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肾癌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曾进,章咏裳肾细胞癌(RCC)容易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IVC)内癌栓,其发病率约占同期RCC总数的3%~10%[1,2]。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日趋发展和普及,B超、CT、MR以及下腔静脉造影等检查都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  相似文献   

2.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肿瘤 ,对其进行预后分析有着重要的治疗指导意义。本文从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就肾癌的预后分析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肾癌预后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细胞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肿瘤的85%以上。约25%的肾癌病人存在肿瘤转移[1]。国内外学者在解剖水平、临床水平、组织学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发现了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其中既有独立的预后因素,也有协同作用的多个因素。对于分期不同、分级不同的肾癌,各因素指导预后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使用预后分级系统(如UISS)以及运算法则(如诺摩图、SSIGN),可以将肾癌的风险分级并且预判生存率,还可以帮助临床试验设计并指导随访策略。本文将上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肾癌(Bilateral renal cell carcinoma,BRCC)患者的诊治与预后。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诊治BRCC患者6例,平均发病年龄53(35~74)岁。其中双侧同时性肾癌3例,异时性肾癌3例。肿瘤位于肾上极6枚,中极7枚,下极1枚;左肾6枚,右肾8枚;肿瘤平均直径4.6(3~7)cm。3例同时性肾癌患者,2例行双侧同期手术,1例行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例一侧先行NSS,2周后再行对侧肾癌根治术。3例异时性肾癌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均行一侧肾癌根治术,对侧NSS术。结果:6例随访12~156个月,平均84.5个月。肿瘤转移2例,分别死于肺转移和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2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NSS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双侧肾癌治疗方法。治疗双侧肾癌的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孤立肾与双侧肾癌的肾保存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肾癌是对免疫治疗有效的为数不多的肿瘤之一。但是临床结果不很乐观。本文就近年来报道的有关评价肾癌免疫治疗预后的研究指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偶发肾癌的临床特点、生存率。方法对346例肾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生存情况的随访;分为2组,偶发肾癌153例,非偶发肾癌193例,按Robson分期统计各组的病例数,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偶发性肾癌与非偶发肾癌Robson分期的构成比不同,偶发癌分期较低(x^2=31.741,P〈0.01)。偶发癌3、5、10年生存率为84.20%、72.86%、67.15%,非偶发癌为67.78%、60.54%、47.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x^2=8.53,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相同分期偶发癌与非偶发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肾癌是否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因素(β=1.367,P=0.179),分期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β=2.44,P〈0.01)。结论偶发肾癌多低分期,术后生存率较非偶发肾癌高,但同一分期内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的意义,偶发不是影响愈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肾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01例’肾癌患者,就20项临床病理因素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12项因素对生存率有影响(P〈0.01)。COX多因素分析,仅有年龄、肉瘤样变等7项因素是影响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赔论老龄、有肉瘤样变、全身症状、腔静脉瘤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高分期。肾癌病人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4年6月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5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岁.设计术后随访表进行追踪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5年、10年生存率.结果56例患者术前均未发现转移灶.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44例,颗粒细胞癌7例,混合性细胞癌5例;癌组织浸润同侧肾上腺1例,浸润肾周脂肪4例,局部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49例(87.5%)获随访,随访时间11~155个月,平均随访71个月.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66.9%.5例术后死于肾癌转移.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远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小肾癌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肾癌预后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癌患者初诊时约45%已有肿瘤转移,50%的肾癌患者术后有肿瘤复发。应用分子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以及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分子靶向治疗,对晚期或转移性肾癌已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肾癌生物学行为极为多变,近年许多肿瘤标记物相继被发现并用于肾癌的预后判断。其中G250-MN/CAIX、Ki-67、p53、B7-H1、PTEN等被证实是独立于TNM分期、分级和ECOG评分等临床信息之外的显著的预后因素。现综述肾癌预后相关性较强的肿瘤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1.
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男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术前均经B超和CT检查,11例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不排除有癌性结节。行单侧保肾手术5例,一期双侧保肾手术8例。结果:13例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1例血肌酐短暂升高(350μmol/L),2周后降至正常;12例肾功能未受影响。13例随访1~4年,肾功能正常,肿瘤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诊断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重要手段,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特点;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手术时应注意保留正常肾组织,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肿瘤手术的手术技巧及肾脏保护方法.方法 采用70°斜侧卧位经腹腔途径对36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36例肾肿瘤患者均经B超、CTU、IVU或MRU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初步确诊.肿瘤位于肾上极17例,肾中部6例,肾下极13例.肿瘤直径平均2.6(0.8~4.0)cm.采用动脉夹阻断肾动脉,剪刀剪除肿瘤,缝合肾脏时用Hem-o-lok夹住缝线,替代打结,应用乌司他丁预防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后常规随访,定期检查肾功、B超以及胸部X线片.结果 36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5~186 min,平均128 min;术中出血量40~600 ml,平均130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6~28 min,平均21 min.术后无出血、漏尿等并发症.肾功能正常.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pT1a 31例,pT1b 5例,切缘均为阴性.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正常,肿瘤无局部复发,无其他脏器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能有效切除肿瘤和保留肾功能,术中利用Hem-o-lok夹住缝线替代打结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乌司他丁应用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双侧肾同时发生肾细胞癌的保肾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在双侧肾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报告一组双侧肾同时发生的肾细胞癌行保肾手术治疗结果。1990~1996年5例双侧Ⅱ期肾细胞癌,肾肿瘤直径1.5~5.5cm,平均4.0cm;共13枚肿瘤,其中4例2枚,1例5枚。3例一侧作肾根治性切除,一侧作保肾手术,2例双侧肾均作保肾手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肺转移,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保肾手术对体积较小的双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1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用Bulldog夹钳夹肾动脉,冷剪刀剪除肿瘤,连续缝合并用Hem-o-lok收紧缝线,代替打结。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6±28.0)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7±7.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6±83.1)ml。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1例贫血,白蛋白较低,考虑与患者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有关,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者围手术期未见迟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1±3.8)d。术后平均随访(12±9.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具备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医师可将其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价值(附1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4年 3月~ 1998年 12月 ,采用局部低温、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 11例 ,其中对侧肾正常者 8例 ,单侧肾癌、对侧肾受损者 2例 ,双侧肾癌者 1例。肿瘤直径 1.5~ 6 .8cm ,平均 3.8cm。Roboson分期Ⅰ期 8例 ,Ⅱ期 3例。 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 ,3例行肿瘤剜除术。 结果  11例随访 3~ 5 7个月 ,平均 36 .8个月。未见并发症及肿瘤局部复发。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 ,尤其适宜于局限性、体积小和低期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中央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特点及临床经验. 方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155例.分2组:①中央型38例,其中孤立肾3例,双侧.肾癌5例;3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明确患.肾动静脉的解剖结构.②外周型小肾癌117例,其中孤立肾4例,双侧肾癌7例.肿瘤最大径2.0~5.5 cm,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8例中央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5例、肾嗜色细胞癌2例、肾腺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118±47)min.术中均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4±16)min.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发生尿瘘1例,无继发性出血者.②117例外周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肾嗜色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肾腺瘤3例.平均手术时间(95±39)min.采用单纯肾动脉阻断31例,阻断时间平均(21±9)min.出血量平均250 ml.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86例,阻断时间平均(17±8)min.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4例,无尿瘘发生.中央型组手术时间和肾蒂阻断时间均长于外周型组(P<0.05);肾蒂完全阻断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单纯动脉阻断者(P<0.05),但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 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中央型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安全完成;除阻断时间稍长外,其他重要的手术指标与外周型小肾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保留肾单位肾癌切除术的疗效与随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疗效。方法 26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术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岁。肿瘤直径1.1~4.0cm,平均2.8cm。T1 21例,T2 5例。透明细胞癌22例.颗粒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10例有腰痛、血尿、低热等症状,无症状16例。单侧24例,双侧1例,术后孤立肾癌1例。对侧肾功能正常2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病变4例。术后定期行腹部CT、超声及尿常规检查,复查肾功能。结果 2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除1例肾转移癌术后16个月因肺癌广泛转移死亡外,余25例肿瘤无复发,无瘤生存至今。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剜除术安全有效。适用于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直径≤4.0cm的局限性肾癌,对于对侧肾脏有病变或孤立肾癌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肾脏小肿瘤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1~79(46.0±13.0)岁.肿瘤直径1.2~4.0(3.1±0.8)cm.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18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评估围手术期及手术前后肾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43例手术顺利.2组发生术中大出血各1例.开放组和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9~277(158.0±77.4)和60~226(150.0±69.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31(23.2±3.9)和23~35(25.8±4.1)min;术中失血量120~3000(590.8±725.0)和50~1600(468.5±614.0)ml;术前SCr分别为(65.9±22.8)和(68.4±25.0)μmol/L,随访期末分别为(82.2±24.1)和(85.3±25.9)μmol/L;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日分别为11~47(19.2±8.0)和10~16(12.5±3.8)d(P<0.05);2组术后出现次要并发症14例(33%),其中肾周血肿分别为1例(6%)和3例(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报告肾细胞癌25例(T1a),良性肿瘤18例.43例随访25~60(37.4±7.2)个月,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20个月出现复发后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仍为透明细胞癌;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术后6个月在远离原病灶处出现新生肿瘤,CT检查提示仍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行动态观察.2组术后3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及96%,肾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及93%,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小肿瘤较同期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平均住院日短,但肾周血肿发生率略高,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组均未见不可逆肾功能损害,2组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及肾细胞癌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肾癌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肾癌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31~72岁,平均49岁.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T1N0M0肾癌.肿瘤位于左肾21例,右肾11例;肾上极10例,下极13例,肾脏中部5例,近肾盂部位4例;偏背侧18例,腹侧14例.肿瘤平均直径(2.8±0.8)cm.25例行后腹腔途经,肿瘤位于偏腹侧者7例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术,均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切除肿瘤.手术前后行肾核素扫描(ECT)检测分肾功能. 结果 31例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因缝合后肾脏渗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32例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4±4)min.3例开放血流后有明显渗血,均有2次阻断肾蒂史,阻断血管时间>30 min.31例平均手术时间(105±15)min,平均出血量(120±22)ml,6例术中输血400 ml.5例肿瘤位于肾脏中部者术前放置双J管.3例切除肿瘤后暴露肾盏,于术后当日通过膀胱镜放置双J管引流,其中2例于术后2~3 d发生漏尿,引流量200~300 ml,分别于术后15、21 d引流液<20 ml后拔出负压引流管后愈合.术后复查SCr、BUN均正常.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术后病理报告切缘均未见肿瘤残留.平均随访(23±5)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1个月B超和CT复查发现患侧肾手术部位局部血肿3例,术后3个月血肿吸收.术后15 d复查双肾ECT,9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3例下降20%;术后1个月复查,7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术后(23±5)个月复查.仍有3例患侧肾血流较术前下降10%~15%. 结论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T1b期肾癌选择性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NSS治疗T1b期肾癌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9 ~ 74岁,平均56岁;CT或MRI测量肿瘤最大径4.2~7.0 cm,平均5.4 cm;患侧肾脏最长径9.6~12.6 cm,平均11.4 cm.相对肿瘤大小定义为薄层CT或MRI上肿瘤最大径与患肾最长径的比值;相对肿瘤大小为0.38 ~0.47,平均0.43.术中可疑区域行冰冻活检控制阳性切缘,安全切缘为肾表面距肿瘤0.5 cm,基底距肿瘤0.2 cm.评估术中血管阻断时间、出血量、切缘阳性等技术参数和术后患者肾功能变化及肿瘤控制情况. 结果 1例因术中切穿肾盂,开放血流后出血不能控制,中转开放性肾切除术;29例成功完成NSS,动脉阻断时间14 ~ 30 min,中位17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中位40 ml,无输血.术后3个月肾功能无变化.随访36 ~72个月,中位56个月,患者均存活,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临床T1b期肾癌选择性NSS治疗安全、有效,肿瘤位置及相对肿瘤大小是NSS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