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2.
经脉病候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京生 《江苏中医》1998,19(10):9-11
《灵枢·经脉》中的经脉病候,后世作为经典理论依据,但与简帛医书的相关记载有所不同,其致变原因复杂,部分是由于对经脉认识的变化、对古文献的采用方式和文字传抄错误等。研究经脉病候的形成演变过程,也是使我们对经络理论的理解、阐释接近其本义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伟人毛泽东挥巨笔潇洒而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六七十年代神州大地流传一句豪言壮语叫“人定胜天”。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里的“我”,无限制的膨胀,成为大自然的霸主,化作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旗帜,在这种“魄力”指导下,人们无限制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劫伐,当然就饱尝了大自然的惩罚之苦。  相似文献   

4.
希波克拉底经脉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节选自希波克拉底"人类自然"的第11章有关经络的精彩描述.1)一个经络系统包含4对经脉循行.2)经络系统布有腧穴.3)希波克拉底把治疗方法称作"放血疗法",上述非常重要且类似于针灸理论.重点指出的是这种古希腊与中医学的相关性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此文激励中医学者深入研究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两种古代文化的密切联系远比我们现在知道的多.  相似文献   

5.
戴晴  盛燮荪 《中医杂志》2004,45(3):184-185
经脉穴组现象是指在同一经脉的1~3寸之间分布有2~3个穴位,其局部组织的神经、血管分布十分相似或一致,主治功能有2种以上相同.共遴选出15组穴组.认为这种穴组现象的形成是由于针刺不同组织的变异、针刺术式的因素、天人相应的人为推寻而产生.通过研究这一现象,可从宏观角度对腧穴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郭兰春  李英 《四川中医》2009,27(6):43-44
“经水出诸肾”是傅氏调经恩想的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学术思想作了浅谈,以期指导临床。一方面对此理论的产生源头及其内涵作了论述,其次从律氏治疗月经病对此理论的应用及发挥作了论述,最后通过后人应用此理论指导临床的价值及现代研究谈此理论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脉、络脉合称为经络。经有路径、途径之义,纵行人体上下,沟通脏腑表里,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联络、网络之义,横行经脉之间,交错分布在全身各处,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灵枢·海论》:“经脉者,內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有机联系。《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概括了经络的功能作用。经络是沟通內外、联系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同完成脏腑功能、维持  相似文献   

8.
张凯 《江苏中医药》2016,48(10):102-102
正褚玉霞是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今举其治疗经水过多验案2则,以飨读者。案1.血虚不归经,虽衰妄自行王某,女,22岁,未婚。2015年4月30日诊。月经量多3月余。13岁初潮,经期6~7d,周期29d,自述量多,每日一包卫生巾不够用,每2h需换一次。经色淡,有少量血块,经行腹痛,乏力,白带正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症状,瘀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的重要病因。口、眼干燥的症状主要是由口津和泪液的分泌不足所导致,这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经脉是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瘀阻经脉会造成津液的输布障碍,影响口津和泪液的分泌。脾虚失运、津血内阻,肾阴枯竭、灼血为瘀,肝亏络阻、血郁成瘀是形成干燥综合征瘀阻经脉的三个重要病机。现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多从津液亏虚进行论治,在此基础上,宜适当选用活血化瘀之法,疏通经脉,使口津和泪液得以正常输布,润泽官窍,从而缓解干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经脉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卓廉士  李学智 《中国针灸》2004,24(9):631-633
目的:探讨感应这一自然现象在人体经脉上的体现.方法:查阅古代文、史、哲文献,摘录出有关感应的论述,将其与中医典籍中的经脉现象对照分析.结果:感应现象同样存在于人体经脉中,经脉与自然界之间、上下经脉之间、左右经脉之间、表里两经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刺传导、特定穴的治疗作用都是感应的表现.感应是由"气"和"数"所产生一种趋同性或互补性运动.结论:经脉现象可以用感应学说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阴阳造化,唯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古人研究天地造化之道,重性命,意在养生。性命之学被后世历代的高僧、高道及养生家所重。“无情无种,无性无生,无命不立。”性命之学是中国古文化的根源。如《汉书·董仲舒传》曰“夫性命之道,本乎太极,散于万株。有性命然后三教立,有性命然后五论生。故造化者性命之炉冶。道学者性命之绳墨。医药者性命之赞育。”“古代中医,体之太极为性命,测之阴阳为动静。配之五行为生克。调运气之往来为长养无穷。故古之从事中医者,外通经史,内修人妙。”古代的中医学术和“易”与“道”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13.
论中医经脉的实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的经脉的实质,一是经脉是古人对对血液循环的朴素认识,二是经脉和神经系的关系,三是经脉和针灸的关系。结论是:经脉是中医对循环和神经系混淆不清的朴素认识,针灸和经脉并确定不移的必要关系,所以经脉和针灸的研究应该分别进行,不应该捆在一起,互相牵制。  相似文献   

14.
《灵枢·经脉》中的经脉病候,后世作为经典理论依据,但与简帛医书的相关记载有所不同,其致变原因复杂,部分是由于对经脉认识的变化、对古文献的采用方式和文字传抄错误等。研究经脉病候的形成演变过程,也是使我们对经络理论的理解、阐释接近其本义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桂枝温通经脉配伍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其余于大鼠尾根及背部每只0.5 mg皮内注射胶原乳剂制备关节炎大鼠模型,致炎后21天,将造模成功的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喋呤组、桂枝组、桂枝牛膝组、桂枝川乌组、桂枝独活组、桂枝附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天。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AI)、后爪体积及踝关节病理变化情况,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桂枝牛膝组、桂枝川乌组、桂枝独活组、桂枝附子高、中剂量组及甲氨喋呤组关节炎大鼠AI及后爪肿胀明显降低(P0.05);桂枝牛膝组、桂枝川乌组、桂枝独活组、桂枝附子中、高剂量组及甲氨喋呤组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下调(P0.01),并对踝关节病理变化有改善;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桂枝温通经脉配伍对CIA大鼠关节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配伍。  相似文献   

16.
曲丽芳 《中国针灸》2006,26(9):676-678
从文字、医理两方面对经、络、脉、经络、经脉等中医术语的中文含义及英文翻译进行比较,提出《内经》所言经脉应包括经络系统和脉管系统两部分。无论从字形词义上考察,还是从功能结构上论证,经谓纵行(logngitude),络谓网络(net),脉是血管(vascular),经络(channels and collaterals)与经脉(the meridians and vasculature)的概念和功能不容混淆。古人经脉合称,目的之一在于借脉管系统的有形分布了解经络系统的网络状态。将“经脉”译作“th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或“channels and collaterals”实际上只翻译了经脉真正含义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经筋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但由于经筋与经脉同属经络系统,且人们对经筋的研究较少,使经筋常被误认为是经脉的附属部分。经筋与经脉虽然联系密切,但又有各自的属性、规律及生理病理特点,以至于原有的经络辨证法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常不能与两病相统一。因此,通过分析比较经筋与经脉在主体结构、循行方向、循行过程、分布形态及所属病证中的差异性,及探讨二者临床辨证论治思路中的不同,对完善经络辨证模式和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浅谈“经水出诸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水出诸肾[1]"是<傅青主女科>中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是傅氏长期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积累的结晶,体现了他调经的基本观点--重肾补肾.这一观点给予后世很大的启发,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