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雌激素在EMs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a和ERβ介导的基因或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减少凋亡,增加异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及血管生成能力,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促进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表达,探讨其在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1~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22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囊壁组织,6例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和13例正常内膜组织,采用RT-PCR技术对孕激素受体(PR-A B)和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巧克力囊肿组织中PR-A B和PR-B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内膜组织(P<0.01);巧克力囊肿组织中PR-B/PR-A BmRNA的比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R-B/PR。A BmRNA的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A B和PR-B/PR-A BmRNA的比值降低可能与EM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孕激素耐受”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不同亚型(ERа和ERβ)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在位内膜及小鼠模型的异位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EM 组)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0 例为对照组(NEM 组),分别利用0.2,0.4,0.6 g 梯度量化子宫内膜建立小鼠模型,5 d后获取异位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а和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EM 组及NEM组种植率比较:0.2 g 的种植率分别为6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0.4 g 种植率分别为100%和85%,0.6 g种植率分别为1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异位病灶体积比较,EM组各组病灶均大于NEM组( P< 0.05)。ERа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中EM组比NEM组阳性率高,在EM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NEM 组在位内膜与异位病灶ERа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ERβ蛋白表达上,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EM组比NEM 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中在位内膜阳性率均比同组各异位病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位内膜ERβ蛋白表达均比同组相应各组异位病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具有更强的异位种植能力,在位内膜中ERа和ERβ均高表达,雌激素受体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以β亚型的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罗鹏  邢方凯 《重庆医学》2012,41(23):2429-2432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调节着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其中在心血管方面,雌激素参与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变的发生、发展[1]。早期观点认为雌激素通过经典核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56例腹壁内膜异位症(AWE)患者(增殖期33例,分泌期23例)在位、异位子宫内膜,正常分泌期与增殖期(36与37例)子宫内膜的雌激素受体(ER)蛋白进行测定.AWE患者增殖期组在位内膜ER表达率(85%)高于正常内膜(60%)和异位内膜(58%)(P<0.05);分泌期异位内膜ER表达率(57%)高于在位内膜(26%)和正常内膜(25%)(P<0.05).分泌期在位和正常内膜ER表达率均低于增殖期组(P<0.01),异位内膜ER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位和异位内膜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AWE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G蛋白耦连受体激酶(GRKs)是一类介导受体脱敏的重要可溶性蛋白质,是G蛋白耦连受体(GPCR s)信号转导通路负反馈机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神经系统疾病中神经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神经激素持续刺激引起的不利后果,表明了神经激素受体反应性脱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近年来研究显示,GRKs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GRK6主要定位于中型棘状神经元上,GRK6敲除与多巴胺受体的超敏有关,是纹状体最关键的GRKs。文章就近年来GRKs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激酶插入区受体(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在位内膜和卵巢异位内膜及其周围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在O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VEGF和KDR在51例Ⅱ~Ⅲ期OEM患者的44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其邻近卵巢组织、20份子宫内膜组织及18份非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内异症)患者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VEGF和KDR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质中。VEGF和KDR在卵巢异位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63.6%、54.6%,而在异位上皮邻近卵巢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8%、15.9%,VEGF和KDR在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均高于卵巢异位内膜邻近卵巢组织(P=0.000 1和P=0.008 4),且两者在异位内膜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00)。VEGF和KDR在OEM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75.0%,而在非内异症子宫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27.8%,VEGF和KDR在在位内膜中的阳性率同对照组子宫内膜上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OEM卵巢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上的阳性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与KDR在卵巢异位内膜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邻近卵巢组织,提示VEGF与受体KDR协同表达可能与OEM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VEGF、KDR在OEM在位内膜的阳性率高于非内异症组子宫内膜,且两者在OEM卵巢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上的阳性率相似,支持在位内膜决定论学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 (ER)α、β亚型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4 5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 ,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蛋白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ERα、ERβ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内。卵巢上皮性癌中 ,ERα(+) 5 1.1%(2 3 4 5 ) ,与良性肿瘤接近 (5 0 .0 % ) ;ERβ(+) 8.89% (4 4 5 ) ,显著低于良性肿瘤 (5 0 .0 % ) ,ERβ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低分化及Ⅲ、Ⅳ期癌中显著低于ERα(P <0 .0 1)。结论 ERα、β为核受体。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降低 ,ERα ERβ升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的一个标志。ERβ可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妇女中的分布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07例维吾尔族健康妇女(对照组)及65例经腹腔镜或手术证实为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的ER基因XbaⅠ和PvuⅡ酶切多态性。两组检测对象均为世居新疆的维吾尔族妇女。结果:ER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eyweinberg平衡定律。ER等位基因X、x和P、p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频率分别为0.223、0.777、0.231、0.769和0.168、0.832、0.341、0.659。ER基因PvuⅡ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内异症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Xba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基因XbaⅠ和PvuⅡ组合基因型分布在组间、组内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基因XbaⅠ酶切多态性与维族妇女内异症发病无关,而PvuⅡ酶切多态性与内异症发病有关。PvuⅡ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维族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原癌基因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上皮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之问,C—erbB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晚期的卵巢癌中C—erbB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高,其预后差;在组织分化好的卵巢癌中PR的表达率高,其预后好;ER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均无关。三者联合检测时C—erbB2蛋白无过度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71.4%)最高,而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的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0.0%)最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rbB2蛋白无过度表达和ER、PR均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71.4%)显著高于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和ER、PR均阴性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0,0%)(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估计及临床治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评价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来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ER、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各组中ER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激活蛋白1(A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大鼠EMs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28只大鼠为模型组(n =28),观察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子宫内膜、模型组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病灶ERα、ERβ、AP-1、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腺体、间质血管明显增加;②大鼠EMs模型的异位病灶与对照组子宫内膜间ERα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7),而其在位内膜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ERβ、AP-1(c-jun)蛋白、VEGF在模型组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其在位内膜及异位病灶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EMs模型在位内膜中ERα和ERβ均高表达,异位病灶中则仅表现为ERβ高表达,同时上调c-jun,VEGF的表达,ERβ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较ERα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组织中EphA2与ER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EphA2与雌激素受体ERβ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18例卵巢癌组织进行EphA2、ERβ检测,对其中10例EphA2及ERβ阳性表达的冰冻组织标本,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捕获卵巢癌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其中EphA2及ER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Rβ及EphA2阳性率分别为99.2%(117/118)和90.7%(107/118);EphA2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及残余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ERβ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残余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ERβ与EphA2的表达有相关性(rs=0.184,P<0.05)。Western印迹分析,EphA2蛋白和ERβ蛋白条带强度一致。结论:ERβ与E-phA2蛋白可能与卵巢癌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叶红  杨菁  管楚玉 《现代医学》2003,31(6):354-356
目的 通过研究雌激素 β受体 (ERβ)在不育妇女和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探讨ERβ在不育子宫内膜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育的可能关系。 方法 对 40例符合筛选条件的不育妇女在宫腔镜直视下用活检钳钳取增生期子宫内膜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Rβ、ERα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 ,并与 3 0例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结果 ERβ在不育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中明显表达 ,在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下降或不表达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Rβ在不育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 ,ERβ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不育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