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肠代食管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分析260例结肠代食管病例资料,早期100例的并发症率为39%,近期160例并发症率为‘10.62%。重点探讨结肠段坏死、吻合口瘘或狭窄、喉返神经损伤、肠道梗阻、胸结肠综合征及食管盲囊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原因,其防治措施。作者认为,改进结肠代食管术式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提高结肠代食管术疗效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总结548例结肠代食管术经验体会,分析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的要点。方法 统计548例的病种、手术种类、移植肠段和供血管的种类、结肠段上提径路、移植肠段的蠕动方向以及手术技术等。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86例(15.69%)发生并发症130例次,死亡10例(1.82%)。食管癌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60.8%、32.4%。食管改道术组1、3、5年分别为54.6%、40.8%、18.4%。食管良性疾病获随访者86%,远期随访2~25年,均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结论 采取顺蠕动方向吻合术、首选结肠左动脉升支作为供血管、经胸骨后径路、颈部食管-结肠一层吻合术以及妥善防止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胸结肠综合征和食管盲囊综合征)是并发症率降至15.69%、病死率降至1.82%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结肠代食管术中结肠血管结构的观察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4.
结肠代食管术97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60年3月至1994年12月施行结肠代食管术97例。其中男75例,女22例。年龄5~68岁。包括食管良性狭窄15例,食管癌8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30年食管狭窄7例良好;食管癌46例,平均生存率14个月。文中评估了结肠代食管术并讨论了术中对结肠移植段和营养血管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脾性代食管的价值已被众多学者肯定,但因该手术操作技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一旦发生移植结肠段坏死,死亡率极高,故此手术未能广泛开展。近年来,众多文献报经手术的革新,其并发症和死亡大大下降。因此,对结肠代食管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并发症的防治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新近认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结肠代食管术后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通常 ,临床医师十分重视食管疾病术后病人的生存率 ,而对其术后生活质量 (qualityoflife ,QOL)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根据循证医学 (EBM)原理 ,更应适时进一步研究和改善病人术后的QOL。现对结肠代食管 (esophagealreplacementwithcolon ,ERC)术后长期QOL的近期文献作一综述。ERC术后QOL的评估指标食管重建后因食物通道的改变 ,必将引起病人一系列生理、心理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改变。QOL是一包含情感的、社会的、心理状态的、…  相似文献   

8.
结肠代食管在食管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代食管用于食管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结肠代食管手术的13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6例患者中118例利用左结肠动脉升支供血实施横结肠间置肠段顺蠕动:18例利用结肠中动脉供血,其中12例取右半横结肠和部分升结肠做成顺蠕动,6例取左半横结肠和部分降结肠做成逆蠕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6.4%(36/136),死亡率12.5%(17/136).其中移植结肠穿孔5例,死亡4例;胸内吻合口瘘5例,均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0例,无死亡病例:重症肺部感染10例,死亡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死亡3例;不明原因全身感染1例,死亡。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吻合口狭窄2例,反流2例,食物运行障碍3例。结论尽管结肠代食管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但对于不能使用胃代食管的患者。结肠代食管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不同肠道准备法对结肠代食管术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降低结肠代食管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筛选出最佳肠道准备法。方法对患食管中、上段癌拟行结肠代食管术的110例,随机分为2日准备法68例(A组);1日准备法36例(B组)及术中准备法6例(C组),对比观察肠内容物排空状况、肠黏膜水肿程度、肠壁色泽、细菌数及与术后并发症率的相关性。结果A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属优,术后并发症率低。C组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A、B组(P〈0.01)。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前肠道准备以2d准备法的肠腔内容物排空彻底。条件致病菌较少,术后并发症率低,所采取的措施易被患者接受,是理想的肠道准备法。  相似文献   

10.
虽然食管切除后胃是首选的替代器官,但当胃已被切除或有病变时,则结肠代食管通常为第一选择。因而,结肠代食管是食管重建不可或缺的手术方式。本文就结肠代食管的历史、解剖、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作一阐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肠代食管术吻合口瘘及肠段缺血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降低结肠代食管术(ERC)后吻合口瘘和肠段缺血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66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实施ERC术的5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实施ERC时.掌握移植结肠段的长度比预测需要再长3-4cm,并维护移植结肠段的主要供血血管充分供血的原则,保证肠段上提通道宽畅无阻,尽量采用顺蠕动向移植;1996年以后,术中常规首选左结肠动脉和肝曲的边缘血管作为移植肠段主要供血管。结果本组患者以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狭窄为主(92.5%)。食管切除重建占55.6%,食管改道占44.4%。全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1.9%.其中1996年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6%,低于此前的13.6%(P〈0.05):术中采用顺蠕动向移植者其吻合121瘘发生率为6.2%.低于逆蠕动向移植者的65.5%(P〈0.01)。全组无1例出现结肠段缺血坏死。结论实施ERC时.采用移植结肠段的足够长度和维护充分供血是预防肠段缺血和吻合121瘘的主要措施。移植肠段通道通畅有利于肠段存活。顺蠕动向移植有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结肠或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结肠或胃重建食管治疗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应用结肠或胃重建食管烧伤后食管瘢痕狭窄的临床资料。74例未切除瘢痕段食管,结肠经胸骨后隧道上提至颈部或咽部吻合;26例经胸切除瘢痕段食管,行食管胃胸内吻合23例,颈部吻合3例。结果结肠重建食管死亡5例(6.8%),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4例(18.9%),吻合口狭窄5例(6.8%)。26例胃重建食管者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脓胸1例。结论食管烧伤后高位的广泛狭窄可旷置瘢痕段食管采用结肠重建,中下段病变能在主动脉弓下吻合者可切除瘢痕段食管用胃重建,提高外科技术可明显降低结肠重建食管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2316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发生的中远期食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中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皮下瘘、食管憩室、食管胸膜瘘及食管狭窄等。结果 共4例患者发生中远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17%(4/2316),其中食管穿孔发生率为0.09%(2例)。病例1为31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7年发现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切除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2为46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3年发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3为58岁女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5年出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4为56岁女性患者,钛网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3年出现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4例患者术后食管并发症均获得成功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X线片、消化道造影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锁关节切除在治疗小儿结肠代食管手术后胸腔出口处结肠襻梗阻的疗效。方法本组1997年8月~2006年3月,收集我科及南方医院胸外科共行前纵隔入路结肠代食管手术39例。其中,儿童11例,出现胸腔出口处结肠梗阻3例,均需再行胸锁关节切除,解除梗阻。结果3例儿童均经再行左侧胸锁关节切除后解除梗阻而治愈。结论运用结肠经前纵隔入路重建食管,若手术探查中发现有胸骨柄向下凹陷,胸锁关节对吻合口以下结肠襻容易压迫而形成梗阻时,即应果断切除胸锁关节甚至部分胸骨柄,以避免术后发生吻合口以下结肠襻梗阻。  相似文献   

15.
胃大部切除术后胸内横结肠间置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从1999年3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3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胃癌侵犯食管下段的患。均采用横结肠以逆蠕动方式作胸内间置,间置结肠置于食管床。食管结肠吻合均在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完成。结果7例患的肿瘤都得到了完全切除,无切端阳性记录。本组无结肠坏死和吻合口瘘发生。1例术后2周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2例术后早期有进食时呃逆和轻度反流,余均达到满意效果。随访9~38个月,1例9个月后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术后15个月至今存活;4例术后生存2年以上,其中1例至今已生存38个月。结论 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的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术后局部复发等疾病的治疗,胸内横结肠间置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安全可靠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速避凝预防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卫春  王春  吴李勇 《中国骨伤》2004,17(3):176-177
全髋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可达40%~70%,并有2%可发生严重的肺栓塞。为了解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速避凝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1998年3月—2000年9月对121例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47例LC患者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统计其远期并发症,并进行临床总结。结果:经过2~5年的随访,共发生LC相关的远期并发症68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27例,消化不良症状13例,胆管炎17例,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良性狭窄10例。结论:LC存在较高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对于可保守或继续观察的患者不要轻易行LC;术中仔细操作,遇疑难病例及时请上级医师介入或中转开腹,避免发生潜在的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arris评分和X线表现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疗效中的相关性。方法从本组行THA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和X线片评估,比较两种方法在评价临床疗效中的差异。结果在33例Harris评分〉90分的患者中,27例X线评价良好,6例X线评价差。16例Harris评分80—90分的患者中,10例X线评价优良而6例差;13例Harris评分70~79分的患者中,X线评价优6例,差7例;12例Harris评分〈70分的患者中,其中X线评价4例优,8例差。在X线评价优与差的不同等级间,患者的功能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9,P〈0.05)。Pearson列联系数r=0.388,P〈0.05,显示两评价方式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X线评价结果与Harris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密切度一般(r〈0.5)。单纯用Harris评分并不能够全面评估关节的真实状况,同时采用X线片和Harris评分来综合评估显得更为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