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85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1)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2)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位颈椎;(4)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7例,失访5例,94例获得12~52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69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3%,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留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颈椎脊髓损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椎脊髓损伤是脊柱脊髓损伤的最严重的部位之一,其死亡率和伤残程度也较胸腰椎脊髓损伤高,早期恰当的处理对后继治疗和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Moore分类法在下颈椎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3月收治下颈椎损伤患者200例,男165例,女35例;年龄19-88岁,平均52岁。应用下颈椎损伤改良Moore分类全面地描述下颈椎损伤的状态,颈椎损伤严重程度(稳定性)量化评分与有否神经症状表现相结合,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情况、韧带损伤后的稳定程度及其他参考因素进行分类诊治,选择治疗方法。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130例(ASIA评分:A级6例,B级13例,C级43例,D级68例),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70例。对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下颈椎损伤患者,根据ASIA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对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对颈椎的序列和高度进行观察。结果:前、左、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5例;前柱损伤33例;前、后柱均损伤90例;前、左侧和后柱均损伤5例;前、右侧和后柱均损伤3例;前、左侧和右侧柱均损伤3例;前、右侧柱损伤2例;前、左侧柱损伤5例;后柱损伤12例;左侧柱损伤7例;右侧柱损伤5例。20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102例(其中可以手术而患者家属要求非手术治疗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3例行手术后脊髓功能无恢复迹象,ASIA分级无变化,但其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另3例未手术患者脊髓功能及肢体症状均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未手术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后ASIA评分平均提高0.3级。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者手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恢复了颈椎的正常序列和高度。结论:根据改良Moore分类法,稳定性量化评分值大于等于4分有下颈椎不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显,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则有绝对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一般也有手术指征。稳定性量化评分为3分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或3分以下者均不需要手术治疗。应用改良Moore分类法有利于下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诊治,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判断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对82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在受伤24h内行MRI检查,并进行早期连续的临床检查,分析MRI表现与脊髓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颈椎损伤的10种MRI表现中,髓内出血提示完全性脊髓损伤(FrankelA级):脊髓肿胀及脊髓水肿多见于FrankelA-C级的病人,同时,脊髓肿胀及水肿的程度与脊髓损程度成正比;脊髓受压多见于FrankelA级和FrankelB级的患者;颈椎税位多见于脊髓损伤程度较重(FrankelA-C级)的患者;椎管狭窄与脊髓损伤程度之间无明确相关性,但多见于老年患者;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骨折、颈椎附件骨折及韧带损伤与脊髓损伤程度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颈椎损伤患者早期行MRI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准确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儿童无放射学影像异常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认识。方法:对1992年1月至2005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或“脊髓损伤”的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14例为SCIWORA。男6例,女8例。年龄1岁3个月~15岁(15岁1例,1岁3个月~7岁13例)。均有明确外伤史。损伤水平在C6~T9,颈髓2例,胸髓12例。脊髓功能ASIA分级:A级9例,C级4例,D级1例。脊柱X线片和CT未见骨折及脱位;MRI检查示脊髓水肿9例,脊髓出血2例,脊髓挫伤3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卧床、局部制动,应用激素、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等。结果:4例患者失访,10例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3个月,4例(C级3例,D级1例)患者(均为MRI显示水肿局限者)在伤后6个月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完全恢复(E级);6例(A级)患者运动、感觉及括约肌障碍未恢复。2例(A级)病初MRI表现为脊髓弥漫水肿者,伤后4~6个月复查MRI脊髓呈萎缩样改变。结论:对怀疑SCIWORA的儿童,应首选MRI检查。脊髓水肿局限者预后好,水肿弥漫或伴有出血、挫伤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颈椎颈髓损伤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及颈髓损伤伤情严重,为创伤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X线平片、脊髓造影及CT能成功地诊断颈椎管骨性结构损伤,但对脊髓、椎间盘及韧带结构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间接征象,治疗方案主要靠体格检查、骨折移位和椎管变形程度而定’‘、”。磁共振成像(MRI)可直观脊髓和椎管骨性与非骨性结构,是脊椎脊髓损伤诊断的重大突破”’。本文报告我院1993年4月至1995年8月共46例颈椎颈髓损伤的MRI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一般资料本组男36例,女IO例。年龄18~6O岁。全部病例均在伤后3~god内行MR扫描。其致伤原因为车祸、刀刺伤、压砸伤…  相似文献   

8.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阳  马楚平  刘磊  梁江山 《中国骨伤》2005,18(7):391-393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确诊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32例;年龄21~73岁,平均54岁。脊髓损伤平面与类型:C2 2例,C3 1例,C4 5例,C5 18例,C6 15例,C7 11例,C8 4例。完全性脊髓损伤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45例。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表现为脊髓中央综合征的29例,脊髓前侧综合征为10例,BrownSepuard综合征3例,脊髓后部损伤的为3例。结果:56例无颈椎骨折或脱位的颈髓损伤患者中,48例伤后1周之内接受颈椎CT扫描检查,颈髓病变的检出率为79.17%。52例在伤后1周之内、4周后接受MRI检查,脊髓病变阳性检出率为90.38%。A组:26例在伤后1周之内接受手术治疗,完全改善2例,明显改善15例,部分改善6例,无改善3例。B组:3例在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明显改善1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1例。C组:5例在2个月内接受手术治疗,脊髓功能均无改善。D组:17例进行非手术治疗,完全改善1例,明显改善9例,部分改善2例,无改善5例。有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并发症死亡。结论:MRI对了解脊髓病变部位与程度,原发病病变的情况,预测病理变化的转归,都明显优于CT检查。治疗方面非手术治疗不可缺少,但适时选择手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后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以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B、C、D组分别在损伤后立即、24h、7d移植经CM—Dil荧光染料标记的第三代BMSCs,A组注射等量PBS,分别于BMSCs移植后24h、1、2.3、4周取损伤脊髓段作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移植的BMSCs在损伤脊髓中的迁移和分布。结果移植后1周,各组移植的BMSCs基本位于硬脊膜下,移植后2—4周,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D组损伤脊髓内BMSCs数量明显多于B、C组。结论(1)移植的BMSCs迁移聚集在损伤脊髓的中心;(2)在脊髓损伤后7d移植BMSCs较损伤后立即或1d后移植更利于BMSCs在损伤区的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的救治。方法 急救并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295例。受伤时间平均4.5d(5h~12周)。其中,骨折140例,骨折并脱位119例,单纯脱位20例,小关节突绞锁16例。损伤部位:C4 17例,C5 29例,C6 39例,C7 35例;C4-5 38例,C5-6 58例,C6~7 49例;C4-6 16例,C5~7 14例。按照Frankel分级,A级20例,B级91例,C级124例,D级60例。给予颈部制动,物理降温或保暖,吸氧,激素、脱水药等。236例行颈前路扩大脊髓减压术,31例行后路手术,28例行一期后前路手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1.8年(0.5~18年),脊髓、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恢复者178例,总有效率为60.3%。以颈椎轻度压缩骨折并颈椎间盘脱出的效果最佳,优良率达到了88.0%。关节突交锁、韧带损伤、血肿等行后路手术者的效果亦佳,优良率达87.1%。结论 救治颈髓损伤,应及早制动颈部,应用激素、脱水药物。掌握适应证尽早手术,可获一定疗效。根据脊髓受压情况,手术入路可选择前路、后路或一期后前路手术。并应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颈椎损伤的分类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颈椎损伤系指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至的颈椎骨、关节及相关韧带的损伤。并常常伴有脊髓和脊神经损伤。随着工业、交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意外事故发生率上升,颈椎损伤也日趋增多。颈椎损伤后果严重,常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充分认识颈椎损伤,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治和急诊处理以及有效的续贯专科治疗可使脊柱、脊髓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降低伤残率或减低伤残程度。而颈椎损伤的分类对早晚期的急救和治疗及预后的判断甚为重要,放本文对颈椎损伤的分类和治疗作一专题介绍。颈椎损伤的分类颈椎损伤的分类方法繁多,但由于各种分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特点及生存状态。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62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病历查询、现场随访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后救治情况和经济状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制定的感觉、运动评定标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存状态评估。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男6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9岁;女2例,年龄24和36岁。高处坠落或重物砸伤42例(占67.75%),交通创伤18例(占29%),摔伤2例(占3.25%)。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伤残分级标准划分:A级完全损伤33例,(占53.3%);B级不完全损伤25例(占40.3%),C级2例(占3.2%),D级2例(占3.2%)。受伤后送至救治医院的时间为4~28h,平均11h。颈椎损伤42例(占68.75%),胸椎损伤20例(占32.25%)。A级损伤的33例患者中,8例行减压内固定手术,6例行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6例行单纯减压手术,13例采取保守治疗。B级损伤的25例患者中,5例行减压内固定手术,7例行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4例行单纯减压手术,9例采取保守治疗。4例C级和D级损伤的患者全部采用保守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8~32h,平均10.4h。手术时间1.5~6h,平均3.2h。术后随访时6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占9.67%),44例完全需要护理人员(占70.97%),12例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护理。62例患者中社会保险覆盖率不足5%。患者受伤后患者的家庭年收入1800—8000元,平均3460元,与受伤前相比家庭总收入平均下降80%以上。结论ASIA伤残分级A级损?  相似文献   

13.
颈胸段脊柱脊髓伤的诊断及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析2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表现;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及Oron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通常表现为C8-T1或T2相应节段脊髓神经根症状,10例伴有窦性心动过缓、8例出现低血压、7例出现Horner征等交感节刺激症状。所有患者随访3-20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20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交感神经节刺激疾病缓解,1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 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可确定诊断;颈胸段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钢板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Orion钢板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4.
邵林  林欣  郝晨光 《中国骨伤》2002,15(3):164-165
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颈椎外伤随之增多。颈椎骨折脱位常合并脊髓损伤 ,但临床上有时只有颈脊髓损伤表现 ,而无颈椎骨折脱位影像学表现。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 ,即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998年至 2 0 0 0年 10月 ,作者对 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6~6 3岁 ,平均 4 8 5岁。受伤原因 :交通伤 7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骑自行车摔伤 2例 ,一般轻外伤 3例。临床表现 :(1)颈部疼…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是指C3~7,包括C7~T1的连接部位。颈椎损伤指的是颈椎外伤后颈椎骨折脱位或颈椎问盘突出,常合并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或损伤。自1999年1月~2002年6月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54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共12例,过伸型损伤10例,屈曲型损伤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MRI,9例加CT.影像资料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5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三节段及以上椎间盘突出2例.前纵韧带损伤8例,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例.影像学显示脊髓单节段损伤6例,双节段脊髓损伤4例,3节段及以上脊髓损伤2例.脊髓功能按Frank分级.A级1例,B级8例,C级3例.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8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式,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 ,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高血糖的发生率及导致高血糖的因素。方法检测53例颈椎外伤伤后7 d内空腹血糖浓度。结果53例颈椎外伤患者空腹血糖值(7.82±2.84)mmol/L。36例出现高血糖(血糖值大于6.4 mmol/L)。患者颈椎外伤后高血糖的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和年龄有关,与外伤原因和损伤病程长短无关。结论颈椎脊髓损伤后7 d内约有68%患者出现高血糖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越重,患者血糖浓度越高。年龄大、完全性瘫痪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的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伤情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期间脊柱多阶段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多节段骨折,相邻型33例(63.5%),非相邻型19例(36.5%),其中胸腰段损伤30例(57.5%),50例(96%)伴有神经损伤,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17例,C级15例。D级7例。E级2例,平均年龄38岁,延迟诊断19例。损伤原因以高处坠落(55.8%),交通事故(25%)为主。保守治疗28例,手术治疗24例,除7例行胸椎单纯减压以外,颈椎、胸腰段、胸椎均行切开减压并不同内固定器械固定。计有Orion1例。TSRH1例,Dick4例,SF2例,RF3例,AF2例,CD4例。固定椎体跨2节到4节不等。结果经过平均16.5个月随访。52例多节段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脊髓功能改善1级者21例,改善2级者11例,无改善者20例。其中FrankelA级11例,仅有2例有改善。结论多发性脊柱骨折发生率较低,易漏诊。伤情重,合并伤多,多伴有脊髓损伤,以青壮年男性多发。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是常见原因。损伤的康复取决于脊髓受伤程度,手术积极干预,对患者康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 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 ,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2 5例摄断层 ,2 8例摄屈 /伸侧位片。 2 1例行CT扫描 ,2 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 4 6例 ,其中寰椎椎弓骨折 9例 ,枢椎骨折 7例 ,齿状突骨折 2 1例 ,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 1例 ,寰椎横韧带断裂 8例 ;下颈椎损伤 1 1例 ,其中椎体骨折 3例 ,脱位 2例 ,骨折脱位 6例 ;多节段间隔性颈椎损伤 2例 ,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 (SCIWORA) 3例。认为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怀疑有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小儿患者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小儿颈椎SCIWORA应常规行颈椎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对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Jia LS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363-365
因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度或隐匿的颈椎骨关节与椎间盘及韧带损伤,常规X线平片多无明显征象,如忽视了损伤的机制,易因疏漏而影响诊治。自1954年Schneider等首次报告颈椎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人们开始逐步认识这种损伤机制。这种类型的损伤既不同于伸展型损伤,也有异于伸展压缩型损伤,但临床上并不少见。据报道,该损伤占颈椎各种类型损伤的35%~60%,通常合并不同程度的不完全脊髓损伤,如脊髓中央损伤为主的中央综合征、前脊髓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等,而且多见于颈椎退变的中老年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