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阴囊肿胀及疼痛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临床诊断与鉴别有一定困难,延误诊断及治疗可能发生睾丸坏死或萎缩等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小儿阴囊急症患者28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急性阴囊疼痛患儿286例,年龄3 d至16(8.18±4.26)岁,见图1。病程1 h至2个月。左侧162例,右侧124例,无双侧病例。睾丸附件扭转204例(71.3%),睾丸扭转40例(14.0%),急性睾丸附睾炎25例(8.7%),急性阴囊感染8例(2.8%),阴囊  相似文献   

2.
阴囊急症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阴囊急症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16例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附睾炎117例(37.0%),急性睾丸炎76例(24.1%),急性鞘膜炎39例(12.3%),急性阴囊感染23例(7.3%),睾丸损伤21例(6.6%),特发性阴囊水肿17例(5.4%),睾丸扭转16例(5.1%),阴囊坏疽7例(2.2%)。手术治疗81例,非手术治疗235例。其中1例阴囊坏疽拒绝手术引流而死于中毒性休克。睾丸扭转患者Prehn's征均阳性,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阴囊急症对男性健康危害较大,早期准确诊断十分重要,尽早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睾丸扭转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阴囊急症之一,可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其中<1岁和13~16岁为两个高发年龄段,其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早期与其他阴囊急症相鉴别,例如睾丸附件扭转或睾丸附睾炎,如不能早期诊断与处理,容易导致睾丸坏死[1-2].目前睾丸扭转的诊断主要是依赖于临床症状查体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但超声检查容...  相似文献   

4.
小儿服囊急症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总结小儿阴囊急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526例小儿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验。睾丸附件扭转368例(70.0%),急性鞘膜炎49例(9.4%),睾丸扭转42例(8.0%),急性附睾炎19例(3.5%),急性阴囊感染18例(3.4%),阴囊血肿18例(3.4%),睾丸炎6例(1.1%),特发性阴囊水肿6例(1.1%)。前4种常见疾病共478例,占90.9%。住院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睾丸丧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青春期精索扭转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发病6小时内就诊23例,6~24小时39例,24小时以上5例。本组彩超检查53例;手术治疗63例,非手术治疗4例。并分析其确诊、误诊及睾丸挽救率。结果:首诊确诊率72%(48/67),误诊率28%(19/67)。误诊病种包括附睾-睾丸炎52%(10/19),鞘膜积液16%(3/19),腹股沟疝16%(3/19),输尿管结石11%(2/19),睾丸血肿5%(1/19)。67例中,外科干预63例,均为鞘膜内360°~1 080°扭转,其中发病6小时内手术探查19例,睾丸挽救率84%(16/19);6小时以上手术探查44例,睾丸挽救率23%(10/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睾丸中位扭转角度540°)。挽救及健侧睾丸行阴囊肉膜下固定术。切除睾丸病理检查结果为出血坏死性改变。非手术治疗4例中,2例手法复位成功,1例就诊睾丸已萎缩,1例自发缓解。挽救睾丸26例,其中16例随访6~18个月,睾丸萎缩11例。结论:精索扭转误诊率较高,青春期突发阴囊剧痛首先要考虑精索扭转的可能。彩超为一线检查方法。扭转程度及缺血时间是影响睾丸结局的重要因素,及时手术探查可降低睾丸切除率。因此,早期确诊和治疗是避免睾丸丧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阴囊急症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因阴囊急症而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的256例患儿(起病时间2 h至3 d,年龄2 d至14岁)睾丸的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256例阴囊急症患儿中急性睾丸扭转23例,其中16例患儿行坏死睾丸切除术,有12例行对侧睾丸固定术;7例患儿行扭转睾丸复位,予保留并行睾丸固定术。超声特征:患儿患侧睾丸不同程度增大或缩小,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片状低回声,可伴有睾丸鞘膜积液。CDFI:患侧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周围血流信号丰富。急性睾丸附件扭转116例,超声特征:睾丸上极上方或睾丸上极与附睾头间类圆形或椭圆形异常回声结节,早期为低回声,后逐渐增高,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网格样"。附睾增大,可伴有患侧睾丸增大、阴囊壁增厚。CDFI:增大附睾或睾丸血流丰富,结节内未见血流信号。急性附睾炎103例,超声特征:患儿患侧附睾明显不同程度肿大,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患侧附睾内血流信号丰富。急性睾丸炎6例,超声特征:患侧睾丸肿大,内部回声呈低回声,回声尚均匀。CDFI:患侧睾丸内部血流丰富。腹股沟嵌顿疝15例,超声特征:可见疝囊突入阴囊,阴囊明显增大,其内可见肠系膜及肠管。CDFI:可见血流信号。急性阴囊壁血肿及水肿8例。超声特征:阴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CDFI;阴囊壁可见血流信号。结论:高频彩超对小儿阴囊急症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为临床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小儿睾丸及睾丸附件扭转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间65例小儿睾丸及睾丸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65例患儿中,睾丸扭转33例,睾丸附件扭转32例,58例(89%)患儿存在阴囊肿胀或疼痛表现,7例伴有恶心、发热等症状。63例进行手术治疗,行睾丸或睾丸附件切除54例(86%)。结论小儿睾丸及睾丸附件扭转是儿外科急症,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保存睾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比较少见的急症之一,常因误诊而延误手术时机,造成睾丸坏死。我科收治6例,报告如下。例1 16岁。主诉5小时前在劳动中突然右侧阴囊持续性剧烈胀痛,伴恶心呕吐。体检:右侧睾丸稍肿大,附睾轮廓不清,均压痛明显。睾丸上缩,其上方可触及3×2cm 肿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000/mm~3,中性52%。诊断:急性附睾炎。经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T38.5℃,右侧阴囊出现红肿。局麻下行阴囊探查术,见鞘膜内有血性积液,睾丸  相似文献   

9.
睾丸扭转处理与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睾丸扭转疑诊病例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9例患者年龄为 12~ 2 7岁 ,平均 15岁 ,1例经过镇痛治疗后自行复位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7例手术证实为睾丸扭转 ,1例术中探查为急性附睾炎。睾丸扭转患者中有 6例绕精索旋转 180°~ 72 0° ,1例绕着与精索垂直的轴线旋转 18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为 87.5 % ,所有病例均有阴囊皮肤红肿 ,Prehn征 ( + )。 结论 :对突发睾丸疼痛应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扭转方向不全是绕精索轴旋转 ,手法复位不可靠 ,若怀疑为睾丸扭转 ,应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间歇性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愈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间歇性睾丸扭转患者的病史材料、诊断过程、治疗时机和方法及术后随访结果.28例典型的间歇性睾丸扭转患者行急诊阴囊探查手术,归为急诊手术组.14例不典型的间歇性睾丸扭转患者均择期行阴囊探查手术,归为择期手术组.结果 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疼痛复发,择期手术组睾丸保留率(100%)高于急诊手术组(64.3%,P <0.05);而术后睾丸萎缩的发生率择期手术组(0)明显低于急诊手术组(22.2%).结论 间歇性睾丸扭转诊断困难,特别是不典型的间歇性睾丸扭转,反复出现的突发短暂性半侧阴囊剧烈疼痛并自发缓解是其特点,治疗上应选择积极的择期手术探查,愈后良好,尽量避免急性不可逆性睾丸扭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3年10月间39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结果 30例患者早期被误诊为睾丸附睾炎.39例均行阴囊彩超检查,其中9例提示睾丸血供明显减少,30例提示睾丸血供消失.并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术中发现30例患侧睾丸坏死,行患侧睾丸切除+对侧睾丸固定术;9例复位扭转睾丸后血供好转或者恢复,行睾丸复位固定术+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3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 ~72个月,其中3例复位睾丸出现不同程度萎缩,所有患侧睾丸及健侧睾丸未再次发生扭转.结论 睾丸扭转早期容易误诊为睾丸、附睾炎,阴囊彩超有助于诊断.一旦明确或者高度怀疑睾丸扭转,应急诊行阴囊探查术,挽救扭转的睾丸.  相似文献   

12.
急性阴囊疼痛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主要由急性睾丸附睾炎、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阴囊外伤等疾病所致.因主动脉夹层所致急性阴囊疼痛十分罕见,尚未见临床报道.我院于2019年3月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阴囊疼痛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道 患者,男,42岁.缘于人院前5h,剧烈咳嗽后出现右侧阴囊疼痛,无发热、畏冷,无...  相似文献   

13.
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秋  王常林  杨屹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10):888-889,895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睾丸扭转。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睾丸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4个月~15岁,平均8.5岁。左睾丸17例,右睾丸7例。发病到手术时间1 h~4个月。初诊确诊为睾丸扭转16例,延误诊断8例。术前均行彩超检查,1例4个月患儿拒绝治疗,手术探查23例,6例保留睾丸,17例行睾丸切除。结论:睾丸坏死不仅与扭转度数和时间有关,还和扭转的松紧度有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小儿阴囊急症疑为睾丸扭转应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4.
阴囊急症93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图像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首先观察93例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其中78例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检测睾丸、附睾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回声强弱,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睾丸、附睾的血供情况,并与临床、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93例阴囊急症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体征.78例患者经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8例病侧睾丸血流消失或减少,睾丸内血流阻力指数增高,超声诊断睾丸扭转,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结论 阴囊急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误诊.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阴囊急症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鉴别睾丸扭转与急性睾丸附睾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精索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3例精索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6例有剧烈活动或外伤史,17例无明显诱因。23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21例(91.3%)诊断符合,误诊为附睾炎及睾丸占位各1例(4.35%)。1例入院时睾丸已萎缩未行手术,22例中1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1例行探查手术,16例行睾丸切除,病理报告均为睾丸缺血性梗死;5例保留睾丸并予固定(3例血运恢复,2例因家属要求保留而未行睾丸切除术)。结论对于阴囊急症患者,特别是青少年,急诊应高度警惕精索扭转可能性,对可疑者应立即行B超检查。CDFI是一种高效无创的诊断方法。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探查可提高睾丸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睾丸扭转2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彬  张涛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12):954-955
睾丸扭转是泌尿外科的急症之一,是青少年急性阴囊疼痛的主要原因.初诊时极易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或其他疾病,常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睾丸萎缩而被切除,所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1994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睾丸扭转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睾丸扭转(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睾丸扭转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例5d至13岁小儿急性睾丸扭转的发病、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睾丸扭转15例,右侧扭转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h-4d;1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7例为鞘膜内扭转,其中14个睾丸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睾丸存活,5个,行睾丸固定术。2例为鞘膜外扭转,睾丸均已坏死,行睾丸切除术。结论 睾丸扭转是常见小儿阴囊急症,及早手术是避免睾丸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儿童睾丸与附睾急症的早期手术干预(附4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附睾急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48例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2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诊断。41例急行探查手术,采用回复睾丸扭转并固定、切除坏死睾丸或睾丸附件、释放鞘膜炎性渗液、开放鞘膜减压等方法,另7例行抗感染保守治疗。结果:48例中,经探查诊断睾丸附件扭转27例,占56.3%;精索扭转7例,占14.6%;除7例睾丸坏死切除外,其余患儿均获治愈。结论:儿童睾丸、附睾急症在临床表现上缺乏诊断特异性,而性腺对缺血缺氧耐受差,在无法肯定排除性腺扭转时。应尽早进行外科干预。手术探查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可对因施治,缩短病程,利于睾丸、附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精索扭转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资讯、CNKI,查找有关精索扭转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0~2012年,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盲法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3 541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彩超在诊断阴囊急症明显优于常规超声,成为阴囊急症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任何年龄段的急性阴囊疼痛的患者均应行手术探查,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单侧精索扭转行对侧睾丸固定;精索扭转对于患侧睾丸生育功能的影响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于健侧睾丸的影响尚存在争议。结论:对于有阴囊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行阴囊多普勒彩超筛查,对于已确认精索扭转患者及阴囊急症患者应立即行阴囊手术探查,根据具体情况以决定是否行双侧睾丸固定术,对患者生育功能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守与手术治疗小儿睾丸附件扭转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01—2013-03间福建福州儿童医院收治的37例睾丸附件扭转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手术组(19例)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18例)采取保守治疗。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均获治愈。手术组患儿术后疼痛时间、阴囊红肿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获2~4 a随访,其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小儿睾丸附件扭转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症状严重、诊断困难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应该积极手术治疗,以减少继发附睾炎等并发症的风险,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