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肝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对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肝棘球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误诊,术后均治愈,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CT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肝泡状棘球蚴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明  刘铁牛  广西柳州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198-198,228,I052
患者男 ,1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 3个月 ,进行性加重伴右上腹隐痛 ,偶有烧灼感 ,尿黄似浓茶水色并出现陶土样大便。B超示 :右肝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 :右肝癌 ,肝门部梗阻 ,考虑肿瘤侵及胆管。查体 :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 ,腹软 ,右肋缘下及剑突下轻压痛 ,肝肋缘下 3mm剑突下 7cm ,左肋下 4cm ,质硬。莫菲征 ( ) ,肝区叩击痛( )。化验 :AKP 70 2IV/L ,γGT 5 19IV/L ,AST 2 6 5IV/L ,ALT12 3IV/L ,Abl 34g/L ,总蛋白 84 87g/L。皮肤抗原试验 ( ) ,补体结合试验 (- )。病理检查 巨检 …  相似文献   

3.
何明霞  邵福丽 《现代护理》2002,8(3):231-231
护士长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模式已向以生理 ,心理 ,社会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正在我院推广 ,护理查房的方式也逐渐渗透在整体护理中。现在就整体护理在“肝泡状棘球蚴病术后的运用” ,汇报给大家 ,首先 ,请甲护士介绍病历。甲护士 :患者 ,女 ,36岁 ,2 0 0 0年 10月末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呈持续性隐胀痛 ,无恶心 ,呕吐 ,但食欲减退。11月初 ,腹部胀痛加重 ,发现皮肤、粘膜黄染 ,于 11月 2 2日来院就诊 ,查体 :上腹部有轻度压痛 ,肝在右锁骨中线肝肋缘…  相似文献   

4.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像图表现,其中巨块型8例,占53.3%,结节型1例,占6.7%,坏死液化型3例,占20%,混合型3例,占20%。其声像图特征为:肝脏肿大,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或外形不规整,凹凸不平呈“花菜”状,内部显示为不均匀结节状,小囊状高回声,有时见较小的钙化灶回声;病灶坏死腔可呈“溶洞”样透声区,腔壁回声增强。在进行诊断时应同肝囊型包虫病钙化、实性变、肝血管瘤、肝癌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5.
肝棘球蚴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棘球蚴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血清学检查证实的55例肝棘球蚴病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型。结果:囊型34例(61.8%),其中单发囊肿型7例(12.7%),多发囊肿型2例(3.6%),子囊孙囊型3例(5.5%),内囊分离型6例(10.9%),囊壁钙化型5例(9.1%),囊肿实变型3例(5.5%),囊肿合并感染8例(14.5%);泡型20例(36.4%),其中浸润型10例(18.2%),钙化型4例(7.3%),液化空洞型6例(10.9%);单发囊肿型合并浸润型1例(1.8%)。超声正确诊断48例,准确率87.3%。结论:各型肝棘球蚴病的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对判断病灶类型、大小、数量、部位及有无合并症等有很高的准确性,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实时CEUS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价值。方法 38例疑似HAE患者(共55个病灶)接受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强化形态、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HAE者32例,共45个病灶,CEUS符合率为96.42%(53/55)。二维超声表现为"脑回征"或"熔岩洞样"改变、"岛屿状"改变、不规则肿块;CEUS三期均未见强化,呈"黑洞征"。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CEUS可准确反映HAE病灶内部组织成分,对HAE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B超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状棘球蚴病49例进行了分类研究。根据声像表现将其分为实质肿块型、囊样液化型和混合型三类。分析认为:实质肿块型是本病的基本类型,肿块内的液腔是由于胆道破裂后胆汁流入肿块内所致。本病特点包括:病变肿块多较大、形态不规则、回声强、肿块内易于钙化和液化、同一肿块内包含着不同病理发展阶段的囊泡及胆道破坏和梗阻的发生率高等。在其各种病理变化中人体免疫和修复机能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泡状棘球蚴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成虫寄生在狐、狗、狼的小肠内即终末宿主;蚴虫多寄生于小啮齿类动物中为中间宿主。人误食含卵粪便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因本病多发于我国西北部,较为罕见,病理医师对寄人虫的生活史和感染组织的病理形态认识不够,易误诊。故对其流行病学、寄生虫的生活史、蚴虫在中间宿主组织内的病理形态、器官感染分布、临床太和体征以及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男,41岁,牧民.因上腹痛1年,地震时被石块砸伤腹部,检查发现肝巨大占位性病变10 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逐渐发展至中下腹,饮食明显减少,进食后腹胀加重,伴恶心、呕吐,3个月前开始呕吐咖啡色液体,每次约100 ml,每隔2~3d呕吐1次,有时连续呕吐4~5 d,自觉乏力,无腹泻,有时排黑便,无咯血及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0.
肝脏肉瘤合并坏死误诊为肝棘球蚴病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病例资料男,21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2周以肝脏占位性质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无消瘦、乏力、食欲缺乏等,有牧区长期居住及养犬史。查体:体温正常,无慢性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侧胸壁饱满,肝脏上界平右锁骨中线第4肋,下界右肋缘下7 cm,剑突下4 cm,质地软,未触及结节,轻压痛,肝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B超示: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22 cm×18 cm×16 cm,其内有大小不等分隔及液性不均匀回声,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腹部增强CT:①肝棘球蚴病;②不除外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肝右叶巨大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肝棘球蚴病可能性大。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灰阶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灶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基础上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结果 二维声像图显示9例患者共11个病灶,其中8个病灶呈实质性中高回声,外形极不规则;另3例病灶呈混合型,中央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11个病灶内部均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在动脉早期所有病灶周边即出现边框样增强带,并持续至实质期,11个病灶内部在造影期间均未见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病病灶的确切边界,反映周边增殖区微血供状态,为肝泡状棘球蚴病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肝泡状棘球蚴病,对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做了初步探讨。CT是诊断本病简捷、有效的手段。它可准确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侵润范围及合并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融合表达重组抗原用于棘球蚴病免疫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编码序列克隆于原核非融合表达载体pQE30(+)并进行表达。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WB)试验对重组抗原鉴定。亲和层析纯化重组抗原,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SDS—PAGE及WB分析显示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内得到了高效非融合表达。以此重组抗原进行ELISA试验,检测棘球蚴病68例,阳性率达97.1%,检测囊虫等其他感染性疾病80例及健康人血清20份,阴性符合率达98%。结论 泡球蚴主要表面抗原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高效非融合表达,以该重组抗原建立的ELISA试验,对棘球蚴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1岁,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后来我院复查。无乙型肝炎病史,无发热、盗汗等症状,曾在甘肃陇南牧畜区居住。二维超声检查所见:肝左叶可见大小约3.4cm×3.5cm的类椭圆形异常回声区,内回声中等偏强,分布均匀,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5.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表现,包括103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和3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两型包虫病的CT表现各有其特征:前者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囊肿,CT值近于水。而囊壁的显示及钙化、子囊出现和囊膜剥离征象则具有特征性;后者的CT特点为不规则的低密度灶内常伴钙化、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周边部见到小囊泡,邻近肝边缘收缩内陷,健叶代偿性肥大,其中以小囊泡征象和钙化最为重要,文章着重讨论了本病CT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声像图特征及与原发性肝癌(HCC)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超声对HAE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总结87例HAE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类型比较分类,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E),提出鉴别要点.结果 8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AE声像图表现为实质肿块型48例占55.2%,混合型24例占27.6%,囊样液化型15例占17.2%,本组诊断符合率为88.5%(77/87),误诊率为11.5%(10/87).结论超声显像对HAE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HCC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疗效。方法 对30只成功接种泡状棘球蚴病的Wistar雌性大鼠模型分别暴露HAE病灶,开腹直视下穿刺病灶,行单极针穿刺及RFA,计算穿刺及消融成功率。结果 27只穿刺成功(27/30,90.00%)。病理显示19只HAE病灶消融完全,完全消融成功率70.37%(19/27),病灶呈现凝固性坏死。结论 开腹RFA治疗HAE大鼠技术简单易行,消融后病灶凝固性坏死明显。  相似文献   

18.
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有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球蚴病(多房棘球蚴病)两种类型.其中泡球蚴病少见,在人体多寄生于肝脏.肝泡球蚴病(HAE)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有"寄生虫肿瘤"之称[1].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加及旅游业发展,内地城市也会出现此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声像图特征的认识及诊断率,对我院超声检查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HAE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 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感染率52.50%.开腹探查证实B超检查21只阳性中1只未感染,19只未感染中1只为阳性.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4.74%,假阳性率为4.27%,假阴性率5.27%.结论 B超检查诊断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做为一种无创性筛选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31例肝泡球蚴病的声像图特点、术后残存、复发情况,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此病的诊断、随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