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11q23染色体异常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12种系列相关性单克隆抗体对14例伴11q23染色体异常的初诊的非继发性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研究。结果 14例11q23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12例,女2例;t(4;11)(q21;q2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免疫分型显示CD10^-CD19^+、CD33^+、CD34^+仅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  相似文献   

2.
11q2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伴 11q2 3异常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与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32 0例AL中 18例伴有 11q2 3异常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R带核型分析和临床预后。以同期核型正常的 2 0例AL患儿作为对照。结果  18例伴 11q2 3异常AL患儿中 1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4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其中M5b3例 ,M2a1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 16例患儿中 ,13例有淋系抗原表达 ,3例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均显示CD34 阳性。异常核型有 6种 :t(4 ;11) (q2 1;q2 3) 6例 ;t(10 ;11) (p13;q2 3) 3例 ;t(11;19) (q2 3;p13) 1例 ;t(11;17) (q2 3;q11) 1例 ;t(8;11) (q2 3;q2 3) 1例 ;del(11) (q2 3) 6例。本组AL完全缓解 (CR)率为 72 .2 % ,与对照组的 80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死亡率为 6 1.1% ,与对照组的 2 5 .0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1q2 3异常主要见于儿童AL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3.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些非随机染色体改变与一些具有独特形态学和临床特点的AML亚型密切相关。本文就有少见染色体异常AML的临床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MEA)方案对伴11q23/混合谱系白血病(MLL)重排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诊断明确的17例患者按MEA方案治疗1、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率70.6%,总有效率82.4%。MEA方案的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结论MEA方案对伴11q23/MLL重排的AML患者疗效较好,可考虑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379例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379例患者中共检出216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19种平衡易位和70种染色体缺失或获得,占所分析患者的56.99%。t(15;17)(95例)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Y(22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分别占所分析患者的25.86%和5.80%。90.9%的-Y异常与t(8;21)同时出现,占t(8;21)异常的40.81%。各FAB亚型间染色体核型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M3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男女性别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R显带技术可检出56.99%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染色体特异性重排,部分核型异常与特定的FAB亚型相关,这可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相继报道,在应用CD系列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标记分析时常可见到杂合型表型,而且这些异常免疫表型的表达与临床疗效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我们对1992年1月至1994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33例AML病例进行CD系列抗原McAb检测,分析其异常免疫表型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异常是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标志之一。大约 9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8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70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和 5 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可检出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测已成为指导白血病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目前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制备常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 (2 4h或 4 8h) ,虽然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染色体标本 ,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获得足够的供核型分析的分裂相。另一些患者虽然分裂相的数量尚多 ,但由于其质量低劣常导致核型分析失败。近来 ,我们对一些常规培养方法失败的患者 …  相似文献   

8.
Ph染色体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标记染色体 ,但亦可见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瘤 ,和骨髓瘤等其他疾病。[1] 近年来 ,我院共发现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病例。自 1997年 9月~ 2 0 0 1年 9月对 10 6例成人初治A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检查 ,发现Ph染色体阳性患者 6例 ,其中男 5例 ,女 1例 ,年龄 15~ 6 3岁 ,平均 4 1.3岁。所有病例均按 1985年FAB诊断标准分型确认的AML。其中M44例 ,M52例。2 ) 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不加植物蛋白血凝素的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表达淋巴系标志的意义。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APAAP法)检测38例AML的24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其中21例同时作核型分析。结果:30例患者仅表达髓系标志(Ly-AML),8例患者同时表达髓系及淋巴系标志(Ly-AML).Ly AML作核型分析6例,其中5例核型异常。治疗4例,仅1例完全缓解。结论:Ly AML异常核型发生率高,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低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o)的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免疫学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及组织化学试剂对骨髓涂片进行染色分类,并采用流式细胞术作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结果表明,2例患均符合AML-Mo分类诊断标准,髓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阳性率均为阴性,糖原(PAS)染色均为细颗粒阳性,髓系单抗CD33、CDl3阳性,T淋巴系单抗CD2、CD3阴性,B淋巴系单抗CD10、CDl9、CD22阴性。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分型是诊断AML-Mo的主要依据,采用多种单克隆抗体同时染色血细胞及进行多参数分析,有利于检测多种抗原在单个细胞上的表达,使AML-Mo的诊断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5号染色体异常,对68例经常规染色体分析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为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5号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表明:68例标本中复杂核型异常涉及所有染色体,而5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为38.2%(26/68),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率为45.5%(10/22),慢性髓系白血病为15.6%(5/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78.6%(11/14)。涉及的染色体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其中有11例同时存在5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9例同时存在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结论:髓系恶性血液病复杂核型异常中5号染色体异常多见,多为不平衡易位;5号染色体存在异常的病例通常同时伴有7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免疫分型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收集516例初发AM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免疫表型.结果表明,①516例AML中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率较高,依次为MPO(95.0%)、CD33(93.0%)、CD13(88.8%)、CD117 (69.4%),而CD14、CD15、CD64、CD71表达较低,其中145例AML伴淋系抗原表达,分别为CD7 21.5%、CD19 6.0%、CD2 0.78%、CD100.58%、CD20 0.58%;CD71在M6中阳性表达率为100%,CD64在M5中阳性表达率最高(30.2%);CD34总阳性表达率为57.8%.②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64.7%,M3组中CD34+患者CR率低于CD34-组(P=0.019).非M3组CD34阳性组的CR明显低于CD34阴性组(P=0.002);CD19+患者CR率高于CD19-组(P=0.028);CD7+患者CR率明显低于CD7-组(P =0.002);CD71+患者CR率低于CD71-组(P=0.013);MPO+患者CR率高于MPO-组(P=0.015);CD11b、CD13、CD33表达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的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分型是诊断AML的必备条件,它有助于指导白血病的临床分型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36例11q23/Mll融合基因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AL)伴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探讨适宜的治疗策略。对36例急性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患者治疗、生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4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ll融合基因阳性共36例,占7.2%,其中3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均为髓系表达,有5例同时伴淋系表达;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为B淋巴系表达,有3例同时伴有非系别确定性髓系标志表达。36例患者中29例(80%)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2例检测到11号染色体改变。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化疗,总缓解率为47.2%,25例缓解后的病人有10例在6个月内复发,其复发率为40%,有9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7例移植后存活;共死亡24例。3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2-46)个月,2年总生存率(OS)为41.4%,9例移植病人2年OS为87.5%。结论: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化疗效果差,易复发,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检测手段探讨染色体分析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310例AL患者于治疗前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进行染色体制备,用G显带技术分析中期细胞数10-30个,平均每例分析细胞20个,核型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法体制(ISCN)1995》进行描述。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常核型中,以t(8;21)和M2最多见,其次是t(15;17)和M3、inv(16)和M4Eo、t/del(11q23)和M5等。急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ALL)患者中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是t(9;22),数目异常以超二倍体、多倍体常见。结论联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检查技术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分析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CEBP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5例初诊AML患者CEBPA基因突变率、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表明:本组患者CEBPA突变患者20例,发生率为36.4%,其中17例为双侧突变,3例为单侧突变;与CEBPA无突变AML患者相比,CEBPA突变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征:75.0%患者为M1与M2;初诊时表现为高血红蛋白[(98.30±20.33)g/L对(81.69±23.74) g/L;t=2.625,P=0.011]及低血小板[(33.30±38.27)×109/L对(64.79±61.60)×109/L;u=2.062,P=0.044];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显示,CEBPA突变患者CR率72.2%,高于CEBPA无突变患者68.6%,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EBPA突变AML多见于AML-M1和M2,且伴高血红蛋白和低血小板症,表达CD7及CD34;近期疗效尚好.国人AML患者CEBPA突变率可能高于国外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伴t(16;21)(p11;q22)的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1例M2的患者其核型分析结果有t(16;21)(p11;q22)的异常,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诊断,化疗后未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 t(16;21)(p11;q22)是一类很独特的白血病亚型有关的易位,为少见的非随机的染色体易位,其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快速、敏感、有效揭示11q23/MLL基因重排的方法,确定11q23/MLL异常存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指导AL风险治疗。方法112例成人AL患者骨髓细胞经24h短期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行核型分析;LSIMLL双色分离信号DNA探针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筛选异常信号,有异常信号者行中期FISH确定11q23/MLL基因重排。结果 112例AL患者FISH揭示9例11q23/MLL易位(检出率8.0%),其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只检出4例(检出率3.6%)。3例CCA示del(11)(q23)者FISH揭示2例为11q23/MLL易位,1例为1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在1例正常核型、1例11q+和1例无11q23明显异常者,FISH揭示为11q23/MLL易位。除9例易何外,FISH揭示8例存在MLL基因扩增,包括多倍体、均匀染色区(hsr)和双微染色体(dmin)。AL伴11q23/MLL异常者多诊断为B系祖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o-B AL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或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结论 使用MLL双色分离信号DNA探针行FISH确定11q23/MLL异常是快速敏感的方法,其检出率高于CCA,有效揭示11q23/MLL易位和扩增。临床诊断pro-B ALL、AMoL或BAL,尤其正常核型者应行FISH以确定11q23/MLL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Y染色体丢失与染色体畸变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采用了细胞遗传学方法及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9例骨髓和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与诊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染色体异常率为83%;②原位杂交技术检测Y染色体的丢失比细胞遗传学方法更敏感;③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丢失对疾病诊断、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价值;④两种方法均显示:处于非缓解期的患者Y染色体丢失率高,反之则低。以上结果为指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