瓣愈合等,MALND组明显优于TAL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组均未出现腋窝复发患者。结论:通过乳腔镜游离皮瓣和清扫腋窝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清扫,出血少,对机体干扰少,可明显减少常规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和有突出的美容效果。用乳腔镜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手术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乳腔镜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效果,为医患双方合理选择术式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并手工检索中、英文已发表的资料和会议论文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查找比较乳腔镜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文检索词包括:乳腺肿瘤、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随机、对照。英文检索词包括:breast cancer,breast tumo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xillary dissection,endoscope,cavity mirror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相比,乳腔镜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减少腋下淋巴引流量〔WMD=-139.02,95%CI(-160.99,-117.05)〕,延长手术时间〔WMD=42.98,95%CI(21.34,64.61)〕,但在术中出血量〔WMD=-21.29,95%CI(-43.34,-0.75)〕、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WMD=-1.48,95%CI(-3.49,0.52)〕、腋下引流管放置时间〔WMD=-1.58,95%CI(-10.54,7.39)〕、术后并发症〔OR=0.68,95%CI(0.31,1.46)〕、术后住院时间〔WMD=-0.23,95%CI(-0.79,0.33)〕、术后复发〔OR=2.39,95%CI(0.58,9.84)〕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瘢痕小等优点,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但乳腔镜手术延长了手术时间,其手术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6例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临床分期类似而行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56例,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组37例,均为Ⅰ~Ⅱ期乳腺癌。内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未发生意外损伤、皮下气肿、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与传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比较,淋巴结数目、腋窝引流量、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减少了出血量(128.1±24.0mL比194.8±59.1mL,P<0.01),缩小了手术切口(12.9±1.3cm比18.9±1.8cm,P<0.01),延长了手术时间(96.3±24.3min比80.6±14.4min,P<0.01)。术后平均随访15.7个月(12~27个月),无切口感染,内腔镜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受限(1.8%比16.2%)、上臂麻木疼痛症状(3.6%比24%)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在选择性乳腺癌患者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够达到传统腋窝淋巴清扫治疗效果,并具有缩小手术切口、增加美容效果,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有关长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配对研究纳入台州市肿瘤医院头颈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实施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手术(腋窝腔镜组,n=35)和传统开放手术(开放手术组,n=35)治疗的PTC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均为T1N0M0 Ⅰ期,手术方式均为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颈部中央淋巴结(简称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及对颈部功能的影响。颈部功能评价采用颈部疼痛评分、颈部损伤指数和吞咽障碍指数调查,美容效果评价采用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腋窝腔镜组全部顺利完成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同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均无中转开放手术。腋窝腔镜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延长(P<0.01)。腋窝腔镜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2例(5.7%),术后出血1例(2.9%);开放手术组中,暂时性声带麻痹1例(2.9%),均无术后出血。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d和3个月的颈部疼痛评分和颈部损伤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腋窝腔镜组术后吞咽障碍指数低于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0.6)分和(3.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手术治疗低危PTC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与开放手术相仿,但提高了患者术后美容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6±23.45)min、(78.73±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67±4.37)枚、(18.74±4.98)枚,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57±47.87)mL、(362.72±67.93)mL;两组平均随访(22.21±14.4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者分别为3例和4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应用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应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常规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2.9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7.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容易恢复,有着较高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9,(4):473-475
目的:探究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腋窝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其他手术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均未出现腋窝复发,观察组患者在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皮下积液、肩关节活动障碍等术后上肢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腔镜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疗效可靠,与传统清扫术相比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4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出血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腔镜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0例乳腔镜和常规各100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收获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比例、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平均淋巴结大小以及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乳腔镜组和常规组在收获淋巴结总数(1 781枚和1 737枚)、转移淋巴结比例(11.9%和13.4%)、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17.8±5.8和17.4±4.9)以及平均淋巴结大小(0.33和0.38 cm)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总共3518枚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包括淋巴结膜破裂、淋巴结内出血、淋巴结囊分离和淋巴结碎裂)的分析,乳腔镜组和常规组中淋巴结出现病理形态改变分别占6.8%和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不影响淋巴结的整体病理性质,不会对淋巴结造成更多的损伤,没有增加淋巴结病理形态改变的可能性。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不增加手术的危险,具有肿瘤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Ⅰ~Ⅲa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溶脂辅助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溶脂辅助下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留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不同时间点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引流量在术后第1、2、3、4天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引流量比较:术后第1、2、3、4天,观察组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肢疼痛、提肩运动障碍、患肢水肿、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侧上臂感觉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脂辅助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淋巴结清除数多,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脂肪溶解过程中未产生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术前扪及腋淋巴结肿大的乳腺癌患者(观察组)行改良根治术,腋窝注射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后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方法清扫腋窝淋巴结。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少,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15个,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均无腋窝肿瘤复发、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水肿及麻痹等情况。观察组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及上肢疼痛、上肢水肿等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脂肪溶解液及脂肪抽吸方法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及淋巴结清扫较彻底、神经血管损伤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Luo CY  Zhang J  Lin H  Yang Q  Huang X  Xue L  Zhang YZ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46-1948
目的 分析电视乳腔镜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 86例乳腺癌患者行腋窝脂肪抽吸后 ,采用乳腔镜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5 5 3min。前 10例手术时间平均 10 3 2min ,后 76例平均 4 3 7min ,两者相差显著 (P <0 0 1)。术中出血很少 ,无一例因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而中转常规开放手术。平均每例取出淋巴结 15 3个 ,37例病理显示腋窝淋巴结受累 ,平均受累 3 6个。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 10 4个月 ,随访期间患者肩关节活动均良好 ,上肢无肿胀 ,无腋窝复发或套针处种植出现。结论 基于脂肪抽吸的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临床可行 ,不仅微创又保留功能和美观 ,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经腋窝小切口行早期乳腺癌保乳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及效果。方法103例早期乳腺癌病人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腔镜组(41例)和传统开放组(62例),比较2组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及检出率、围手术期指标、乳房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03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放病例,成功率100%;2组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及检出率、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乳房外观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传统开放组的83.87%(P < 0.05);随访6~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2组病人上肢活动良好,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结论腔镜经腋窝小切口行保乳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与传统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且手术切口隐蔽、乳房美容效果更好、生存质量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对乳腺癌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治疗乳腺癌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肿瘤外科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乳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组各86例,比较2组手术指标、上肢功能、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腋窝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65.42±7.37) ml vs.(185.53±22.86) ml,(114.25±35.06) ml vs.(188.79±48.13) ml],t=46.375、11.609,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689、5.339、4.176、16.805、9.269、9.395,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10.47%)明显低于对照组(40.70%,χ2=20.645,P<0.05),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5.998、7.213、6.439、5.551,均P<0.05)。 结论 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肿瘤大小(T)分期乳腺癌患者病理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应用,以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首次治疗为手术治疗、T在0~5 cm的2 1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析不同T分期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不同T分期(1 cm< T≤ 2 cm,2 cm< T≤ 3 cm,3 cm< T≤ 4 cm)间各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为0 cm≤ T≤ 1 cm、1 cm< T≤ 2 cm、2 cm< T≤ 3 cm和3 cm< T≤ 4 cm时,Luminal B型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率分别为40.00%、29.41%、50.00%和65.22%;T分期为4 cm< T≤ 5 cm时,Her-2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75.00%。在所有的乳腺癌T分期中,Triple-negative型均具有较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特点不同。Luminal B型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在前哨淋巴结应用时需要更加谨慎。Her-2过表达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子分型是对传统的乳腺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重要补充,可以进一步提示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辅助手术治疗乳腺癌及对腋窝淋巴结分期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乳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确定是否对患者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探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淋巴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低于对照组的3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为97.56%(40/41),在每例患者中发现1~3枚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共57枚。通过开展HE染色和连续切片,发现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41.46%(17/41),其中微转移4例。结论乳腺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能有效评估腋窝淋巴结情况,准确判断是否开展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促进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术(SLNbiopsy,SLNB)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以指导cN0期乳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本组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4例,术中在原发肿瘤周围注射美蓝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64例患者有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成功率82.8%,53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中49例准确地判断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92.5%)。假阴性率13.8%,敏感性86.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5.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故能指导cN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