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器官疾患可损害其他器官功能,甚至波及其他脏器;部分单器官疾病从胚胎发育角度看具有多器官的关联性,其解剖结构、功能紧密联系。对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器官的终末期疾病,单器官移植束手无策,而器官联合移植及多器官移植恰恰能解决这一缺陷。临床实践表明,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及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等手术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临床中肝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肝胰疾病等一系列难题,为患者提供治愈和康复的机会,也为部分肿瘤患者提供了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指腹腔内3个以上在解剖和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脏器以整块器官簇方式移植,具有器官功能替代全面和保持移植器官间正常解剖生理结构的特点。移植技术被誉为21世纪"医学的皇冠",因腹部器官簇移植是移植领域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最具标志性的的技术,而腹部器官簇移植也被誉为"医学皇冠上的明珠"。1腹部器官簇移植的历史和现状腹部器官簇移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器官簇移植技术最早于1960年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中心Star-  相似文献   

3.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脏器恶性肿瘤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受者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胰腺癌肝转移3例,肝癌胰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5例患者分别于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接受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切除脏器包括全胃、肝脏、胰腺、脾脏、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移植器官簇包括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h清醒,8~14h撤除呼吸机;术后第3~7d从SICU转回普通病房开始康复治疗。AST、ALT及TB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淀粉酶、血清胰岛素水平在1~2周内达到正常范围。目前,除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外,其余病例一般情况良好。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具有肿瘤根治彻底、器官功能替代全面的特点,是上腹部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供体器官簇获取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管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器官簇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供体髂内、外动脉吻合,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受体为胰腺囊腺癌并肝内转移患者,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4天恢复正常,患者现已完全康复,未出现明确并发症。结论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合理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局部晚期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器官联合移植(multiple organ transplantation.MOT)是指保持各器官相互间解剖关系的整个多器官移植块的移植。由于其血管重建方式为整个移植块的共有血管,有利于各移植器官生存和发挥功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器官移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目前临床上开展的MOT,一般指腹部三个或三个以上器官的整块移植,  相似文献   

6.
Zhu XF  He XS  Hu AB  Wang DP  Ma Y  Wang GD  Qian SK  Ju WQ  Wu LW  Ta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5):316-318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多脏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受者2例,其中男、女各1例;均为胰腺癌肝转移患者。2例患者分别于2004年5月和8月接受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治疗,切除脏器包括全胃、肝脏、胰腺、脾脏、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移植器官簇包括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其中1例胰腺肿物侵犯肠系膜上动脉(SMA),切断SMA后,其远端与右髂总动脉吻合重建血供。结果2例患者于术后4h及5h清醒,8h及10h后撤除呼吸机;术后第3天及第5天从外科加强治疗病房转至普通病房。肝功能指标在手术1周后趋于正常;胰腺功能在10d内达到正常范围。1例患者存活1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1例术后恢复平稳,术后20d自动出院。结论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为上腹部局部多脏器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手术上可行并具有一定疗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脏器移植供体选配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430030)姜汉英器官移植是将一个正常有活力的器官,用手术的方式移植到同一个体(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属个体(异种移植),以治疗不能用其它疗法治愈而在短期内引起死亡的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 5例供体器官簇的获取均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道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供体器官簇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取自供体的髂内、外动脉预先行端端吻合,再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单口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受体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 5例患者移植术后器官簇存活及功能均良好,肝胰功能均在术后1周左右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3天出现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目前,除1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肺转移,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4例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现均已存活达6个月.结论 获取质量良好的上腹部器官簇及适当的血管整形,是保证移植效果的前提;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是治疗上腹多脏器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心跳供体肝肾等器官快速切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进步的最主要成果之一。随着现代移植外科技术的发展,肝肾等大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肝肾等器官急慢性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且效果显著。国、内外临床实践证实:在肝肾等器官移植的各个环节中,切取无损伤、有良好功能的供器官是成功实施临床器官移植的关键,获取高质量的供器官可以显著地降低移植器官原发性无功能和功能延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规范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上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术前检查和准备、尸体供者器官的选择和手术、上腹部多器官修整术、上腹部多器官植入术、上腹部多器官移植麻醉技术、术后护理、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胰腺功能的监测方法。方法:分析我院5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成功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未发现有排斥反应。结论:围手术期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糖、C肽、血胰岛素和血尿淀粉酶、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以及十二指肠减压管引流液淀粉酶,并结合Doppler彩超检查,可以较好地了解移植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器官移植已经成为当今治疗各种脏器终末期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全球器官移植例数的不断增加和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移植供、受者术前的筛选及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测日益受到重视,而影像学检查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设备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介入治疗手段在器官移植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仅就这些影像技术在肝、肾等腹部实质脏器移植中的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日趋成熟与完善,单一的器官移植,如肝、肾、胰腺、心脏、肺脏、小肠等的移植已经成为相应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若同时出现2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单一的器官移植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特别是取自同一供者的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现对与腹部器官(含肾脏)有关的多器官移植和器官联合移植进行回顾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部联合脏器切除已成为治疗一些良性和恶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如果将代表当今外科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技术———腹部脏器联合切除和器官移植结合起来,则可能救治一部分过去认为不可能救治的病人。1腹部联合脏器切除与器官移植人体内的某些腹部脏器完全切除并不影响病人的生存,如胃、结肠、直肠、脾、胆囊、子宫及其附件。这些脏器切除甚至联合切除(如全胃和胆囊联合切除,胃、胰尾、脾联合切除,直肠与子宫、附件联合切除),无须器官移植;而另一些腹部脏器如肝、小肠、胰、肾部分切除,如保留部分的功能能够代偿,亦无须行器官移…  相似文献   

15.
重视器官移植术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器官移植术作为治疗终末期脏器疾病及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至2006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展的肾移植病例已超过60 000例,肝移植病例超过7 000例,同时大器官移植包括心脏、胰腺、小肠移植以及多脏器联合移植等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Yu LX  Yu YM  Deng WF  Xu J  Ye JS  Fu SJ  Du CF  Ye GR  Wang YB  Liu XY  Li CJ  Miao 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0):674-677
目的总结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从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19例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术,其中胰肾联合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12例,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1例,术后随访10个月~3年8个月,分析总结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患者的原发疾病种类,长期存活的影响因素和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学特点。结果1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8例获随访,16例至今存活,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死亡,其中1例术后1年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1例术后1年1个月死于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肝肾联合移植和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各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2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发生他克莫司中毒。18例患者中存活3年以上者4例,2年以上者7例,1年以上者6例,10个月以上者1例。结论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是治疗腹部两个器官衰竭的有效办法,影响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的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受者,优质的供体器官,避免外科并发症,术前心肌梗死病史,免疫抑制方案和术后远期病毒感染等。腹部器官联合移植有不同于单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器官簇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及2010年12月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保留受体胰腺的腹部器官簇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患者于术后早期内(8-27d)完全脱离胰岛素治疗并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术后1周所有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水平。1例因术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4例神经精神系统并发症(2例躁狂.2例抑郁),经治疗护理后治愈。最长生存已超过20个月,且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术后严密监测移植器官的功能,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移植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中消化道重建和手术后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04年5月为1例胰腺癌合并多发性肝脏转移患者成功实施的亚洲首例上腹部器官簇移植资料。结果术中切除了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十二指肠及近端部分空肠、全胃、脾脏、大小网膜等脏器。采用Roux-en-Y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供体十二指肠近端封闭,受体近端空肠与供体十二指肠水平部吻合,吻合口下方35cm处切断受体空肠,断端远端口与食管行端侧吻合,近端口与距离食管吻合口50cm的空肠行端侧吻合。十二指肠腔内置减压管自受体空肠引出体外,Roux-en-Y吻合口远端空肠造瘘置营养管。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控制胰液分泌,尽早使用肠内营养,延迟拔除胃管及十二指肠减压管。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第3天移植胰腺内分泌功能已发挥作用,移植肝脏功能基本正常;消化道功能恢复顺利,第4天肠道排气排便,逐渐恢复至普通饮食;术后1个月除出现腹泻症状外,无其他并发症出现,肝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成功为消化道重建及其手术后处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С����ֲ�͸�ǻ��������ֲ��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德国Deltz成功进行首例人体单独小肠移植[1]和1989年美国Starzl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腹腔多脏器移植[2]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单独小肠移植和腹腔多脏器移植已成为临床标准治疗方式,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外科技术、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的监测与治疗、感染防治等主要技术的进步,使得小肠移植和腹腔多脏器移植术后存活率大大提高。腹腔多脏器移植(multivisceral transplantation)的器官通常包括肝、胰、胃、十二指肠、小肠,以腹腔多个脏器整块并呈一串器官簇(cluster)方式移植,其原则是移植的整块腹腔多个脏器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共…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但形成规模并取得良好疗效和社会效益的中心有限,这与移植器官来源短缺,移植医师对此类手术认识不足,缺乏相关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等因素有关。为推动我国腹部多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移植疗效,作者结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的临床实践,着重从腹部多器官移植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长期疗效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